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92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docx

春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王霞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巴鲁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目标1、用轮唱的形式学唱《巴鲁瓦》

2、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歌曲教学过程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是学唱歌曲的重点。

2、了解鼓的声音特色及基本演奏法。

3、掌握反复记号。

教学准备1、钢琴2、PPT、3、电脑。

教学过程

1、展示鼓乐器,引导学生学几种敲击鼓的节奏与打法。

2、介绍非洲鼓乐,唱唱非洲民歌《巴鲁瓦》

1、用科尔文手势引导试唱歌谱

2、学唱歌谱

3、按歌谱的提示学习轮唱。

三、以歌传情:

1、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句?

2、学唱歌曲:

a、学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商定学习内容。

(一半)

b、接龙唱:

c、完整唱:

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d、处理歌曲:

根据歌曲内容,讨论歌曲演唱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

我们来做一做。

四、以歌会友:

1、了解寒假里你都学会了哪些歌曲?

2、来露一手:

3、布置制作小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听《咿唷嘞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咿唷嘞啦》,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及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能用中速、稍快,热烈地声音来表现好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

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

2、跟录音复习唱: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二、学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

1、学唱歌曲: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掌握反复记号。

2、完整演唱歌曲:

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试一试。

4、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5、用p3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欣赏乐曲《咿唷嘞啦》:

1、听一听,初听乐曲: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说一说,简介乐曲:

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演唱他们的民歌。

说一说非洲音乐的特点。

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

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

3、听一听,再听:

注意你听到了什么?

速度、力度和最感兴趣的特征是什么?

4、想一想,说一说,选用什么乐器伴奏能够表现出非洲音乐的风格。

5、唱一唱。

分组表演。

6、动一动,用歌谱中提供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先分组自学,再合着音乐伴奏。

7、用自制的小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表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2、动:

露一手,我的创造3、听《滚核桃》、《非洲鼓魂》。

教学目标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知道这三个音对歌曲的重要作用。

2、听赏音乐《滚核桃》,说说演奏者运用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

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3、听赏《非洲鼓魂》,了解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难点1、重点:

用三个音为歌曲伴唱,加入了二声部的训练;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难点:

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4、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2、跟录音复习唱: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

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二、听赏《滚核桃》:

1、第一遍听赏音乐《滚核桃》,问:

什么乐器演奏的?

什么形式?

你觉得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介绍鼓: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

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

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

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

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

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3、第二遍听赏音乐,问:

你觉得他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这种声音?

咱们来试一试。

4、观看视频。

5、了解鼓的重要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无论在亚洲还是非洲,人民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6、击鼓表现下列主题:

滚板粟、舞龙舟

三、听赏《非洲鼓魂》:

1、听赏乐曲《非洲鼓魂》:

介绍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来演唱歌曲。

2、学唱哼唱的部分、节奏型的部分。

3、听赏《非洲鼓魂》,看图片:

珍贝鼓说话鼓……

4、第二遍听赏,跟着音乐动一动:

a、徒手:

节奏准确。

b、发出声音:

一组请一位领头人。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小黄鹂鸟》

2、听:

《在那东山顶上》

3、说:

少数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二声部合唱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

(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

师:

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2、师简介歌曲:

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

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

我们也来学唱几句。

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师:

除了了解藏族歌曲,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内蒙,去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小黄鹂鸟》。

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

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讨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亲切、温柔的、舒缓的……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先学第一声部

c、注意三四小节的高音。

师一句句教唱,学唱二声部,用轮唱的形式。

用手势来表示音高走向。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注意二声部音色的统一与和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蒙古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1、师: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

2、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师:

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师: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

感觉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

6、师:

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7、师: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

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8、师:

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用M唱)

9、师:

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10、比较两句

师:

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

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

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

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

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

绿草羊群——音平

11、师: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12、师:

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13、欣赏《牧歌》

a、师:

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

(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师: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

(视屏)

师: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引导生说:

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师:

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

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c、师:

咦!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d、师:

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

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

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

(复听歌曲)

e、师: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

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

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起舞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手鼓、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律动

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

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

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

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

三、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

“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

(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

(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

再学唱歌曲。

(5)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

(1)介绍新疆歌舞:

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

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

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

(2)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

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由教师演唱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请几位学生为教师伴舞,其他的学生围成圆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热情奔放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

第三单元弦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演唱《我和小提琴》,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学习了解电子琴,掌握主和弦的功能,能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重点:

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1、钢琴2、PPT3、电脑。

教学过程

1、介绍电子琴

简单介绍常用的主和弦135

2、介绍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旧译:

梵婀玲)属于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

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

又被称作为乐器中的王后。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种,比它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意大利文:

IL violino)是一种弦乐器,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

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

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

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整地唱好歌曲:

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sou,看到红点弹do。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唱《土拨鼠》2、拓展:

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教学目标1、在教师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掌握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

感受与表现八六拍歌曲的韵律,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感情。

2、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1、钢琴2、PPT3、电脑。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1、背景音乐:

在欣赏《土拨鼠》旋律中出示流浪艺人与土拨鼠图片。

师:

这是什么动物?

它的主人是什么样的身份?

答案在歌曲里。

(听赏歌曲《土拨鼠》)

2、教师或学生范唱:

3、师:

土拨鼠又名旱獭,属于鼠科,身体粗壮,生活在草原旷野地带,以植物为食,在这首歌里土拨鼠是流浪者的伙伴,陪着它的主人到处漂泊。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

4、出示课题,朗诵歌词:

师:

这首歌的歌词的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何处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

二、感受旋律,学习歌谱:

1、复听歌曲,律动参与。

师:

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请同学们一个能表现其强弱规律的声势。

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

2、学习歌曲:

(1)歌谱可以分为几个句?

有没有相似的乐句?

(2)视唱第一、二乐句歌谱。

(3)师生接龙完整地演唱,学生唱第一、二句,老师唱第三、四句。

(4)学生读词:

(5)学生自行填词:

(6)第三、四句最高音落在哪个音上?

歌曲的情绪是否有变化?

第一、二句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第三、四乐句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7)老师祟力度记号:

pmpmff分组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歌曲。

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再唱一唱。

三、相关文化的拓展:

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重要作品的欣赏:

请学生回忆自己听过或唱过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在其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欣赏。

四、整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本单元歌曲

2.《戏谑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1.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辨主要乐器的音色。

2.大致了解作曲家巴赫、门德尔松生平及代表作。

教学重难点从音色上来感受不同乐器的表现特点

教学准备1、钢琴2、PPT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歌曲,归纳单元主题

二、听赏《戏谑曲》

1.简介巴赫生平及作品

2.引入(《戏谑曲》)

3.听赏乐曲主题音乐,提问:

主奏乐器?

特点?

4.复听主题音乐,并跟着哼唱旋律

5.完整听赏音乐,要求:

(1)在主题音乐出现时跟唱。

(2)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整体速度怎样?

6.分析结构

二部曲式,快板,这个主题音乐具有明显的快速舞曲特点。

7.边听边思考:

作曲家用了哪些手法使该曲具有了“戏谑”的情趣。

三、听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过渡语:

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来听赏“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中最短小,然而也是最具抒情性的一首。

1.欣赏第一主题,提问:

主奏乐器?

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速度如何?

2.欣赏第二主题,提问:

与前一主题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何变化?

3.出示表格,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

这两个主题是情绪色彩上的对比。

它们共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第一乐章。

四、音乐活动

按《戏谑曲》的歌谱进行律动

五、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欢腾的边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唱《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苏木地伟》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用方言来学唱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苏木地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

1、出示图片、介绍木叶

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

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

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

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

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苏木地伟》

1、听范唱,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方言演唱)

2、再听歌曲,对照歌谱的歌词学唱。

(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的连线,并进行练习演唱。

连线:

要唱得自然,连贯,圆润

4、模唱旋律,注重附点音、连音的唱法。

5、用lu模唱

6、填词唱,注意方言的发音。

三、露一手:

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2、了解管弦乐

教学重点: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教学准备:

PPT电脑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用钢琴弹奏乐曲的几个主题,请学生听辨音色,为整曲欣赏做准备。

引子:

长号

主题一:

黑管领奏

主题二:

弦乐

主题三:

小号

2、初听乐曲,根据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并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

4、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加入打击乐自由伴奏,听完后为乐曲创编题目。

5、教师总结并揭题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二、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现场演奏版本

说说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小结结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2.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我的创造:

对山歌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

⒉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积极参与对山歌活动,加深对山歌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山歌

教具准备:

影片《刘三姐》片断、钢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⒈观看影片《刘三姐》的片段(以轻快的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广西壮乡美丽的山水、壮悲人生活的画面。

⒉回忆以前学习的对唱歌曲《对花》、《猜调》,演演“对山歌”的情景。

⒊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对比欣赏斯琴格日勒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的不同风格。

二、学唱歌曲

⒈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猜歌中所说的农作物。

⒉听录音模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⒊采用师与生、生与生、一人问,众人答的形式。

演唱歌曲时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吐的呼吸方法。

三、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四、拓展

了解山歌的相关知识:

山歌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的民歌。

它产生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

歌者同时也是编者、即兴表演等特点。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动感拉丁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美丽的赛林托》

2、唱《拉库卡拉査》

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査》。

2、通过欣赏《美丽的赛林托》,感受墨西哥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3、通过比一比的活动,了解旋律模进的创作手法,并完成书上旋律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能用舒展自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