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312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论文.docx

中国近代史论文

 

 

调研题目:

辛亥革命100周年调研报告

院系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贺俊杰

学年学期: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实践时间:

第8~9周

 

浙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登记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

贺俊杰

组长

全体成员

专业班级

学号

调查题目

大学生对辛亥革命了解程度调查问卷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调查地点

寝室、教室、图书馆

调查单位(个人)对本次调查或评价

签名(签章):

年  月  日

备注

 

文责声明

 本课题组成员郑重承诺:

本课题组所呈交的实践教学成果(论文、报告或读后感等)《辛亥革命100周年专题调研报告》,为本次实践教学之社会调查的研究成果,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论文、论著、技术报告和研究数据等),并无篡改、伪造研究数据或隐瞒不利数据等行为。

本调查报告(论文)如若查出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篡改、伪造数据或隐瞒不利数据等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同意调查报告成绩按零分处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签名:

日期:

 2011年 5月 4日

实践教学之社会调查报告使用授权声明

 本课题组成员完全了解浙江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实践教学调查报告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课题组全体成员签名:

            日期:

 2011年 5月 4日

辛亥革命100周年专题调研报告

——问卷调查及调研思考

摘要: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回顾革命进程,了解革命之道路,缅怀为革命而牺牲的英烈。

关键词: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两千年;君主专制制度;问卷调查

一、辛亥革命简介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往者已逝,待来者追忆。

对于辛亥革命,许许多多的人都早已是耳熟能详。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1.革命的时间:

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成果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1912年4月5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失败。

2.革命的主要组织:

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3.革命的领导者:

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4.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

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5.革命重大事件:

1895年-1900年:

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他起义

1900年-1907年:

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钦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炮营起义、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1911年:

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6.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7.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

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

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

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二、100年周年纪念日的带给我们的思考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快100周年了。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辛亥革命的历史仿佛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许许多多的人不在关注历史,不再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辉煌事迹,不再记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什么换来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深表痛心,追忆往昔是必要的,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是必须,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一次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辛亥革命了解程度,以及从中获得切实的解决方法。

 

三、大学生对辛亥革命了解程度调查问卷及结果

调查问卷:

1、您知道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吗?

A、知道B、不知道

2、对于辛亥革命的以下基本知识,您了解哪些?

[多选题]

A、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武昌起义时间为1911.10.10D、建立民国时间为1912.1.1E、我全知道F、我完全不知道

3、您知道的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有哪些?

 [多选题]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蔡元培E、赵声F、章炳麟

4、您知道中华民国元年是哪年吗?

A、1911B、1912C、1913D、不知道

5、您认为和辛亥革命关系最紧密的城市是?

A、武汉B、南京C、广州D、不了解

6、对于辛亥革命,您是通过那些途径了解到的?

[多选题]

A、课堂上B、平时学校里的宣传C、报刊杂志D、网络资源E、其他途径

7、您参观过的有关辛亥革命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大约有几处?

A、1-2处B、3-4处C、5-6处D、多于6处E、没有去过

8、当您听到别人讲述辛亥革命历史或看到有关主题的影视作品时你的感受是?

A、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B、因为历史故事比较有趣所以还比较感兴趣

C、这些题材听的比较腻,但还是有必要传承一下D、一方面听腻了,一方面题材也比较过时

9、您觉得学校有必要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吗?

A、没有B、有C、随便,我不太关心

10、您对于开展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的看法?

A、很有必要B、没有意义C、无所谓D、其他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辛亥革命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1

A

B

30

20

2

A

B

C

D

E

19

20

13

5

15

3

A

B

C

D

E

39

22

11

6

1

4

A

B

C

D

7

27

1

15

5

A

B

C

D

17

20

7

6

6

A

B

C

D

31

4

6

7

7

A

B

C

D

E

7

0

1

0

44

8

A

B

C

D

6

26

13

7

9

A

B

C

4

34

14

 

10

A

B

C

D

32

3

13

3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对曾经的历史课本中已学过的哪些知识,很少有人能够记在心里,接下来我们问卷对做一个总体的分析,从分析中寻找问题的所在。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看出,只有三分之二的人知道2011年时辛亥革命的100周年纪念,而对于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全面的人少之又少,基本上都只是略知一二,还有大概百分之三十的人对此次革命的基本信息一无所知。

对于革命的领导人大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而了解辛亥革命的途径,大多是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很少有人主动通过媒体去了解革命的历史。

当听到别人讲述辛亥革命历史或看到有关主题的影视作品时,大家的感受普遍是愿意聆听,只是因为是历史故事,所以比较感兴趣。

而对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一事,大部分同学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觉得很有意义。

整体上来说,大家对辛亥革命缺乏了解,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这些知识,很少有人主动地去接触这些方面的事情。

但是对于对革命精神的缅怀以及追忆,大家的态度都很积极,谁都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件事情。

五、如何更好的关注和弘扬历史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有的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

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却没有好的药方来治愈,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先锋,应当更好的去关注历史:

首先,要学会要主动的去接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去了解他们,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历史前进的脚步;其次,要不拒绝任何对历史的宣传与纪念,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与付出,学会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最后,要敢于做历史的宣传者与新时代的接班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好的去创造我们的明天!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先锋,应当更好的去弘扬革命精神。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

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

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

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

世界有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①XX百科:

辛亥革命简介

②XX百科: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不能忘却的革命史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

《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

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

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前提。

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

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辛亥革命使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社会进程的主干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提倡自觉、自主、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意识在萌芽中茁壮成长。

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不能忘却的革命史,不能忘却的100年,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铭记历史,在历史的光环下永不止步,勇往直前,继续为我们的祖国开辟新的纪元,抓紧每一个弥足珍贵的发展时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奋斗!

 

革命百年有感

昨天的历史可能我们已经忘记,但是时间的提醒让我们又再一次的回忆,我们在历史的轨道里又再一次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年。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

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在我看来,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历史的进步是有每一小步的进步构成的。

辛亥革命就是这奠基的关键一步。

革命就是除旧布新,改变原来落后的,消极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好食物和制度及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在历史中为人民打开了新的大门,认识到新的领域。

极大地推动中国人们的前进步伐,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很快深入人心。

这是其最大的贡献。

中国百年,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实现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

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梦,已然在海峡两岸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对过去光辉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以“同志仍须努力”的实绩,告慰先烈们九泉之下的英灵,不自满、不骄奢、不内耗、不背叛。

辛亥革命是一种改革与创新的态度,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积极探索世界和自身的命运,积极拼搏,在逆境中也要顽强。

勇于打破旧事物,建立一种新的制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有时代责任感,同时我们的国家也要更好的发展经济,开发科学技术,跟上世界的脚步,不落后、不挨打,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辛亥革命之我见

在我看来,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依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可谓轰轰烈烈,无数志士仁人为了中华的复兴奔波劳苦,甚至杀身成仁。

反对中国几千年帝制,它成功了;反帝、反封建,它终究是失败了!

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就我所了解到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

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最后,我想说,从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看,斗争是异常复杂和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

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极其尖锐和激烈。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

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

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辛亥百年,精神不灭

历史翻过,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仿佛看见宣统皇帝推出乾清宫的落寞,听见袁世凯在帷幕之后的大笑,更看到孙先生于总统府修改《约法》的身影。

古语云:

“破而后立”,辛亥革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送进了历史的坟墓,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帝制再也没有市场,袁世凯的称帝、张勋复辟不过是帝制编排的闹剧,其二人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国之根本,在于经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发展实业,国内民族资本获得从未有过的机遇,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工业的经济力量获得发展。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此外,辛亥革命有力的激发了亚洲各国反帝制、反帝国主义运动,各国纷纷要求独立。

最终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完成了反帝制斗争。

此外,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派于辛亥革命期间形成了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潮,有力冲击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成为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孙先生说过:

“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如今,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之中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苦痛,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正为努力降低这崛起的代价而绞尽脑汁。

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九大规划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公布;4月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价增长过快,打压房地产产业泡沫;富士康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上调工资,进行改革;另外近期进行的汇率调整等等,无不昭示中国也同世界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中国的转型必须从以往的经验之中吸取养分,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团结各族各界一切爱国力量,发扬辛亥革命传统,克服转型困难,使中国的经济走入新的纪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望,2011。

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迹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

时间不是总无情,它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化为虚无。

只保留,那一点,纯粹的无杂质的干净,那就是“国”“民”,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亦续百年情!

辛亥百年,精神不灭。

纪念辛亥,振兴中华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晚期,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

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

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与组织工作。

这样,武汉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

文学社与共进会时那时的秘密革命团体,在湖北地区特别是湖北新军中积极活动,经过他们的争取,1911年,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团体的达到五六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