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期生命与安全教案.docx
《五年级下期生命与安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期生命与安全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期生命与安全教案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课题一化石的故事
教学内容:
化石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2、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
教学重点:
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2、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教学难点:
1、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
2、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化石的相关文字、图片、模型、音频与视频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暖身活动:
蝴蝶效应
第一步:
全班学生三秒内固定造型并保持不动。
造型自由选择,可站可坐,以能够看见“标靶”(邀请自己的那位同学)为准。
第二步:
全班保持不动,认真观察各自的“标靶”,模仿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第一位开始游戏的同学自己确定一个“标靶”。
很快,全体学生由小动变为大动,游戏在笑声中结束。
二、主题活动
生命故事:
本板块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中,增强对化石故事的探究兴趣。
活动一:
侏罗纪公园方案一:
故事接龙。
师生合作,交流故事《侏罗纪公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侏罗纪公园》
2、学生进行故事续讲
若学生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此处可通过故事续讲,分享观影感受。
若学生未看过电影,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故事续讲。
不必多描述细节,讲明恐龙攻击人类,幸存者九死一生才逃离小岛即可。
3、交流:
电影里,恐龙能够复活的关键是约翰.哈蒙德博士提取了恐龙的DNA,他是从哪里提取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化石的重要性,激发进一步探究化石的故事的兴趣。
第二课时
1、观赏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重点呈现如下情节:
科学家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得到恐龙血,在恐龙血中提取DNA,并由此复制出许多恐龙,还建造出侏罗纪公园供人们游览观赏。
恐龙失控攻击人类。
幸存者九死一生逃离小岛。
2、说一说。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简单交流观影感受。
3、议一议:
人们凭借什么知道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
借讨论激发学生对化石的探究热情。
活动二:
化石吟1、欣赏诗歌《化石吟》。
教师或学生朗诵,可配合师生搜集的化石图片共同呈现。
2、化石学问我知道。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
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
教师小结提炼时需强调:
化石里有许多重要的生命信息。
活动三:
恐龙博物馆、1、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
2、拓展活动。
结合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形成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川地区地质变化、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重点关注某些人为活动、地震破坏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思考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课题二生命之谜
教学内容:
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过程,这一历程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2、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增强对人类未来的信心。
3、激发学生对生命之谜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命运。
教学重点:
1、在探究、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通过生命探索的主要视角、观点、线索的呈现,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谜及人类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在探究、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通过生命探索的主要视角、观点、线索的呈现,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谜及人类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阅读关于生命之谜的信息、知识,准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暖身活动:
“吃人”的谜语
1、故事:
传说斯芬克斯是埃及远古时代的一头怪兽,生性残忍,喜欢吃人。
它常用一个谜语考问路人,打不出来的路人便会被他吃掉。
一天,俄狄浦斯经过此地,斯芬克斯照例用这个谜语考他:
“有一种动物,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
”结果,俄狄浦斯猜对了这个谜语。
2、猜一猜:
谜底是什么?
为什么?
3、小结:
人是最智慧、最神奇的物种。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探究、对生命之谜的探究一刻未停。
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就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吧”的箴言。
二、主题活动
(一)生命故事活动一:
生命之谜知多少
1、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生命之谜的话题搜集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彩色笔写在纸上进行展示交流。
2、教师分享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3、交流感受:
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面对诸多生命之谜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对诸多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和探索,伴随了人类的整个历史。
活动二:
“鞋带头”与长生不老
1、阅读教材,借助“鞋带头”的比喻,理解端粒、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就是细胞内染色体上的保护罩。
如果把染色体看成是鞋带,那么端粒就好比鞋带头。
如果丢了鞋带头,鞋带就会从末端开始磨损变短。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
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
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分裂极限,并开始死亡。
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2、“长生不老”大家谈教师讲述:
故事——彭祖的传说
学生分享:
关于长生不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幻想等。
(二)生命探索活动一:
时光穿梭机
1、借助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看看人们对生命起源的种种猜想。
结合教材中的五幅图片及对应文字,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后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开展“读图讲述”等活动,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在班内进行分享。
2、借助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大胆设想那时的生命科学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成果。
此为拓展活动,需在学生对相关问题有较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
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活动二:
科学探索列车1、第一站:
生命摇篮
知识点:
地球形成之初的状态,原始海洋中逐步形成生命。
2、第二站:
进化长河知识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第三站:
太空探索
知识点:
米勒实验、化学进化论、太空探索——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4、第四站:
基因时代。
知识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之书、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作物。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这些方面的内容在网络上寻找相关视频资料,搜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
(三)生命加油站活动一:
生命礼赞
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创造,人类对生命之谜的探索从未停止。
对此你有何感想?
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配合背景音乐,学生书法自己对生命的赞美。
活动二:
小小科学家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图片、视频,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形成图文并茂的回报材料或研究小论文,在班级“生命科学博览会”上交流。
课题三生命的奇迹
教学内容:
生命的奇迹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奇迹现象,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伟大。
2、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潜能被激发就会出现奇迹。
3、激励学生超越自我、竭尽全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教学重点:
1、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
2、树立克服困难、竭尽全力、自我超越的意识。
教学难点:
1、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
2、树立克服困难、竭尽全力、自我超越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
1、师生调查、搜集各种生命奇迹现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因“竭尽全力”而成功的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故事
1、教学活动:
阅读教材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故事,了解四种不同情况下的生命奇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命存活的条件、奇迹背后的原因等。
图一:
取自汶川大地震中一名生还者的故事——深埋废墟下存活178个小时。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存在需要坚强的信念”。
图二:
取自新闻“3名煤矿矿工被困井下25天,整整坚持604个小时,靠着矿井渗水维持生命,最终奇迹生还”。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存在需要惊人的意志”。
图三:
取自曾经发生的一个故事:
孩子在一次车祸中被压在车下,母亲情急之下掀动汽车,把孩子救了出来。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奇迹源于人的潜能被激发”。
图四:
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积极乐观地与病魔抗争,最终痊愈。
现实生活忠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存在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等”。
2、说一说: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其他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并说说这些事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发等。
二、生命探索
1、阅读思考:
教师讲述或组织学生阅读故事,谈启示。
注:
教材因篇幅所限,对故事做了删减,教师可将故事补充完整。
2、讲述自己的潜能故事: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组交流自己因“竭尽全力”而获得成功的故事或经历,并推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代表全班发言。
三、生命智慧1、阅读思考:
人的潜能有多大?
本板块旨在通过两则科学资料的介绍——脑科学家关于潜能的研究和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学说,说明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是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奇迹、获得成功的基础。
但目前人的大脑所蕴藏的潜能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如同冰山一角,大量的还在“沉睡”。
如果能够更多地开发这些潜能,人类就会拥有更多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和社会财富。
教师应指出,当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做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像比尔.盖茨那样,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
2、体验活动:
(1)“十指抬人”。
游戏规则:
1名学生平躺在课桌上担任“志愿者”,其他6—8个学生平均站在志愿者两边,伸出右手食指放在志愿者身下,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进行自我保护,听口令同时抬起志愿者。
在准备抬起前,老师可设问:
大家觉得一根食指能将他抬起来吗?
活动后再组织大家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人椅”。
游戏规则:
10名学生一组,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根据教室场地大小,各组面向同一方向就近围圈,后面同学的双手放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调整好彼此的距离。
随老师口令,所有同学同时行动,缓缓坐下,坐在后面同学的大腿上保持不动。
比赛看哪一组坚持的时间更长,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表扬和奖励。
3、参考活动:
我的潜能
(1)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潜能发掘卡发给学生,一种是发掘自己的潜能,一种是发掘同学的潜能。
(2)每个人先填写好自己的潜能发掘卡,然后再写出对好朋友(2—3人)的认识和建议。
(3)教师随机抽查,抽到的学生读自己的潜能发掘卡,好朋友做补充发言,给出建议,同时送个他(她)一句成功发掘潜能的暗示语。
四、生命加油站
1、产生生命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物质条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自救知识、自救方法等方面入手。
2、调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课题四提醒幸福
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平凡生活中的幸福,理解作者独特的幸福观,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形成真正的幸福观。
:
教学重点:
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
教学难点:
1、“幸福”为什么要“提醒”,正确地领悟幸福
2、引导学生领悟幸福,珍惜幸福,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现在幸福吗?
二、感知课文带着以下问题:
1、文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
2、幸福的征兆(特点)有哪些?
3、我们要如何对待幸福?
4、标题中“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三.讨论思考的问题
1.借日常生活诸多现象设譬说明我们已习惯了提醒灾祸,终日充满恐惧的期待而忽略了提醒幸福。
所以幸福需要提醒。
2.说一说我的幸福事件
3.有些人看似很不幸,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幸福。
4.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
四.小结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课题五安全乘车
教学内容:
安全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
教学重点: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
教学难点: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乘车时发生事故的典型案例。
2、师生搜集各类车辆内安全设施的图片、实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安全小问号”旨在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的乘车行为,分析这些行为的安全隐患。
教材在这里为我们呈现了三幅图画,图画中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些行为:
不按秩序上车,不再规定地点候车和把头伸出窗外。
这些都是学生乘车时经常出现的行为,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往往容易导致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安全小博士
这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安全按乘车的基本常识,从而树立安全乘车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候车时:
等待公共汽车时,应站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不要站在车道上;等侯地铁或火车时,应站在安全线的远离铁轨的一侧;无论何时,都应坚持排队候车。
上车时:
待车停稳以后,按先后顺序,先下后上,不要争抢;禁止把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带上车。
乘车时:
上车后,迅速往里走,找座位坐下;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枝等刮伤;乘坐火车时,不要在车门和车厢连接处逗留,以免发生夹伤、扭伤、卡伤等事故。
下车时:
要防止车门突然打开夹住衣服、背包或身体;车门打开后,要确认没有车辆驶近时再下车;下车后,不要急于横穿道路,要看清左右来车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从人行横道(斑马线)过马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
乘坐交通工具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汽车起火、发生故障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教材在这个环节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车门可正常打开时的疏散方法:
一定要听从司机和售票员的指挥,有序地从车辆的前、后门疏散,避免摔伤、挤伤和踩伤。
尤其要注意:
不要挤在车门处,以保证车门能够顺利打开。
(2)车门不能正常打开时的逃生技能:
车门顶部设有紧急开关。
在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时,可旋转或拉出此紧急开关打开车门;或者用较尖锐的硬物,如车上配备的安全锤、高跟鞋的鞋跟、皮带扣等敲碎车窗玻璃逃生。
第一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强调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第二种情况,教师可重点讲解寻找紧急出口的方法,以及敲击车窗玻璃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公交车上的玻璃是经过国家安全质量认证的,紧急情况下,可用较尖锐的硬物,如用车上配备的安全锤或用高跟鞋的鞋跟、皮带扣等敲击,即可把车窗玻璃击碎。
此类玻璃不会像普通玻璃一样有尖锐的棱角,碎皮也不会溅出伤人。
这里的教学可以结合安全小提示里德第一条进行。
教师应适当补充介绍车上配备的安全设施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方法。
如果有实物进行演示,说明效果会更好。
二、安全小提示
教材在这里呈现了三条小提示,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第一条,我们可通过图片或实物认识这些安全设施,并且可以详细讲解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并在课堂上交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条、第三条可简略处理,让学生了解即可。
1、上车后,请留意车上的逃生工具、应急开关和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发生事故时成功脱险。
2、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车辆。
没有载客许可证的车辆以及农用车、货运车等也不要乘坐。
3、请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财物。
课题六绿色上网
教学内容:
绿色上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绿色上网的要求和方法。
2、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上网的自律意识。
3、培养学生自觉坚持绿色上网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绿色上网的要求和方法。
2、绿色上网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的培养。
教学难点:
1、绿色上网的要求和方法。
2、绿色上网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的培养。
教学方法:
阅读、谈话、探讨、表演。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什么是网络”和网络的利弊。
2、教师搜集关于学生上网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教材设计这部分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网络功能及其两面性的认识,思考利用网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材只呈现了网络的积极的一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并未过多介绍。
建议教师根据当地常见的危害情况,充分利用师生课前准备的资料,加深对网络“双刃剑”的认识。
分析的结果最好通过讨论或辩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而不宜由教师直接给出。
二、安全小博士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旨在让学生掌握绿色上网的含义、要求和方法。
教材对绿色上网的含义进行了扩展,不仅包括健康上网,还包括文明上网和安全上网。
教师在教学时尽量从正面引导。
1、健康上网
健康上网是绿色上网的核心,包括内容健康和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两个方面。
内容健康是指浏览健康的网站、网页,不玩暴力、恐怖等不健康的游戏。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网站,也可以介绍一些收藏健康网站的方法。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是指“什么时候上网”和“上网多久”。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一般什么时候上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和上网后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原则,认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2、文明上网
文明上网是指遵守网络道德与法规。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如排演小品等,暴露同学们在上网过程中使用不文明的语言,不经过别人允许就暴露别人的隐私以及诽谤他们等行为。
学生观看后,可以通过讨论明确了解上网需要使用文明的语言,需要尊重他人隐私,需要保持诚信等。
3、安全上网
安全上网是指注意人身、财产、信息的安全。
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强调不到营业性网吧去上网。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如正规网吧门口醒目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黑网吧、宽敞明亮的网络教室等,并应反复强调黑网吧的危害性,指出黑网吧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绿色上网的自律意识和自觉坚持绿色上网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然后围绕“绿色上网倡议书”开展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把“绿色上网倡议书”补充完整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海报、黑板报等形式向全校展示,强化绿色上网的观念,号召人人争做绿色上网的小公民。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安全小提示
本部分内容属于延伸和拓展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后开展讨论,说说自己做得怎么样,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1、家庭电脑的安全使用
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密码,并开启系统防火墙。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
2、公共电脑的安全使用
不在未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上登录个人账户。
不在公共电脑上保存个人资料和账号信息。
尽量使用软键盘输入密码。
离开前注意退出所有已登录的账户。
3、不要轻易和网上认识的朋友见面。
即使确信安全,也一定要告诉父母,征求他们的意见,并请父母陪同,选择在公共场所见面。
课题七锻炼身体讲安全
教学内容:
锻炼身体讲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常见意外伤害,知道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2、初步掌握体育运动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3、牢记体育运动的安全要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如何避免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2、初步掌握体育运动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1、知道如何避免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2、初步掌握体育运动中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塑料袋(最好装有冰块)或纸杯、绷带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如下:
教材共设计了四个教学情境:
操场上的足球突然朝着过路学生飞去,学生不小心从单杠上摔下去,学生跑步时推搡导致跌倒受伤,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冷水导致肚子疼痛。
这四个情境嗦呈现的均为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情景唤起学生类似的经历或经验,并着重讨论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意外的发生。
二、安全小博士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如下:
1、教师概括说明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发育,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2、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1)活动前的着装要求和热身运动(插图是热身运动)
组织学生讨论:
活动前对着装有哪些要求?
这些要求和运动安全有什么关系?
穿过紧过窄的衣裤影响运动时做动作,容易受伤;穿有跟的硬底鞋容易扭伤脚和磨破脚;携带尖锐、锋利和坚硬的物品容易戳伤身体。
(2)活动中的安全要求(插图是学生打篮球时相互谦让)
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
①“牢记安全要领”——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项目,让学生举例说说安全要领是什么。
②“遵守活动纪律”——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项目,提出一般性的纪律要求,如跑步时不要讲话、不要推搡等。
③“相互谦让,不吵闹、不打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有些运动伤害是由相互间的纠纷和冲突等人为因素导致的。
例如,打乒乓球要谦让,不要争抢乒乓球台,更不要用球拍击打对方。
④“参加能力范围内的活动”
(3)活动后的安全要求(插图是学生运动后缓慢散步)
活动后的安全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不宜”,这里需要给学生讲清“不宜”的道理。
不宜立即蹲坐休息;不宜马上洗澡;
不宜贪吃冷饮;不宜立即进餐;不宜大量吃糖。
在了解一般的体育运动安全事项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体育运动安全事项,可以按照田径、球类和游泳等不同类别加以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卫士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发生意外上海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处理分“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四种方法,并配有“请你帮忙”实践练习加以巩固。
“休息”:
一般视场地条件,可以就地休息,或坐,或平躺。
主要目的是避免因急需活动导致进一步的伤害。
教师提示学生,休息时还应该特别注意观察损伤部位的变化,如果伤情严重,必须立即送医院处理。
“冰敷”:
一般的做法是在塑料袋内装碎冰块以及少量水,敷在受伤部位上15—20分钟,主要作用是止血、消肿和阵痛。
教师根据准备的材料组织学生做冰敷的方法演示,同时强调:
冰敷的作用是暂时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压迫”:
主要是在伤处使用弹性绷带施以适当压力,以减少肿胀。
教师强调,使用绷带注意不可绑的太紧,否则会造成血液循环不良。
教学时,教师用绷带做现场示范。
另外如果出现创口出血,也可用手指按压相应部位的主要血管进行止血。
“抬高”:
把受伤部位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可以减少局部出血。
教师强调,“抬高”主要是指在止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止血后不必继续抬高。
二、安全小提示
教师提示有些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运动禁忌,并简单说明道理。
例如,心脏病患者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肺炎、支气管炎患者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会加重呼吸困难。
课题八身体红绿灯
[辅导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