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
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侯吏。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
“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二人默然,惊相视曰:
“不闻也。
”问何以知之。
郃指星示云:
“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
邰进谏曰: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
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
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
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
年八十余,卒于家。
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 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
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邰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
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B. 李邰审时度势,机智应变。
李邰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 李邰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
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但因受人请托的事被罢免了官职。
D. 李邰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
李邰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②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答案】
(1)C
(2)D
(3)A
(4)①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
②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意思是“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
“骄恣”是“骄傲放肆”之意,应紧跟“专权”后,排除A、B两项。
根据该句句意可知,“愿明府一心王室”意思为“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可知“王室”做句子的宾语,应在“室”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D项,“王室成员之死”说法错误,“崩”指的是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
故选D。
(3)A项,“李邰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错误,根据原文“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可知,这两位使者是朝廷派出“观采风谣”的。
故选A。
(4)本题,①中“发”,出发;“发京师”,从京师出发,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宁知……耶”,难道知道……吗;“遣”,派遣。
②中“交通”,交往,往来;“为”,被;“唯”,只有;“豫”,参与。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A;
⑷①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
②凡是与窦宪在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李邰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
(他的)父亲李颉,以儒学著称,官做到博士。
李郃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
(李郃)擅长《河图》《洛书》、风角和占星术,外表质朴,没人知道他。
县府召他做幕门候吏。
和帝即位后,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装单独巡行,(他们)各自到州县,采集关于风土民情的歌谣。
有两个使者应该到益州,(他们)到李郃的馆舍投宿。
当时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李郃便抬起头看天,问道:
“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难道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
”两个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说:
“没有听说过。
”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李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
“有两个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所以可以知道这件事。
”三年以后,使者中有一个人担任汉中太守,而李郃还在做小吏,太守看重他德不显露,召(他)做户曹史。
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全国的郡国都送礼庆贺,郡守也派了使者前往。
李郃进谏道:
“窦将军是皇后的弟弟,(他)不注意礼仪和品德,却专擅权力,骄傲放肆,(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交往。
”太守坚持派人前去,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让自己同行,(太守)同意了。
李郃于是在沿途故意滞留不前,来等待事情变化。
(李郃)走到扶风,而窦宪到封国自杀,(他的)党羽全部被杀,凡是与窦宪有交往的人,都被罢免官职,只有汉中太守没有参与这件事。
李郃在这一年中被推举为孝廉,五次升迁做了尚书令,又被授予太常一职。
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
(李郃)担任司空四年,因受人请托的事被免官。
安帝去世后,北乡侯即位,(李郃)又担任司徒。
等到北乡侯生病,李郃暗中与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议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事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不显著。
第二年,(李郃)因为官吏和百姓患病,仍有灾异,被(皇帝)策免。
将作大匠瞿酺上书说李郃“暗中筹划立君大计,目的是安定社稷”,于是(皇帝)才记下(李邰)暗中筹谋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肯接受。
(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
(他的)门生上党人冯胄独自制了丧服,内心哀悼了三年,当时的人认为很奇怪。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①胥:
从。
②结纽:
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③士:
事。
④容:
指天子圣德。
(二)
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诗》曰: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
“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
“祸其在此乎!
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子鱼曰:
“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
(取材于《左传》)
【注释】①随:
国名。
②斗榖於菟:
人名。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恃与国,幸名利 与:
结交 B. 人佚亦佚 佚:
安逸
C.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
周密 D. 以为天下 以为:
认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
C. 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 D. 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5)依据短文
(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
(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请结合短文
(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①,如其仁。
”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注释】①如其仁:
就是仁。
【答案】
(1)D
(2)D
(3)B
(4)答案示例:
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