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12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docx

完整汇总《毛概》自考资料推荐文档

第一章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1)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各国都有本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少,受三座大山压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统一战线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武装斗争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人民军队

人民战争

国防现代化的思想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对敌人区别对待,分化瓦解

集中精力,各个击破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以及其他一起工作的生命线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结合

6.党的建设理论

党的优良作风理论:

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属于毛泽东思想,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和“两个凡是”的困扰,还毛泽东思想以本来面目。

正如决议所说:

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中不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说明了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

毛泽东从不把毛泽东思想看成是个人的产物,而看成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集体奋斗中形成的,是从群众那里学来的。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1.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2.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3.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本人的作风息息相关。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完整的主权丧失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进行文化侵略,培育亲外势力。

(2)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地主阶级对外盘剥百姓,对外出卖主权。

军阀混战,依靠帝国主义扩大势力范围;帝国主义通过培植代理人获得经济、政治利益。

(3)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社会经济的主要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买办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软弱性。

(民族工业、实业救国)

(4)中国处于不统一、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帝国主义直接和间接控制下的不统一;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社会各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次要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要完成前者必须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三、近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

1.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打倒孔家店”:

社会启蒙,社会设计。

2.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立。

工农的力量;革命的力量;武装的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

3.五四运动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知识分子的结合。

4.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深入民间”,与工农结合。

5.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自己的最高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有其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双重影响,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包括:

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政体是: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二、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形式、策略

1.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依据

建立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策略原则。

苏联的经验证明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意义。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无产阶级具有觉悟性和组织型,但是人数少;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异常强大,单靠无产阶级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统一战线的形式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形式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美帝国主义

3.在统一战线中采取坚定而灵活的策略

(1)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地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针对资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政治上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2)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这个“三位一体”的政策和策略中,发展进步势力是最根本的,争取中间势力是关键的一环。

进步势力: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

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

同顽固派做斗争的三大原则和方针:

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三、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特点

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内没有民主,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利;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异常残暴,不仅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支持。

2.武装斗争的特点

(1)“三结合”的体制:

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的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

(2)游击战争:

中国的人民战争是游击战争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

(3)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是游击战争的后方。

(4)战略战术:

总的指导思想: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四、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必要性

(1)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出身的革命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容易带人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2)工人群众和工人党员,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染上小资产阶级的色彩。

(3)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集中表现是:

观察问题主观和片面,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左右摇摆,思想不定,表现在左的冒险主义,右的悲观主义。

(4)在组织生活上,受中国帮会行规和宗法社会的影响,容易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利用党和人民的力量来打倒个人的目的。

2.党的建设的内容

(1)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首要任务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

(2)组织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宗派主义

(3)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

马列主义为指导,加强学风特别是文风建设;

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生活作风:

艰苦朴素,奉献。

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一、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广泛存在。

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薄弱环节,而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使红色政权获得身后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矛盾和斗争,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和军阀战争,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2.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受过国民革命影响,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

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因此革命不会停止,继续向前发展,推动红色政权持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共产党组织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性执行,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和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

2.内容

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

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依据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城市中心论”的三起三落以失败告终。

(1)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必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2)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反动派可以牢固地控制城市,却无法牢固地控制广大农村,革命可以在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首先开始,首先胜利。

(3)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城市太小,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

因此,把乡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就可以给反革命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支持的各派军阀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地纷争。

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并取得胜利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巨大机遇。

四、农村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原因

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的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革命士兵实质上是穿了军装的农民。

农民生活在农村,是革命发展的战略阵地。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证明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位置。

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农民运动的坚强领导,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

农民分为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

依靠贫农和雇农,争取和团结中农,努力使富农在贫雇农同地主的斗争中保持中立。

五、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1)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土改中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

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后来,毛泽东又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改总路线和总政策: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解放初期,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第五章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选择的必然性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4)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进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

(1)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来看,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方向,是中国革命的目标之一,是民主革命胜利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和政治保障。

(2)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建立与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革命历史进程决定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涵

1.人民民主

(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一是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

二是享受民主的主体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而且还包括用户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2.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专政是为了保护民主;为了人民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这两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民主和专政这两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三、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从国家领导权的归属来看,无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掌握国家领导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属性;在我国现阶段,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由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

(2)从阶级基础来看,二者都以工农联盟为其阶级基础。

(3)从国家职能来看,二者并无二致,即二者都是为了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从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二者是一致的,即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总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意义

1.首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专政的对象。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民主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中国共产党的威信空前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和提高;国家已经有了强大的、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并初步显示了优越性。

2.私营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胡德需求,并暴露出与大规模归家建设之间的矛盾。

3.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为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4.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5.“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产生了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革命的意向。

6.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识形态基础。

7.从国际环境看,东西方正处于冷战状态,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的政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1.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胡,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一化三改”。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路线。

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是不同的。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3.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指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经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

1.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也就是新中国的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开始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已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拥护。

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1)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4)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

2.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1)成就

首先,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在中国破天荒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完全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媲美的历史壮举。

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关节,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上层建筑的阶级基础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民民主专政日益巩固。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具体时间所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2)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颇,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缺乏认识,认为只有纯碎的公有制,单一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存在缺乏认识。

二是党内普遍急于过渡的思想,急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成社会主义,一急就容易出问题。

具体表现在:

第一,不重视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注意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区别。

第二,混淆了不同的经济性质和阶级界限。

第三,改造中忽视了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配置。

3.历史贡献

(1)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第八章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含义及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精髓。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实事求是

1.含义: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