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87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docx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11

 

课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科目: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课时:

第2课时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六上法治专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教材第二板块:

公民的基本义务。

主要介绍了中国公民应承担的基本义务,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及内容,懂得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义务教育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

”懂得公民权利的依法行使和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与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了解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知道义务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

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辨析、情境表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阔,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

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

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

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活动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情境体

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权利意识和义

务观念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和日常行为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

 

2.了解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

 

3.知道义务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

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了解基本义务

 

(一)对家庭的义务

 

1.播放视频,了解基本义务

 

前不久,老师看到一则新闻,武汉一位

八旬老人把自己的子女告上了法庭。

这是怎

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播放视频“八旬老人状告子女索

要赡养费”的第一部分。

观看视频。

 

(2)思考:

老人为什么要状告子女?

 

通过视频播报

新闻的呈现方式,

给学生心灵的冲

击,学生会在思辨

中形成自己正确的

认识。

 

(3)不知大家关注到没有,老人有一

句心酸的话。

“我养他的小,他不养我的老。

 

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老人把子女都抚养成人,他的子女们享

有了——抚养权。

板书:

权利老人尽到了自己的抚养义务。

板书:

义务

 

思考:

老人为什么要状告子女?

 

说一说对老人的“我养他的小,他不养我的老。

”这句话的理解?

 

根据老师的引导回答“抚养权”和“义务”。

通过具体的事例,采用启发式问答,向学生解释、说明公民义务中较为抽象的内容。

同样道理,老人年纪大了,他也有接受赡养扶助的权利,赡养老人是子女应该履行的义务。

 

你知道什么是义务吗?

 

(4)公民能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呢?

板书:

公民、箭头、享有

 

播放视频第二部分。

 

周法官审理此案的时候其他几个子女

都没有出庭,那么,他们是否就可以不赡养

老人呢?

 

了解义务的含义。

 

观看视频,思考:

周法官审理的时候其他几个子女都没有出庭,他们是否就可以不赡养老人了呢?

 

自然引入义务这一概念,突出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将一段视频截

取,分成3次播放。

让学生在了解老人

状告子女的前因后

果的同时,知道赡

养老人是子女应尽

的义务。

 

(5)播放审理结果和视频最后法官的

话。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周法官的这句话其实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什么是基本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基本责任。

 

出示《宪法》第四十九条。

 

由此可见,不管子女有何原因,这都是他们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板书:

箭头、履行

 

(二)对社会的义务

 

父母要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要赡养父母,这些都是我们对家庭的义务,那我们对社会和国家要不要履行义务呢?

 

了解基本义务的含义,知道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基本责任。

不管有何原因,都必须遵守。

 

以法官告知加上宪法法规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对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了神圣之感。

知道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是公民对家

出示P35第一幅图。

 

看图,说一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他们应

履行什么基本义务?

看图,说一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他们应履行什么基本义务?

出示《宪法》第五十三条

所以,我们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社会公

德、遵守劳动纪律等都是我们对社会应该履

行的基本义务。

 

你还知道对社会应履行哪些义

务?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社会公德

等)

 

(三)对国家的义务

 

《宪法》第五十三条不仅规定了公民对

社会的义务,还规定公民应尽到保守国家秘

密的义务。

看——

庭应尽的义务,由家庭义务上升到社会的义务,体现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科目: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课时:

第3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六上法治专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三课时,主要介绍了尊

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

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知道我国在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方面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开阔,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

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据调查,六年级学生对人权知识相对比较陌生。

由于六上是宪法专册,本框教学内容理论性和抽象

性强,似乎与学生生活难以发生具体联系。

因此本课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一些图片、

案例创设具体情景等,分层设置探究问题,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

识,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从国际热点问题接侨民回国导入,通过多样化活动引导学生,如视频、文本解读、新闻热点导

读等,窜起知识点,层层递进。

不仅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知识

点,知道我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和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做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2.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知道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

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了解人权

1.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也门撤侨回国

的视频。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接侨民回国?

说一说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接侨民

因为战乱,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威

回国?

胁。

在国外发生战乱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

谈谈观后的感受,了解帮助侨民

立即反应,迅速撤离滞留公民和侨胞,

体现

转移,是中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了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力维护人民

体现。

的利益。

PPT出示:

人权

 

学生对解放军比较敬佩,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开启课堂,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闻播报内容涉及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让学生心灵得到触动,对人权产生初步的感知,从心底产生为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2.什么是人权?

 

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每个人包含中国公民和外国人)

 

了解人权包含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存在方式

的集体应该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

 

说一说你理解的人权。

 

了解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你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权有哪

些?

 

对于学生来说,人权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所以这边采用直接定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权。

通过强调“每个人”,让学生了解了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二、宪法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

 

1.PPT出示: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2.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出示“立法、执法、司法、普法”4幅图,简要介绍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所

做的努力。

 

分小组汇报交流。

 

PPT呈现相关介绍,了解世界人权日。

 

2.打开书P40,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目录,找一找他们说的分别是哪项人权。

 

小组讨论、交流。

 

图1:

社会保障权

 

图2:

文化权利

 

图3:

监督权

 

图4:

基本生活水准权利

 

图5:

少数民族权利

 

图6:

受教育权

 

3.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学生交流,出示4幅图片。

 

发展义务教育、开办农家书屋、提供营

养午餐、提供再就业培训

 

教学依靠教材

但不能拘泥于教

材。

本框教材中只

提到采取各种措施

积极保护和促进人

权,却对采取了哪

些措施没有具体阐

述,给了教师拓展

围绕图片和文字,小组选择一个

的空间。

从“立法、

方面进行讨论,说一说我国采取了哪

执法、司法、普法”

些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四个方面,让学生

对我国在尊重保障

人权方面所做的努

了解世界人权日。

力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

 

通过图片的呈

现、文字的描述,

调动学生的感性认

知,让学生对人权

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的内容有了更直观

(2016-2020年)》目录,小组合作讨

的了解。

论、交流图片中分别说的是哪项人

权?

 

这几幅图上呈

现的人权保护事

例,跟学生的生活

联系密切,让学生

知道我国人权的内

容非常广泛,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

感。

说一说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三、我国为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

 

(一)我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1.出示“新中国人权70年:

道路、实践与理论”研讨会在长春召开”的新闻照片。

 

“我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减贫成就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之一。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富君”

 

看图,思考从李富君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从典型入手,通过一个个直观的数据,以及过去和现在照片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我为国家减贫活动献一计”,

PPT出示减贫的具体数据。

 

据世界银行测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

1.9美元的国际标准,过去40年中国共减

少贫困人口8.5亿,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

过70%。

 

你能“为国家减贫活动献一计”?

 

2.全民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

制度。

 

出示图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口从5.4亿增长到14亿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则从35岁增长到77岁。

米锋说,当前中国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

均水平。

 

3.中国为7.7亿人提供就业,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和最大规模的基层民主选举体系。

这是最大的人权工程,也是最好的人权实践。

“中

 

重点注意PPT中红色的数字,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

就。

 

课前采访家里老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带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

感受中国通过减贫行动为人权事业做出的贡献。

 

活动:

“我为国家减贫活动献一计”。

 

围绕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自己和家人享受到的社会医疗保障带来的方便。

积极为国家开展的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尊重和保障人权。

 

全民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他国对我国人权事业的肯定,让学生对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二)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1.中国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用连一连的方

式,让学生对我国

已经加入的部分国

际人权条约有一个

初步的了解,知道

我国为推动国际人

2.完成书41“活动园”

 

用连线的方式把与下列公约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举例,对相关条约做简要的了解。

 

五、总结和拓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积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

权,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简要评论孟晚舟事件和受到的侵权对待。

 

发出呼吁:

希望各国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课后思考:

国家护我人权,我们可以为之做些什么?

 

连一连。

 

用连线的方式把教材中的国际人权公约和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P41

 

说一说,加拿大警方侵犯了孟晚舟女士的哪些人权?

权事业健康发展所做的贡献。

 

用发出呼吁的形式,希望各国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组评价:

☆☆☆☆☆教师评价:

☆☆☆☆☆

 

评价量规:

 

课前预习学习状态发言提问主动学习练习情况总体评价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评价说明:

打星主要参考学生各个环节的参与度、积极性、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小组中的活跃程度。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