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72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赤壁赋》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赤壁赋》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赤壁赋》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赤壁赋》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docx

《《赤壁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赋》导学案.docx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体会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知识链接:

1、苏轼,文学家,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之一。

2、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3、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学习过程:

一.   注音

壬戌(    ) 举酒属(      )客歌窈窕(      ) 之章 冯(  )虚御风

少焉()扣舷()袅袅()渺渺兮于怀()麋鹿()

桂棹(    )倚歌而和(      )之愀(      )然舳舻(      )

山川相缪(    )酾(      )酒     横槊(      )渔樵(      )

江渚(      ) 匏(     )樽蜉蝣(   )扁(      )舟消长(      ) 

狼藉(      ) 枕藉(      )嫠(      )妇  是造物者无尽藏(   ) 

沧海之一粟()挟飞仙()遨游()

二、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为:

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修辞格为: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为: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为:

)。

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⑧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朗读第二自然节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②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渺渺兮予怀(句式),望美人()兮天一方。

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句式)。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朗读第三自然节: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句式:

 

②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句式)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句式)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驾一叶之扁(注音:

piān)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四、朗读第四自然节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句式:

 

⑤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为: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五、朗读第五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②相与枕藉(注音:

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基础检测

1、解释下列多义字。

扣舷而歌之。

()

歌歌曰。

()

倚歌而和之。

()

七月既望。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纵一苇之所如。

()

哀吾生之须臾。

()

凌万顷之茫然()

惟江上之清风。

()

耳得之而为声。

()

苟非吾之所有()

扣舷而歌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托遗响于悲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而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 泣: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⑴

⑵凌万顷之茫然⑵

⑶渺渺兮予怀  ⑶

⑷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⑷

⑸而今安在哉  ⑸

⑹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⑹

 4.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巩固练习

(一)

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xū) 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otiāo)    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ɡ)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渔樵(jiāo)     山川相缪(liáo)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苏子愀(忧愁凄怆)然正襟危(危险)坐

C.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3.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②渺沧海之一粟

B.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

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绝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7.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9、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翻译:

10、默写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巩固练习

(二)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哀吾生之须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苟非吾之所有()                       

(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吾与子之所共食()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6)渔樵于江渚之上()

(7)寄蜉蝣于天地()      

(8)托遗响于悲风(  )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而又何羡乎(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

(2)山川相繆(通“”, )

(3)举酒属客 (通“”,)

(4)举匏尊以相属(通“”, )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

(2)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  b东望武昌()

(2)望     

a七月既望() b望美人兮天一方()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b如怨如慕()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

巩固练习(三)

练习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扣舷而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山川相缪()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舳舻千里()()举饱尊以相属()知不可乎骤得()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哪里,什么地方)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举匏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常常得到)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下江陵(向下)

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

何为其然也?

A.而今安在哉?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托遗响于悲风。

4.下列加点词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者之上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

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练习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侣鱼虾而友麇鹿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3.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2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4.对前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4.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

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

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练习三

1.指出下列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匏樽(葫芦)

B.肴核(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C.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下江陵(攻占)

D.盈虚(满)    嫠妇(寡妇)危坐(端正)

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 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靠着 ④细丝

B.①越过 ②顺水而下 ③靠着 ④一条

C.①越过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细丝

D.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一条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始适还家门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扣舷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歌窈窕之章歌曰

B.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纵一苇之所如如泣如诉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⑤舞幽壑之潜蛟

⑥扣舷而歌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⑤和⑥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⑤和⑥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⑤和⑥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⑤和⑥相同

9.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  举匏樽以相属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物各有主 而未尝往也  举酒属客

C.夙遭闵凶  杯盘狼籍  逝者如斯

D.知不可乎骤得  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

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答案】 D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12.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虽一毫而莫取

B.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

C.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驾一叶之扁舟 可怜体无比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 浩荡渺远的样子

B.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貌女子白露横江 二十四节气之一

C.盈虚者如彼 缺冯虚御风 空

D.既白 已经洗盏更酌 更换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十六。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D.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

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又能从苦闷中摆脱出来,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xū)     举酒属客(shǔ)

窈窕(yǎotiāo)    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ɡ)

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

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