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316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docx

4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福建盛世天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于2018年03月08日

 

目录

1、高温防治措施

2、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3、弧光伤害防治措施

4、噪声危害的防治措施

5、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6、防止有毒气体等职业危害综合措施

7、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

8、防止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

 

1、高温防治措施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施工现场的高温作业主要是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心律脉搏加快;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高温作业的防治措施:

1)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

2)现场饮水处备好盐水或绿豆汤,施工人员及时补充水分;

3)现场备好防暑药品。

2、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19立方米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粉尘量就多,当尘粒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纤维病变,使肺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建筑施工现场粉尘量大的作业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一、施工现场防尘措施

(1)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作业时粉尘浓度较大,临时性大,因此搅拌机作业时粉尘浓度较大,临时性大,因此搅拌机司机及其他施工人员受粉尘危害较大,除尘设备必须充分考虑适合搅拌机作业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拆方便。

搅拌机上有2个尘源点:

一是向料斗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向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采用通风除尘系统。

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胶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溶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

为了防止所排气体中仍有粉法,在旋风滤尘器出气口设置二道防线一水幕隔尘措施,既达到除尘目的,又可将蓄集的水、水泥再次回收使用。

(2)木屑除尘措施

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仙,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到2mg/m3以下。

(3)金属除尘措施

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较多是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通过支道管、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气输送到室外,进行静化后排放。

二、个人防护措施:

(1)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必须戴纱布口罩,如达不到防护目的,必须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

(2)从事有机溶济、腐蚀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代替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济蒸气,可以直接通粉尘过滤器等。

(3)工人下班沐浴后,换上自己的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粉尘、毒物、辐射物事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

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每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防护用品。

(4)工人不得在有害作业场所内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先洗手、漱口,严防有害物随着食物进入体内。

三、安全检查措施:

(1)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为从事危害作业人员配发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有劳动防护发防记录。

(2)检查作业场所是否有沐浴设施。

(3)检查作业单位是否配务机械通风、送氧及抽风措施。

3、弧光伤害防治措施

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弧焊等作业,都会产生紫外线辐射。

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弧光强度是手工电弧焊的2-3倍。

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光化光作用,主要造成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为皮肤的同深度组织所吸收。

皮肤受至强烈紫外线照射后,可引起皮炎,弥漫性线斑、有时出现小水泡、渗出液和浮肿,有烧灼感、发痒、头痛头晕、易疲劳、神经兴奋、发烧和失眠等症状。

紫外线过滤照射后,会引发眼睛的急性角膜炎。

称为电光性眼炎。

初学焊接的焊干和配合焊工的其他会经常患这种电光性眼炎。

电焊工及其辅助人员是遭受辐射危害的主要人员。

一、场所防护措施:

(1)焊接设备上的电机、电器、空压机等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并有完整的防护外壳,一、二次接线柱外应有保护罩。

(2)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可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备有消防用品。

(3)焊接铜、铝、锌、铜等有色金属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焊接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呼吸滤清器。

(4)在容器内施焊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容器上必须有进、出风口并设置通风设备,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接时必须有人在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或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5)焊钳应与手把线连接牢固,不得用胳膊夹持焊钳。

清除焊渣里,面部应避开被清的焊缝。

(6)作业后,清理场地、灭绝电源,锁好电闸箱,消除焊料余热后,方可离开。

二、个人防护措施

1、正确使用防护面罩、佩戴专用护目镜,预防电光性眼炎。

2、操作时必须戴专用焊工手套,防止弧光击伤手部皮肤。

3、必须穿帆布工作服、戴防烧帽子、扣子全部扣严,防止弧光击伤身体部位皮肤及防止金属飞溅物烧伤头部。

4、必须穿电工绝缘鞋,防止漏电及弧光、金属飞溅物烧伤脚部。

三、安全检查措施:

(1)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为从事危害作业人员配发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有劳动防护发防记录。

(2)检查作业单位是否配备机械通风、送氧及抽风措施。

4、噪声危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允许噪声85dB;凡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者,可达到90dB.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消声

消声是防止动力噪声的主要措施。

可在各种通风机、压缩机,鼓风机等进排气口处装置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音通过的装置。

常用的有阻收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穿微孔板消声器,消声效果都比较好。

2、吸声

吸声暖和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吸收通过声间,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如在室内用多孔材料安装在墙壁及天棚的表面上,或制尖劈形式悬挂于棚顶或装设在墙上,或利用共振原理采用多孔板作为吸收噪声的墙壁。

(1)多孔性吸收材料。

如超细玻璃棉、矿渣棉、细孔泡沫塑料、多孔吸声砖、工业毛毯以及甘蔗板、木丝板等都属于多孔性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还与材料厚度有一定的关系,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低频的吸声效果,但对高频的吸声效果影响不大。

(2)穿孔共振吸声结构:

用金属、木板、塑料板或其他板材,穿以一定百分率的孔或缝,安装在离壁面一定距离的地方,构成穿孔共振吸声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频率处产生共振,可获得较高的吸声系数。

共振频率与板的厚度、穿孔百分率、穿孔板与壁面距离等有关。

低频或中频需较高的吸声系数,应用这种吸声结构。

板共振吸声结构:

由薄板(如胶合板等)和其后面的空气层组成可以从多方面来吸收声音,吸声效率大大提高。

3、隔声

把发声的物体、场所封闭起来与周围隔绝的方法称为隔声。

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等。

(1)单层隔声结构,采用最简单的隔声构件一单层均匀物质制成的墙板,如钢板、木板或混凝土墙等。

当声波入射到隔声结构上,其中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只有一小部分声能透过隔声结构向外射去。

由于大部分声波受到隔绝,所以能收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2)双层隔声结构,就是在中间夹一定厚度空气的双层墙或板,它比没有空气层两层物质本身的隔声量提高了很多,这是由于声波依次传透到介质截然不同的面层时,多次反射而使声强逐级衰减。

4、阻尼

就是用一些内损耗、内摩擦大的材料涂在金属薄板上,如沥青、软橡胶、高分子涂料等。

当金属板弯曲振动时,其振能量迅速传给紧密涂贴在薄板上的阻尼材料,引起阻尼材料内容的磨擦和互相错动,从而也就降低金属板辐射噪声的能量,达到了控制噪声的目的。

二、个人防护措施:

从事噪声作业人员必须戴防护耳塞。

三、安全检查措施:

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为从事危害作业人员配发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有劳动防护发防记录。

5、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建筑行业产生振动危害的作业主要有:

风钻、风铲、铆枪、混凝土振动器、锻锤、打桩机、汽车、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打夯机、拖拉机、小翻斗车、离心制管机等。

振动危害,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主要是手指麻木、胀痛、无力、双手震颠,手腕关节骨质变形,指端白指和坏死等;全身症状,主要是脚部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改变,肌内触痛,以及头晕、头痛、腹痛、呕吐、平衡失调及内分泌障碍等。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

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等。

如用橡胶垫、软木垫、树脂玻璃纤维板、毛毡等制成隔振垫,效果均较好。

2、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如钢窗较平的钢板作业台改为铸铁作业台,振动和噪声可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手工校平钢模,改用机械校平,亦可基本消除钢模校平的噪声和振动;水泥离心制管,如将工人手持“打水杆”进行管内铲平作业,改为“悬棍式”自动翻开,即可消除振手的危害。

3、有些手续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工人操作进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减少振动的危害。

(2)对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防护。

(3)改革生产工艺,提高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

三、安全检查措施:

(1)检查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具备隔振效果,现场有无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6、防止有毒气体等职业危害综合措施

1、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1)根据危害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在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也是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必要措施。

如配合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配戴有色护眼镜,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配戴护耳塞(器);从事有粉尘作业人配戴纱布口罩,如达不到滤尘目的,必须配戴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苯、防水作作、地下管道作业人员,必须配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代替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剂蒸气,可以直接通粉尘过滤器等等。

(2)对于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应在工地(车间)设置淋浴设施,工人下班必须沐浴后,换上自己的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

有条件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第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的防护用品。

(3)教育工人不得在有害作业场所内吸烟、吃食物、饭前班后必须先洗手、漱口,严防有害物随着食物进入体内。

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作到有害作业场所,每天要搞好场内清洁卫生。

(4)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体给,凡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1)患有种种备注病、继发性贫血(红血蛋白在60%以下)、肝脏病、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铅、四乙铅作业。

2)患有各种神经精神病、肝胆病、肾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植物神经功能明显紊乱的,不宜从事锰作业。

3)患有各种血液病、严重神经官能症、肝脾脏疾病及未成年人不宜从事苯工作。

孕好和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调离苯作业。

4)各种活动性肺结核,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5)患有各种心血管气官疾病的,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6)患有各种听器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噪声作业。

 

7、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

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

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 .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机械设备带病运行,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 

  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等);     

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作业人员操作失误。

 

    二、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

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

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

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

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加强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检查,建立完善安全巡检制度,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8、防止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防范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即高处作业坠落事故)一直是事故之首,占到施工现场全部事故的一半以上,深入分析高处坠落事故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进而杜绝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均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

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1、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表现为:

高空作业时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等。

 

(2)人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

①在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②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没有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③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3)、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为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

 2、从管理缺陷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未按规范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现场施工人员对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手段,只能凭借作业者个人的技术水平来掌握,风险较大。

 

(2)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不到位,表现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已损坏而没有及时修复,高处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而无人管,高处作业时无专人监督管理等。

 

3、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良、磨损老化等。

 

(2)、安全防护设施不合格、装置失灵而导致事故。

 (3)、劳动防护用品缺陷,有的单位贪图便宜,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时只认价格高低,而不管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导致劳动防护用品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根本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

 

4、从作业环境不良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比如强风高处作业、异温高处作业、雪天高处作业、雨天高处作业、夜间高处作业等,都要求施工单位做出精密的组织,详细策划,认真交底,严格监督。

 

 二、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1)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必须符合要求,根据作业性质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任何安全防护装置都有可能失灵,不要过于迷信,作业前必须对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进行检查。

 

(4)高处作业必须遵守作业标准,时刻注意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安全带必须做到高挂低用。

 (5)劳动防护用品千万不能贪图便宜,购买时要查看其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合格证,否则坚决不能购买使用。

  

  (6)尽量避免特殊高处作业,比如风力达到六级停止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停止高处作业、夜间不安排高处作业、避开高温、低温进行高处作业等。

  

通过对高处坠落事故的了解,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的分析及可以采取的措施手段,从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的认识,加强现场管理,投入必要的防护设施,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求实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返劳动纪律和行为,不断消除高处坠落事故隐患,从而避免高处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