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淮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23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淮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淮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淮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淮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淮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淮师.docx

《文学理论淮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淮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淮师.docx

文学理论淮师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试卷题型构成: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五、分析题(一篇文章,或小说,或诗歌等,用原理针对性分析)

 

知识点:

1、文艺学包含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名解或填空)

2、文学四要素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

世界

作品

读者作家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

a、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而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则是多样化的。

人的感觉不但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样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

b、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

人的感觉作为感性活动,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直觉能动的创造。

c、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为什么说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

一方面,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由于人的主体能动的参与,即使对象被改变得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对象呈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和实践能力。

一句话,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确证。

4、20世纪60年代,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填空)

5、文学本体论(名解)

文学本体论是由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色姆提出的,其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6、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

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

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7、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

(劳动说)

8、文学发展的循环说

加拿大原型批评家弗莱提出的“循环”动因说

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9、辩证说明文学活动发展的诸种原因(简答或论述)

a、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其“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b、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它们甚至对文学发展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c、文学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来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力呈反方向的发展;

d、文学发展是在诸多的合力因素之中进行的。

10、文学含义的变迁(你对文学含义的认识?

a、文学的文化含义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在西方18世纪以前也是广义的文化。

b、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到18世纪。

c、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史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11、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a、无功利与功利(请你谈谈文学的无功利性与功利性?

或文学功利性与无功利性之间的关系?

a)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性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性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无功利,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祈求直接得到显示利益。

Ø(什么叫审美无功利?

a、康德提出审美无功利,他认为审美不具有指向实际利益满足的特点;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不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但是,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某种功利。

c、文学是无功利的,但是这种无功利性又间接地指向某种功利。

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b、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

总之,文学史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c、情感与认识

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12、话语(名解或填空)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13、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14、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蓄: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15、文学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语言(填空)

16、模仿论(名解)

模仿论的基本观点在于:

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在古希腊,关于模仿论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推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最后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1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具有哪些特殊性?

a、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

整体性生活是指多方面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b、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社会生活。

c、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即思维化、情感化的生活。

18、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说明“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人在物质实践、科学认识和价值判断三种活动方式中分别扮演者物质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这三种角色。

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主体(也包括物质客体和观念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19、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的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填空)

20、艺术发现是创作活动的最早契机。

(填空)

21、艺术发现

a、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b、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b)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c)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d)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22、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23、所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所谓“神与物游”,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所以“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等都是中国文论家刘勰对艺术构思中想象机制的生动描述。

(填空)

24、灵感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从思维角度说,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25、直觉

定义:

直觉是指在艺术构思中,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26、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其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敏锐的判断;

其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其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27、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意识:

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

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的情况下,暗中对一年的整合、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开掘、意境的渲染、情调的烘托等,一句话,就是指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

关系:

意识和无意识共存于同一文学创造过程之中。

二者既有主从之分,又相互补充;意识还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

Ø意识对无意识有制约作用体现在?

其一,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其二,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

28、李渔在《闲情偶寄》里:

“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这里的“悉取而加之”,就是突出。

(填空)

29、突出的两种实现途径

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

其一,浓涂重抹;其二,淡化背景。

30、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它是指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第一次看到,无法称谓,不得不进行非称呼的描写,从而造成读者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31、即兴

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32、推敲

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33、艺术真实

a、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关系。

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袁于令说《西游记》述:

“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的是假定的真实)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主观的真实(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诗艺性(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诗艺的真实即讲究艺术技巧的真实)。

b、艺术真实的定义: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想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34、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a、情感评价与“诗意的裁判”是相通的;

b、“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c、内涵:

a)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高尚的品格;功利的取向)

b)情感评价的表现方式(诚挚的情态;艺术的呈示)

35、艺术美(包括文学)都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填空)

36、英国文艺批评家可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

(填空)

37、文学作品的类型和几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在文学作品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

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

表现性和虚幻性。

38、象征型文学

a、象征型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

暗示性和朦胧性。

b、暗示性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这表明,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超越性。

“象征”,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

文学意象的作用主要在于启示人们透过意象表层去体味和领悟跟深远的意蕴。

象征型文学偏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c、朦胧性

借助于一些象征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事物来表现“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39、近代象征主义文学特征(P189)

象征主义接收了浪漫主义的主观性、神秘性,但反对浪漫主义的夸饰、显露的情感表达方式,象征主义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

40、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a、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想的流变。

b、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它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

c、现代主义文学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

d、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的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有些也值得借鉴。

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其作品或多或少地散布着悲观、绝望、退费的情绪和危机感,这些有害的需要认真鉴别。

因此,对西方现代文学应采取去伪存真、分析借鉴的原则。

41、诗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它基本特征是:

凝练性、跳跃性、节奏和韵律性。

42、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可分为:

长篇、中篇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

其基本特征是: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3、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还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其基本特征是: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44、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不同

a、剧本

a)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b)剧作家必须把生活写得高度浓缩、凝练,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少简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将生活内容概括地、浓缩地再现在舞台上;

c)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b、小说

a)小说一般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可以更广泛地描绘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反映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并在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刻画人物性格

b)小说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跟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45、三一律

西方提出的“三一律”,要求动作、情节、时间空间的整一。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喜剧的浓缩性、集中性。

46、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主要特征是:

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47、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

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48、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辨

中国古人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指出了“言”和“意”之间的矛盾,后来,又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用“象”去过渡,解决矛盾。

49、英加登文学文本四层面理论包含哪几方面?

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为四个层面:

字音及其高一级的语音组合(基本层);字音及其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核心层);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客体。

5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的划分

文学文本又称文本,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文本可分为三个层次:

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a、文学言语层面

a)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请你谈谈什么叫……)

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这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是不同的。

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

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扶额现实圣湖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即指向始终特定的情境。

b)心理蕴含性(请你谈谈什么叫……)

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语言,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直觉、情感、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已被伤感的、悲戚的心情所浸染,人们仿佛可以拧出情感的汁液来。

c)文学言语具有阻抗性

阻拒性话语可能不符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被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b、文学形象层面(名解)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a)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单独成简答题)

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文学形象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是具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显得不真实。

所以,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即“合情合理”。

“合理”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这个“理”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或指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

“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

c)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d)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单独成简答题)

1)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因此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相比,就具有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

2)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学形象又有只可想象、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非确定性因素,尽可以让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补充和创造。

这种效果可以造成文学形象特有的朦胧的神韵。

3)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但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

由文学形象不确定性所留给读者的想象的余地,更能使读者在想象和创造中获得愉悦,从而使文学形象更富于魅力。

c、文学意蕴层面(填空)

文学意蕴层,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是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

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51、文学形象,当其在表现人类审美理想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时,就达到了艺术至境,具有了自己的高级形象形态。

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简称典型、意境和意象(填空)

52、“典型”的定义(名解):

a)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b)典型的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独特性。

c)“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内涵):

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文学的特征性,有两个层次: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e)典型还有艺术魅力,外在强大的吸引力,内在是真实、新颖、诚挚、蕴藉的,典型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

5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a、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简答:

如何理解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或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谈典型):

a)特征的内涵:

一是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是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b)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已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特征性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和基本的特点。

c)“特征”可以使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等。

文学的特征性,有两个层次: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b、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54、如何看待典型具有灵魂深度?

a、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b、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c、典型人物的“灵魂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

d、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55、典型环境(名解)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6、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