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64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docx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

集体备课

主持人

xxx

活动时间

2019.5.21

活动地点

集体备课室

活动主题

有效课堂

主备人

xxx

参加人员

五年级语文教师

课时

2课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主备人阐述:

(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

难忘的一课。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3次?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

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

说明什么?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

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五、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199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其他教师意见: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练,多展示。

教师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的时候讲,提升的时候讲,在提学习要求时更要讲明白、讲透彻。

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些操之过急,自己讲得过多,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形式也有些单一。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难忘的一课》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闽南语”、“诸葛亮”等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预设:

一、自学提示,明确目标

课前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读题:

《难忘的一课》

2.和其他的略读课文一样,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这一课学习的重点。

(课件出示文前导语)我请一位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提示,其他同学用心思考。

3.谁来说说:

这一课,我们要干什么?

(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4、总结: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目标学习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P123,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默读,了解学情:

高雄  闽南语   国语  光复  诸葛亮

(1)(同学们读书神情专注,真好!

)读着读着,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

(读)

(2)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3)明白了吗?

我们一起读一读把它们记住吧。

3.读得真不错!

通过刚才的默读,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指名说。

在评价中引导学生说好:

预设: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作者看到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下课后又去参观了小礼堂里的中国历代伟人像。

……

并理出“课堂上”和“礼堂中”两个场景。

4.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读板书)这样两个场景。

那么,让我那么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

三、深入研读,抓重点,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堂上的情景”(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到课堂上去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是写课堂上的情景的?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3-9自然段,边读边想:

你看到了什么?

可以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同学们读得很用心。

(你看到了什么?

4.同学们说都在这几个自然段(出示3-6)。

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九个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节课上,老师是怎样写这一句话?

怎样读这一句话的?

预设:

一笔一画、很认真、很吃力地写;

      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发自内心地读。

5.同学们,现在,我就是那位台湾教师,你们也是那位台湾教师,让我们拿起笔,认真地、一笔一画地写这9个字:

师生共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现在,我就是那位台湾教师,你们是那一群台湾学生,请你们严肃认真地跟我读——

请你们富有感情地一起读——

6.看得出来,同学们写得很轻松,读得很熟练。

那为什么这位台湾教师写得那么吃力,读得那么不熟练呢?

(可以联系上下文以及你了解的资料来说。

预设: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

7.你们说的很对,看——

补充资料:

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遭到失败。

 1895年,鉴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

在这五十年里,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台湾人民忘记自己的祖国,甚至不许他们说中国话,不许他们写中国字。

台湾人民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才得以光复,结束了被日本长达五十年的统治。

(1)会读书的孩子,不但会听,更在想象文字背后的故事。

请同学们用心想一想:

在这五十年里,台湾人民不准许            ,只准许          。

预设:

台湾人民不准许吃中国菜,只准许吃日本菜。

      台湾人民不准许过中国节日,只准许过日本的节日。

      台湾人民不准穿中国服装,只准许穿日本服装。

      台湾人民不准许说中国话,只准许说日语。

      台湾人民不准许姓中国姓,只准许用日本的姓。

      ……

(2)五十年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写这9个字了,再吃力也要努力地写——

     五十年了,终于可以大声地说出这9个字了,再不熟练,也要一遍又一遍地说——

8.你们从这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中体会到的是什么?

(对祖国文字的渴望、爱国之情……)

9.是呀,在这五十年里,它们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受了多少的折磨呀!

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一定更渴望祖国的繁荣,祖国的强大。

10.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齐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1.所以,当作者走进安静的校园,走近一间教室时,透过窗户,他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齐读: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二)学习“礼堂中的情景”

1.下课了,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在那里,他又给了我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

预设:

我看到礼堂两面墙上挂着几幅新画的中国历代伟人像,听到那位老师说:

那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3.让我们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并介绍)

我们中国自己的大教育家,大哲学家——孔子;

我们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我们中国自己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我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4.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让我们深情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5.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伟人。

(介绍屈原、岳飞、张衡等)

6.我们中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伟人,真让我们感到自豪。

带着中国人的自豪,让我们一起读。

(齐读)

7.五十年了,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画出来了。

同学们,墙上画的仅仅是伟人像吗?

画的更是——

预设:

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8.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开火车读“这是多么……多么……”)

9.此时此刻,只有这句简单的话最能表达我全部的情感了。

(齐读)

四、总结

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却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把两个场景紧紧地连在一起,给我上了这难忘的一课。

让我们也记住这一句话,记住这一课吧。

屈原:

我们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岳飞:

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张衡:

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难忘的一课》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

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回顾课堂,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

因此,我首先播放了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

然后通过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

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

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二、学生质疑,紧抓主问题 

略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跟精读课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个课时。

在这仅有的四十分钟里,只有紧抓住课文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拎出本课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

”供大家到课堂上来研究。

课前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

“谁上了这一堂难忘的课?

”“难忘的一课上的内容是什么?

”等等,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就让学生的自学的过程中解决,并马上反馈。

 

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是本文的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这是文章的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通过对三次出现这句话时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让学生感受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学生自己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指导。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时,我没有将课堂拉回到“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

”这个主问题上来,没有让学生来完整地说一说作者认为这节课难忘的原因,致使本节课的中心仍不够突出。

 

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不是单一因素 

本课教学前请学生们收集了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有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以及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伟人的资料。

运用资料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的。

但是本节课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什么时候做补充把握不够适时,人物介绍前后有重复,造成环节不紧密。

教师对伟人的介绍语言情感也不够充足,也致使学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写话没有水到渠成。

我们在理解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当学生写话完成进行交流时,还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上有所评点,让学生能有所提升。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资料,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这仍然是我困惑的问题。

 

 

 

 

 

 

过程确认

教务处负责人:

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