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91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词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词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诗词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诗词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docx

《古诗词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阅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阅读.docx

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之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题设计

(一)古诗词曲赏析

   近年来,古诗词曲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

古诗词曲鉴赏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曲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一、考查的重点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熟悉与作品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注意诗体及作家的风格,能概括诗词曲的大意,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会晶析诗词曲的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品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作品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诵读、品味作品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二、主要题型

   1.选择题:

单选为主,也有部分多选题。

   ①赏析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作品词句涵义、意境、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评论、鉴赏。

   ②判断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表面信息的理解,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的结论的正误。

   ③识记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

   2.填空题:

   ①识记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题材及出处。

   ②筛选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能直接从作品中找到的、不需要归纳概括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等。

   ③理解型填空题:

主要用于概括作品要点,经过分析推导做答。

   3.简答题:

   ①筛选型简答题:

从作品中截取不多不少的词句回答问题。

   ②概括型简答题:

概括作品的要点或大意。

   ③解说型简答题: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析句意。

   4.品述题:

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评述作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综合分析几年来各地考卷,古诗词阅读鉴赏所选用的诗词曲大多是课内学过的,考查重点是作品的内容和语言,一般比较浅显,只要掌握课内古诗的相关知识,一般都能回答。

也有一些拓展表述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小处着手,切中题旨,简明扼要,语言流畅。

   

(1)客观题解题方法:

识记方面测试题,只要平时积累下来了就行,并无技巧可言,这里主要谈判断选择题做法。

做这类型题目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或者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等等;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混 淆视听,增加判断难度;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5.看是否以偏概全或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

 点说成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往往以简答、品析表述题为主,做好这类题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从关键词语人手,如抓住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人手,分析概括,作答;3.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词句的原意;4.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人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现代诗歌赏析

   目前依据新课标编写的语文实验教科书,都加强了现代诗歌的阅读。

这主要是为了凸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总目标。

   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目前中考中出现的并不多,但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类题目将不断涌现。

一般来说,现代诗歌赏析的考点有:

1.把握诗歌朗诵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是十分重视朗读的。

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吟诵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2.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品析。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要答好试题,就必须加强诗歌的整体阅读。

现代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2.分析诗歌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领悟作品的主旨;3.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提高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一词一句往往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

我们可以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还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意的方法,并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4.理解现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5.体会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另外,要注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寓情于景两种;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手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还有静与动的结合,声与寂的映衬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2.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   ,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   ”、“   ”、  ”、“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

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若把诗中“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好不好?

为什么?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诗中      是小令,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7.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8.“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

   9.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10.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

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3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再到     ,视象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

 1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3.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四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以描述。

 2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宇,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3.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26.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100字以内)

 

 五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27.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自号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8.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      诗;从音律上看,这首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等字。

 29.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大意:

    首联写                   颔联写

    颈联写                   尾联写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3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2.诗中的乐天指的是    ,“见赠”中的“见对“我”     ,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33.下面对诗歌的解说有错误的是(   )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自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将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那些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的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34.“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诗人怎样的心情?

 35.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七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诗的开头两句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事:

一件是   ,另一件是   。

 43.“惶恐”和“零丁”均有双层含义,请分别指出。

 44,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45.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八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6.“西都”指的是(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潼关

 47.“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

 48.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也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49.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诗词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1.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层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言之有理即可)。

2.西湖暖树新蒸乱花浅草;3.C。

4.C。

5.不好,驾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因为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二、6.<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断肠。

7.深秋晚景图。

8.坟墓海峡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9.最欣赏的句子示例: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

“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10.“我”的心理活动示例:

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

回家的感觉真好!

   三、11.望草木花鸟。

12.参考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臀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3.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14,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四、20.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21.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2.D。

23.D。

24.C。

25.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

26.略。

 五、27.放翁农村淳朴民风山村秀美景色。

28.抒情七律un浑、豚、村、存。

29.游首联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的热情好客;颔联写山村曲折多变的美丽景色;颈联写春社日之前的热闹情景;尾联写作者的心情,抒发感慨。

30.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31.C。

 六、32.白居易见教见谅见笑。

33.A。

34.痛苦而又孤寂。

35.用典。

36.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七、42.以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在国家危难时刻起兵抗元。

4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4,D(颔联)。

45.人难免一死,但要有气节,要为国而死,死得其所,才能名垂千古,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八、46.B.47.抚今思昔,为人民的苦难而痛心。

48.A(河,指黄河;山,指华山)。

49.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第一册

 ⒈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C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⒉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D )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

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

⒊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

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⒋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5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     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 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6下面是对《书湖阴先生壁》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中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护”“排”“送”字把山和水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B、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罢相后对世事有看不顺的心情,因此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十分嫉妒。

C、一、二两句写了庭院之内,院内居室简朴,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清香,可见作者称赞主人简朴、勤快,富有生活情趣。

D、三、四两句写庭院之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7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

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9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

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

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