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64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docx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与答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课前预习】

一、资料链接:

1、:

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本名家骅,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名言: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写了大量的诗作,有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4、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朱自清: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

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毛泽东: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堪称民族英雄!

臧克家浓缩精华的一句评价: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5、《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李公朴)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声音激动)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热烈地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地鼓掌)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

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

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轻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热烈地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

(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①(指护国战争)。

1915年10月,北洋军阀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同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以蔡锷等人为领导,组织护国军讨袁。

,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4月,西南联大宣布解散。

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特务们!

你们错了!

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长时间热烈地鼓掌)

提示:

闻一多在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演讲稿的一开头,闻一多先生便直截了当地连连发问:

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刽子手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杀。

其中接连的发问,问句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挡,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二、读文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

热情澎()湃()仰之弥()高漂()白四壁

1、xiáhèkuīpéngpàimípiǎo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

(2)锲而不舍:

(3)群蚁排衙:

(4)兀兀穷年

(5)迥乎不同:

(6)一反既往:

(7)潜心贯注:

(8)气冲斗牛:

3、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

要求:

积极向上有新意。

【合作探究】

一、阅读原文第1——7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何作用?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4、“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

(用原文)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

(找准)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二、阅读原文第八自然段至结尾,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③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

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9、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10.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

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练习】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

“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

画错了!

”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

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

“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父亲说到做到。

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

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

选出正确的答案。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

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

“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xiáhèkuīpéngpàimípiǎo

2、①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

刻。

③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

劳苦的样子。

⑤很不一样。

迥:

差得远。

⑥与以往完全不同。

既:

已经。

⑦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

潜:

隐藏的。

⑧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

(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有的人》

(2)做了再说

(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4)凶多吉少慷慨淋漓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5)鼓壮志,声震天地。

4、略

能力提高

一、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

2.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yì)

4.“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5.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7.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8.“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二、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4.1)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2)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3)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5.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6.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7.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8.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9.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0.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开放探究

(1)“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像……请教”

(2)A(3)父亲说到做到

(4)第二件事讲的是父亲讲述“斗牛图”的故事,并得出结论:

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第三件事是画背纤图就是经过实地观察而画就的。

(5)强调了要有虚心求学的态度。

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应该从虚心求学出发。

具体的理解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