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199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docx

文科综合届高考回顾与1

文科综合2008届高考回顾与

2009届历史学科迎考教学建议

湖南省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彪扬

2008年10月30日

一、高考命题趋势研究

2008年,全国有关历史内容的高考卷共有15套,其中新课标地区用的7套,非新课标地区用的8套。

本文重点就我省所考的全国卷Ⅰ,兼顾全国卷Ⅱ和其他各省高考卷,对2008年文科综合与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特点作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文综卷总体特点

1、试卷结构稳中微调。

稳体现在:

其一,政、史、地三科占分比例不变,为1:

1:

1,各100分。

其二,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分值比不变,仍为140:

160。

微调表现在:

其一,去年非选择题地理有两个独立的题,试卷总题号为40个;今年非选择题地理只有一个独立的题,试卷总题号减为39个。

其二,“一拖几”专题式的选择题组减少。

去年,历史、政治都降为只出一个专题式选择题组。

今年,政治学科继续保持一组;历史学科则完全取消了专题式选择题组,各题独立,自由取点,增大了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2、继续关注时代发展。

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今年文综高考继续坚持这一思想,考了许多与时代发展相关的热点问题。

全国卷Ⅰ考了产业重心转移、近代化、中国崛起、次贷危机、战争和平、商业诚信、抗灾救灾、中日关系、恢复高考30周年、粮食涨价、民族团结等问题。

全国卷Ⅱ考了生态工业、中日关系、城市化、民主政治、水涨价、个人所得税、个体经济、贸易争端、高效农业、教科书循环使用、食品涨价、党内民主、拉美“左”转、促进开放、社会公平、中美关系等问题。

在对热点的热度上,政治学科是迎热而上,历史学科多采取折射,地理学科则相对自恋,专注科内。

3、学科渗透有所加强。

文综卷这些年基本上是拼盘式,三科虽共一个平台,共一些情景,但基本上还是分科发问,独立作答。

今年,学科渗透略有加强。

其一,有些选择题难辩学科性质,如全国卷Ⅰ、卷Ⅱ的第12题皆难说它是地理学科还是历史学科的。

其二,跨三科主观题的三个单科设问,由原来的各自成块,依次衔接,变为史地两科相互交叉,先一问地理一问历史,再一问地理一问历史。

4、整卷难度继续提高。

下面是湖南省2008年文综选择题、非选择题考卷抽样和近三年文综考卷抽样统计表。

表七:

2008年湖南省文综选择题卷得分抽样统计

学科

政治

历史

地理

合计

项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数值

48

33.67

0.70

48

24.55

0.51

44

23.34

0.53

140

81.56

0.58

表八:

2008年湖南省文综非选择题卷得分抽样统计

学科

政治

历史

地理

合计

题号

38

39(5)(6)

37

39

(2)(4)

36

39

(1)(3)

4

满分

32

20

32

20

36

20

160

平均分

16.56

13.22

14.98

11.85

17.55

9.78

83.94

难度值

0.52

0.66

0.47

0.59

0.49

0.49

0.53

表九:

2006、2007、2008三年湖南省文综考卷得分抽样统计

年度

题型

政治

历史

地理

合计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分值

难度

2006

选择题

36.37

0.76

23.25

0.48

24.58

0.56

84.20

0.60

非选择题

41.91

0.81

29.32

0.56

35.36

0.63

106.59

0.67

合计

78.28

0.78

52.57

0.53

59.94

0.60

190.79

0.64

2007

选择题

38.05

0.79

26.10

0.54

27.49

0.62

91.64

0.65

非选择题

30.17

0.58

24.66

0.47

34.28

0.61

89.11

0.56

合计

68.22

0.68

50.76

0.51

61.77

0.62

180.75

0.60

2008

选择题

33.67

0.70

24.55

0.51

23.34

0.53

81.56

0.58

非选择题

29.78

0.57

26.83

0.52

27.33

0.49

83.94

0.52

合计

63.45

0.63

51.38

0.51

50.67

0.51

165.50

0.55

由以上三表可知,其一,近三年总卷难度逐年提高,2006年抽样人平为190.79,2007年180.75,2008年165.50。

2007年比2006年低10.04分。

2008年比2007年低15.25分,其中政治低4.77,历史高0.62,地理低11.1。

其二,从各学科三年难度趋势来看,政治难度逐年提高;地理难度逐年下降,今年则猛烈反弹;历史难度去年发展为最难,今年开始稍有降低。

其三,从今年三科难度值比较来看,政治仍相对较易,历史、地理相对较难。

(二)历史学科命题特点

1、难度略有调整。

考文综以来,历史学科在逐渐加大难度,去年发展为最难,抽样平均分仅50.76;但今年难度加大的趋势有所改变,平均分略有提高,升为51.38。

在两大题型中,今年历史学科难度发展是不平衡的,选择题在继续加大难度,由去年人均26.10降为今年的24.55;非选择题卷在降低难度,由去年人均24.66上升为今年的26.83。

2、关注热点问题。

今年历史学科命题仍然关注时代发展,但采取隐性折射方式。

如全国卷Ⅰ考了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民主、生活史、中国崛起、民族团结、战争和平、次贷危机、恢复高考30周年、批“科学万能”;全国卷Ⅱ考了工业化、城市化、民主政治、促进开放、中美关系等问题。

3、继续回归学科。

历史学科命题在继续关注时代发展和热点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科自身内容的探究。

即使我们讲的具有热点性的问题,也是从折射和联想角度讲的,事实上,全国卷Ⅰ具有明显热点折射性的题只有21题考大危机,37题考恢复高考30周年,39题考反藏独;全国卷Ⅱ的热点感更弱,更象学科内自由选点设题。

其次,回归学科还表现为回归教材,重视对教材史实的考查。

在对教材史实考查的倾向性上,去年考题走火入魔,多偏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而注重考查边缘知识、隐性知识;今年除继续坚持考查边缘知识和隐性知识,如全国卷Ⅰ14、15题,更多的是向考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调整,如大量年代设计考查就是考历史时序性的基础知识,再如考工业化、民主化、民族团结、中国崛起、战争和平等都是主干知识内容。

全国卷Ⅱ也基本如此。

重视考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这是回归教材的正确定位,也有利于降低难度。

4、遍设材料情景。

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这是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最好的方法。

今年这种考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一是规模上普遍。

全国卷Ⅰ除了第23题外,几乎所有历史题都利用新材料新情景。

全国卷Ⅱ历史题除13、15题外,其余也如此。

二是形式上多样。

全国卷Ⅰ历史题大量的是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材料如22题提供柏林墙照片,并出现年表材料如39题的土尔扈特活动年表。

全国卷Ⅱ21、39题还考了两幅历史地图新材料。

三是内容上丰富。

全国卷Ⅰ有历史文化知识材料,如12题考历史地理“阴”、“阳”含义;有学科边缘知识材料,如13、14题提供材料考教材小字知识;有生活知识材料,如19、20题都是提供历史生活材料,要求进行相应的历史思考;有中西结合材料,如13、15、17、37、39题,或是中国人评外国,或是外国人评中国,或是中西材料对照,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全国卷Ⅱ有历史文化知识材料如12题;学科边缘知识材料如18题考《君王论》;生活知识材料如19题考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的称呼;中西结合材料如16、37、39题。

四是材料功能上主要为史实性材料和评论性材料两种,特别是评论性材料铺天盖地,成为今年全国文综历史命题的一大奇观。

5、重视深度思辩。

高考历史命题,不论是依托史实,还是提供材料,考的重心都是历史思维。

今年考历史思维的特点是,立足点高,思维密度大,区分度小,迷惑性强,使人难以取舍,这种深度思辩性尤其表现在选择题上。

如全国卷Ⅰ,有的是对教材小字史实的仔细甄别,如13题考《瀛环志略》。

有的是对历史概念理解上的甄别,如14题考“官督商办”、16题考“三三制”、18题考“中国人民站起来”、20题考“文明开化”等。

有的是对背景理解上的甄别,如21题考大危机、22题考柏林墙、23题考朝韩分裂等。

有的是对影响理解上的甄别,如17题考收回治外法权、19题考工业革命等。

有的是对结论推证上的甄别,如15题要求用一战教训去批“科学万能”等。

6、强调课改理念。

今年高考历史命题总的特点为,接轨课程改革,强调课改理念,要求突破“教材观”的局限,重视“课程观”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科素养,即考查学科课程学习必备的知识,能力、理论、方法和情商等素质。

其一,历史学科知识的考查。

这既包括教材中呈现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边缘知识,还包括教材未讲、但历史学习必备的工具知识,如古文阅读、历史纪年、历史地理等历史文化常识知识。

今年全国卷Ⅰ主要落点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工具知识则考历史地理知识。

其二,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其要求在文综高考大纲中,与政治、地理共同描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大方面,其实,历史学科能力考查主要是考历史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有两大重心:

一是历史理解能力,这包括概念的理解、现象的分析和人物的评价,在理解维度上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还有迁移比较中的理解,今年历史命题主要表现为高迷惑性思辨理解能力的考查;二是历史应用能力,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而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为考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

这两年对运用材料情景考查历史应用能力达到空前强调的地方,高考命题专家杨宁一教授就明确提出:

“通过材料题设计新情景是发展方向,可以有完全脱离教材的考查,也要有以教材叙述的历史史实为背景的考查,还要有对教材中经典史实的考查。

”如今年全国卷Ⅰ唐代科举制和土尔扈特的材料是有教材背景的,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和前年广东周人饮食生活题则是完全脱离教材的材料考查。

其三,历史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考查。

这主要是要求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传统的革命史范式的和现代的文明史范式、近代化范式、全球化范式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史论结合等历史思维方法的掌握。

今年全国卷Ⅰ在传统的史学范式与现代的史学范式之间做到了较好的兼容,既重视革命史的考查,如18题考新中国成立,39题考民族团结,而大量的其他题则是对文明史、近代化史、全球化史的考查。

相对而言,全国卷Ⅱ对革命史考查力度大一些,如13、15、16、21题。

对历史理论的考查,不仅表现为基于史学范式的考查角度的隐性选择上,而且今年还延续了去年显性认知和灵活运用的要求,如全国卷Ⅱ23题要求理解文明史范式的内涵,认知人类文明的传承性这一命题。

其四,历史学科情商的考查,即考历史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今年全国卷Ⅰ15题批“科学万能”,39题折射反藏独,都包含了历史情商的考查导向。

二、2009届迎考教学建议

怎样加强历史教学,增强我市文综的竞争力,我主要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一)知难而进

固然,我市文综成绩的提高存在一些困难,如文科生基数较大,底子普遍较差,而大量专业生又归入文科考,加上学校领导在教学战略上对文综学科存在偏见,认为高三第一期主要抓语数外,第二期可临时突击就能抓好文综学科。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

我们应不甘人后,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其一,我们要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激励自己。

如省重点中学要力争文综人平高出省平25分以上,市重点中学要高出省平20分以上,一般中学也要力争高于省平。

我市作为省内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条件再差的学校也没有道理低于省平20分。

其二,在目标确立后,要有扎实细致的作风。

要勤于职守,敢出黑汗,敢打硬仗,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落实,讲求实效。

(二)瞄准高考

1、明确意义。

这一期来,我们跑了许多学校调研听课。

发现许多老师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许多课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想一想,这样教学能使学生应对高考吗?

其一,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它需要在训练中培养。

其二,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怎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呢?

这些都说明,我们有些老师没有去研究高考,因而出现盲目的教学。

我们必须明确研究高考的意义,认真研究高考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2、勤于钻研。

怎样去研究高考,我强调,一是研究的角度,要注意三个角度去研究:

一是知识,二是能力,三是题型。

即看高考考怎样的知识和能力与采取怎样的题型去考。

二是研究的依据,要研究考试大纲、高考试卷和学科杂志有关高考的分析文章。

三是要从广度和动态去研究。

所谓广度的研究,就是说,不要局限于我省所考的高考卷,要把当年各套高考卷一起拿来研究。

所谓动态的研究,即是说,不要局限于当年的考试大纲和高考卷,而要把几年来的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作比较研究。

要通过这样广度和动态的研究,去发现知识、能力、题型的变化轨迹,从而对高考作前瞻性预测,来指导教学。

3、多做多悟。

在研究高考中,最重要的是对高考题多做多悟,在“做”的实践中和“悟”的思考中,不断深化对高考的认识,明确其要求。

说实话,我每年都通做全国有关历史内容的各套高考卷,通过做高考卷,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新理论,也培养了对高考的敏锐感觉,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

在这方面,许多老师也是做得很好的。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老师们多做做高考卷,通过多做高考卷,去提高自己的水平,也有益于提高教学对高考的针对性。

同样,我们也提倡让学生去多做高考卷,通过做卷去培养对高考的感觉,明确高考的要求,然后以这种感觉和要求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4、教学链接。

我们老师不仅要研究高考去明确高考要求,而且要在教学中与高考显性地链接起来。

在我下校调研听课中,许多课看不到这种链接,只有纯知识的疏理、分析,没有解读这堂课的高考考点及其要求,高考对这堂课曾经考过哪些题目,将来又会怎样考。

一堂课不能与高考显性链接,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这里,必须强调,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

(三)讲求“四维”

在课改背景下,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是历史学科素养。

如前所述,所谓历史学科素养,主要是历史学科课程学习必备的知识、能力、理论、方法和情商等素质。

从历年历史高考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要抓住四个重点进行教学,我把它称之为高三历史教学“四维”,这就是史实记忆、知识理解、材料教学、思维训练。

1、史实记忆。

历史首先是史实,历史不管怎么考,首先必须记住史实。

怎么去记呢?

一是死记,二是理解去记,三是结构去记,四是迁移去记,五是不断强化去记。

在记史实要求上,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强调。

在教学上,我们老师可通过课堂生动的讲述和理性的分析,以及习题的练习去帮助学生记,还要通过晚自习和早读督促学生去记历史。

2、知识理解。

在史实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是高考对历史学科教学的第二大要求,如今年选择题高度的思辨性和较高的难度,主要在于对于知识理解的要求比较高。

知识的理解包括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推证,现象的分析,人物的评价。

其要求上,一是分析透,既能做到宏观在握,又能微察秋毫;二是更新好,既能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更新其知识和理论观点,又能站在时代高度挖掘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三是多维度,即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知识;四是迁移够,即在知识的迁移中理解知识,充分判断知识的内涵与价值。

3、材料教学。

在史实记忆和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高考对历史教学要求的第三大重心是材料教学。

既然材料命题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材料教学就须堂堂贯彻落实。

没有材料教学的课,是不合格的高三历史课。

在高三教学视导听课中,我们非常关注这一点。

怎样去进行材料教学呢?

在材料的形式上要按高考展示的那样,既有文字材料,又有表格材料、图片材料,还有地图材料等等。

在材料与教材知识的关系上,既可选教材中的经典材料,也要选教材外但有教材知识背景的材料,还要选远离教材、与教材知识无关的材料。

4、思维训练。

在史实记忆、知识理解、材料教学的基础上,高考对历史教学要求的第四大重点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因为高考命题许多角度和思维是老师教不到的,需要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解决,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使学生训练有素。

这要求我们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其一,老师要把思维密度大的问题敢于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其二,课堂结构要做到讲练结合,许多老师是先讲后练,我们提倡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这些年,我市文综不理想,我看,主要制约在于课堂模式未转变,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

(四)落实常规

在瞄准高考、实现高三历史教学四大目标方面,落实教学常规非常重要。

落实教学常规对于实现高考目标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如果教学常规不落实,高考目标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这些年,特别是高三教学视导,我们加强了高三教学的常规检查。

1、认真备课。

教案就是教学的方案,教学方案不作好,那就变为随意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检查中,有的老师教案写得非常简要,这样的备课,不知怎么能实施好教学。

有些老师虽备课详细,但只备专业知识,而不备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这样的备课也是很不到位的。

从教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决定了你的工作效果。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不论从哪一方面讲,我们都要讲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即一课堂内容皆可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学时,由低起点向高目标逐级推进,做到层层提高。

比如每个历史知识,都可从“是什么?

为什么?

还有什么?

”三个层次推进讲;问题设计也要从易到难梯度设置。

如果一堂课都是低层次的平原式教学,优生得不到满足和发展;如果一堂课都是高难层次的高原式教学,中下等生吃力,教学会曲高和寡。

如果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电教活页。

高三课堂教学要直观刺激、大容量、高效率,就必须在教学手段上使用电教加活页。

有电教的要尽管使用电教增大课堂容量。

我们尤其重点检查的是随堂活页,没有随堂活页的课我们定之为不合格的课。

还须强调的是,随堂活页不能照搬外来资料,而是老师将各种资料优质题目进行拼接、优化重组的。

4、作业检查。

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我原来讲了一个例子,一个学校有两个高三历史教师,一个课讲得好,但不督促学生做作业,另一个课讲得一般但注意每天督促学生做作业,结果,前者高考成绩明显不如后者。

现在有的老师就象大学教师,上课还比较认真,但课后就是不布置作业和检查批改作业,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5、周考月考。

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

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视导时要检查的内容。

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

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

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6、自习辅导。

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

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的巩固。

石门一中文综人平成绩200分以上,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文综每个学科每周五个晚上下班辅导。

反观我们一些学校,一周政、史、地三科各辅导一晚,这对学生晚自习学文综学科的督促很不够。

我想,这也是我市文综考得差一个原因吧。

对于抓好文综,我提倡要早抓,并持之以恒。

高三第一期对文综不能放任不管,不仅晚自习历史老师要每晚下班督阵,还要尽可能地安排早自习读文综学科。

7、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群策群力,活化思路,提高效率。

集体备课,也是我们视导时检查的一个内容。

要强调的,一是集体备课不能只看形式,而要重质量,不能只看统一进度、统一资料,而要看是否有定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讨论问题是否深入,所编的资料是否有质量;二是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好处主要在于活化思路和优化资料,而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还需集体备课后老师个体扎实的备课,通过个体备课,深化对教材的认识,研究适应班情的教法,彰显老师教学的个人风格,使教学收到更好的实效。

(五)三轮推进

在实现高考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上,应有一个三轮推进的规划。

1、第一轮:

五个月左右。

要章节推进,阶段小结,扎实细致,夯实双基。

章节课要逐点轰炸,立体建构,前后拓展。

阶段小结课或单元课,可采用单元内小专题式,理清阶段内专题线索,把握阶段总体特征,目的在于透出阶段结构。

2、第二轮:

二个月左右。

这阶段为专题教学,提倡“四视”。

一为视界要“宽”,方面铺开,全面选题;二为视角要“新”,切口要小,选题具有考查价值,并适当关注热点;三为视线要“通”,打破代界国界,一通到底;四为视度要“亮”,不能是史实罗列,而应是结构分析,要按阶段分析专题的特点、成因和影响,透出专题结构和规律性认识,最终目的是把书读薄,透出学科体系。

3、第三轮:

20多天。

为跨科综合,重在解题。

这阶段要注意三个重点:

一是选题主要是时政热点问题和重大信息内容。

二是方式为跨科综合、模拟训练。

即围绕热点知识和信息内容,从政、史、地三科方向发散思路,并设置模拟题对学生训练。

三是强化解题方法和应试指导,尤要注意讲评课的优化。

讲评课原则是讲重点,讲难点,讲联系,更重在讲方法;模式为实行归类讲评,如按知识、思路、题型、解法去归类,流程为:

分析类型特点——列举答题错误——指出改正方法——变换活化训练。

现在高考阅卷采取电子扫描,实行网上阅卷,因此,卷面整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等答题规范问题,也是要注意强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