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77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5课时

《总复习》

(1)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总复习

(一):

数的认识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下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课时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很好素材,因此教师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体会数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数感不强,而数感的形成是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问题引领、讲练结合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组内活动内评价、全班展示交流中评价,生评与师评相结合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方法:

讲练结合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4分钟)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

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4)提问:

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

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

为什么?

(2)小结:

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比如:

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3)提问:

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

第2位是什么位?

第4位呢?

第5位?

通过简单的问答环节,帮助学生回顾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5分钟)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

(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

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

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要写两个。

3、比较大小:

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通过自由组数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写数和读数的方法,以及0在不同位置读法不同。

三、基本练习(10分钟)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3)九千(4)五百(5)一千零一十(6)一万

基础练习,巩固知识,反馈学习情况。

四、变式练习(11分钟)

1.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04

(2)550比150多()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把多个单一知识构成体系,综合运用。

五、拓展练习(10分钟)

1.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培优

5.板书设计

1.读数

2.写数

3.比较大小: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复习》

(2)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总复习

(二):

数的运算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下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孩子们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讲练结合、情境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多位数加减的计算、笔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口算、竖式进行计算,会估计物体数目。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评、师评,全班交流评价的方式。

能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灵活选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验算。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

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突破方法:

将操作、口算、竖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复习内容(6分钟)

一、加减计算的方法:

1、口算加减法:

把整百整十数看成整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和,然后相加减。

2、竖式计算

(1)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

3、验算

(1)加法:

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2)减法:

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二、计算加减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三、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

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20÷5  30÷4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快精准,进行知识回顾。

二、基础练习(12分钟)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

3.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4.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5.在□÷7=□……□中,余数最大是()。

6.罐头:

每盒5元饼干:

每包4元面包:

每袋6元

(1)买6包饼干和1盒鱼罐头,一共需要多少元?

(2)小明带20元钱,买了2袋面包,还剩多少钱?

7、水果店原来有123千克苹果,又运来589千克,现在有多少千克苹果?

8、火车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车320人,上车412人,火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9、图书馆有故事书345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12本,科技书多少本?

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多少本?

在基础练习中,再次回忆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

三、拓展练习(10分钟)

1、有16个方木块。

(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方木块,还剩()个方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方木块。

2、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3、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多种情境分辨,如何处理余数。

四、提高练习

(12分钟)

1、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2、小明做了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错看成9,结果和是75,那么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

理解余数的意义并能灵活使用。

5.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1.口算加减法:

把整百整十数看成整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和,然后相加减。

2.竖式计算:

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

3、验算:

加法:

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减法:

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4、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复习》(3)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总复习(三):

时分秒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下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几种认识时间的说法。

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

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几种认识时间的说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2.能根据钟面,计算经过时间。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练习题完成情况反馈评价,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学习难点:

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计算

突破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引出课题(5分钟)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

2.板书:

时分秒的复习

3.请同学们回想,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知识梳理回顾,大部分同学都会提到如何读钟表的时间。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10分钟)

1.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

1分有多长?

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

你有什么感想?

(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细节化的分析梳理,让学生对时分秒的不同特征再次巩固。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25分钟)

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3分=()秒4时=()分120分=()时60秒=()分1分30秒=()秒2时40分=()分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2)数学书94页第11题(手势现场反馈)

(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2.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1)指生读数学日记《我的一天》

“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

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

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走进了教室。

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我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

放学后,我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20秒钟就能做完。

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

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

(2)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

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师少量补充说明。

分层练习

 

游戏激趣,实践操作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辩证的能力,也缓解一节课的疲劳。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复习》(4)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总复习(四):

图形与几何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下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由实际物体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活动经验,对平面图形有了最初的认识,本单元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这类图形特征的认识,并且认识新图形:

角、平行四边形,同时为学生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生对于图形有直观的认识。

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

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要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初步学会了辨别方向,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单单凭借知道方向还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所以需要学习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方法,对于图形的特征只能口语化、零散地表述,很难有完整正确的认知,因此要通过性质多样的练习题辩证地识记。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讲授法、实践操作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课件、点子图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1.掌握8个方向,告诉一个方向,能准确辨别其他7个方向。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3.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能准确辨别8个方向

2.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5.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习难点:

8个方位辨别

突破方法:

结合实际操作,巩固对图形的认识;结合实例加强对方向的认识。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知识梳理

(6分钟)

一、长度单位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千米=()米

二、方向与位置

学过哪几个方向?

三、角

1、特点:

1个顶点,2条边。

2、分类:

锐角:

比直角小;直角:

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钝角:

比直角大。

3、判断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四、图形特征

1、长方形特点:

①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②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正方形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特点: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先梳理知识

二、基础练习(12分钟)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

3、10厘米就是()分米,分米用()表示。

4、1000米就是1(),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

5、一个角有()个顶点,红领巾有()个角。

6、所有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

7、()和()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8、正方形的()边都相等,长方形()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9、比较大小:

1米50厘米○1米5分米80厘米()700毫米90分米○9米300分米()300厘米

10、把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1、独立完成数学书94页第1题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回顾知识。

 

比较中,巩固知识。

三、拓展练习(18分钟)

一、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3)用放大镜看直角,直角变大。

()

(4)小明高14分米。

()

(5)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6)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7)长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

(8)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

()

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小

(1)70米800分米800厘米

(2)80米790分米78米

三、问答题

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四、操作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

3、画一条1分米1厘米的线段。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提高练习(4分钟)

1、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

(小组操作)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角(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操作中学习

5.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方向: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

2.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角:

直角、钝角、锐角

4.长方形特点: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正方形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6.平行四边形特点: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复习》(5)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总复习(五):

统计与概率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九单元总复习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下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学习了物体分类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数据调查的内容。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以突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并通过早期多样化的经验积累,为以后正式学习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与内容

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

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在调查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

生评、师评,全班交流评价的方式。

能读懂他人记录的调差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差数据和结果。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学习难点:

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数据,对比发现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预计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备注

一、谈话引入(2分钟)

教师引导:

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利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快速引入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5分钟)

1.讨论:

你每天睡眠几小时?

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

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

30开始睡觉,早上5:

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

30到12:

00是3时30分,从晚上12:

00到早上5:

30分是5时30分。

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就动起来了,每个同学跃跃欲试。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3分钟)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

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

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记录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

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

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记录时,要注意组织小组活动的纪律,教师可以提供可以分工合作的方法给学生或者直接帮学生分工合作。

5.板书设计

调查与记录(复习)

分段时间记录法:

11时以上,含11时;

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

9—10时,含9时,不含10时。

以此类推。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