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74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docx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1

《肽与蛋白质》备课材料

杨旭

2000年9月3日于北京开始准备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关于我们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本书《蛋白质分子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

专供生化专业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

-我们现在拿到手的是第二版第二次印刷本(1999年11月)。

是目前国内可以找到的最新版本的该课教材。

目前北京大学生化本科学生也在使用本教材。

-该教材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茹炳根教授(国家教委任命的本书主审)亲自推荐,茹教授是我国“蛋白质与肽”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我们采用的教学大纲也是茹教授所编写的。

一、蛋白质的重要地位(pp1-1)

●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

水、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无机盐。

生物体是靠蛋白质来进行和完成生物功能的

●蛋白质和肽领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命科学的前沿。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以趋完成,后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将包括(谷志远,第173页):

-基因克隆计划;

-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cDNA(互补DNA)计划;以上三项都是HPG计划的延伸

-蛋白质计划:

从基因图谱转化出蛋白质一级结构(信息的-电脑;物质的-体外翻译),大规模地研究基因产物-蛋白质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细胞计划:

以信号传递为主线,阐明发生在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的奥秘。

蛋白质计划、细胞计划则比前三项更具有开创性。

蛋白质的组成(pp1-7)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

与羧基相邻的α-碳原子都有一个氨基,故称α-氨基酸,结构通式如下。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团)不同。

●氨基酸分类: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共20种,都是L-构型的α-氨基酸;

-氨基酸衍生物:

共5种:

L-胱氨酸、L-羟脯氨酸、L-羟赖氨酸、L-甲状腺素、锁链素;

-非蛋白质氨基酸:

200多种,常见的如表1-4所示。

●按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按侧链基团的物理性质分类:

见表1-1

-脂肪族类:

甘氨酸G、丙氨酸A、纈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

-羟基类:

丝氨酸S、苏氨酸T;(―OH)

-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D、谷氨酸E;(2个羧基:

―COO―)

-碱性氨基酸:

组氨酸H、赖氨酸K、精氨酸R;(含氨基或胺基)

-酰胺类:

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酰胺基)

-含硫类:

半胱氨酸C、甲硫氨酸(蛋氨酸)M;(含硫)

-芳香族类:

苯丙氨酸F、酪氨酸Y、色氨酸W;(含苯环)

-亚氨基酸:

脯氨酸P(唯一不符合通式的氨基酸)。

●按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按侧链基团的疏水性分类:

-疏水氨基酸:

丙氨酸A、纈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甲硫氨酸M、脯氨酸P、苯丙氨酸F、色氨酸W(Δgt≥0.5);

-强亲水氨基酸:

天冬氨酸D、谷氨酸E、组氨酸H、赖氨酸K、精氨酸R(酸性碱性氨基酸)(Δgt<-2.5)。

-弱亲水氨基酸:

所有其它氨基酸(Δgt-0.3~0.4)。

●按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按侧链基团的带电荷情况分类:

-不带电荷:

丝氨酸S、苏氨酸T、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半胱氨酸C、酪氨酸Y(羟基类、酰胺类等);

-中性溶液带负电荷:

天冬氨酸D、谷氨酸E(酸性氨基酸);

-中性溶液带正电荷:

组氨酸H、赖氨酸K、精氨酸R(碱性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分类(pp7-8)

●按蛋白质化学组成分类:

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

●简单蛋白质进一步分为七小类(根据溶解性质的不同):

-清蛋白类(albumins):

又称为白蛋白,营养成份;

-球蛋白类(globulins):

例如:

免疫球蛋白;

-组蛋白类(histones);存在于染色体中;

-精蛋白类(protamines):

存在于精子中;

-谷蛋白类(glutelins):

存在于禾本植物种子;

-醇溶蛋白类(prolamines);溶于70-80%乙醇;

-硬蛋白类(scleroproteins):

角蛋白、胶原蛋白、丝心蛋白。

●结合蛋白质进一步分为七小类(根据非蛋白质成分的不同):

-糖蛋白类(glycoproteins):

与糖类结合;

-核蛋白类(nucleoproteins):

与核酸结合;

-脂蛋白类(lipoproteins):

与脂类结合;

-磷蛋白类(phosphoproteins):

与磷酸共价结合的蛋白质;

-金属蛋白类(metalloproteins):

与金属离子直接结合的蛋白质;

-血红素蛋白类(hemoproteins):

与血红素结合的蛋白质;

-黄素蛋白质(flavoproteins):

与黄素核苷酸结合的蛋白质。

其他分类:

按功能分类、按蛋白质空间结构分类。

L-:

是D-构型氨基酸的立体异构体,蛋白质中都是L-构型氨基酸(具有L旋光性)。

α-碳原子:

联接氨基酸四个取代基(羧基、氨基、氢原子、侧链(R-)基团的碳原子。

pK:

解离常数。

pI=1/2(pK1+pK2);pI:

等电位点,蛋白质在溶液不向正或负极移动。

四、蛋白质结构简介:

肽键(peptidebond):

是一分子的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OH+-NH2=-CO-NH-+H2O)。

多肽链(polypeptidechain)、氨基末端(aminoterminal)、羧基末端(carboxylterminal):

许多氨基酸借助肽键连接成的长链称为多肽链。

多肽链的两端的α-氨基和α-羧基都是游离的,一般将多肽链游离的α-氨基(写在分子式左边)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游离的α-羧基(写在分子式右边)称为羧基末端或C端。

肽(peptide)、多肽(polypeptide)、蛋白质(protein):

由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化合物称为肽(或称缩氨酸);通常将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多肽;分子量大于5000(约40~50个氨基酸残基)且具有稳定的高级构象(空间结构)的称为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primarystructure):

又称化学结构,指的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的数目和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精确序列两个重要方面。

二级结构(secondarystructure):

指的是多肽链主链骨架中若干肽段各自沿着某个轴盘旋或折叠,并以氢键维持,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空间结构)。

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structure):

指的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些二级结构单元,在空间进一步聚集、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高于二级低于三级结构的新的空间层次。

常见的超二级结构有αα、βαβ、βTβ、βββ等。

结构域(domain):

指的是由超二级结构形成的紧密、稳定,而且在蛋白质分子构象上明显可分的区域。

一般由50-400个氨基酸组成,它们分别担负蛋白质分子的不同功能,是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功能实体。

三级结构(tertiarystructure):

指的是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于其顺序相隔较远的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互相作用(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离子键、配位键、二硫键),而进行范围广泛盘旋和折叠,从而产生特定的不规则的球状结构。

四级结构(quarternarystructure):

指的是各个亚基(亚单位)在多聚蛋白中的空间排布及亚基的互相作用。

第三章: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7学时)

第一节:

蛋白质序列测定的基本战略和步骤(pp86-88)

一、序列测定的基本战略(pp86-87)

1.S.Moore基本战略(又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异性裂解)

这种战略由美国科学家S.Moore于50年首创,且至今仍在沿用。

它的要点是:

⑴用两种方法分别将蛋白质的肽链专一性的切断,各自得到一系列的肽段;

⑵将这些肽段分离纯化,测出它们的序列;

⑶将两套肽序列的结果对在一起,得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则上,只要两套断链的切点都不同,就能解出一级结构。

(图3-1A)由于此法所用的试剂易得,所以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参见111页,图3-15)

特异性裂解,根据裂解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酶法裂解:

产生的肽较小(5-20个残基),适用于手工序列分析;

●化学法裂解:

产生的肽较大(50-100个残基),适用于序列机分析。

2.逐级特异性裂解战略(见图3-1B)

是70年代后提出的方案。

此法优点是:

可以防止盲目性,有利于以后肽链的重排,也可以使分离纯化简单;缺点是:

所需的断裂试剂种类多,选择合适的断裂试剂很难。

3.选择测序战略的主要依据

●所掌握和具备的肽链裂解方法;

●所具备的分离纯化条件;

●寻找接头肽(重叠肽)。

二、序列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及测定的一般步骤(pp87-88)

㈠、序列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1.蛋白质制剂的提纯和纯度要求:

蛋白质制剂的提纯方法详见第二章。

一般要求其纯度在97%以上,如果杂蛋白含量超过了5%时便很难测定序列,蛋白质制剂中的杂质蛋白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一级结构的研究结果将是没有意义的。

2.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这个数据对于确定蛋白质肽链的组成是很重要的。

测定分子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估计序列工作量的大小。

对分子量测定的准确性要求不高,误差在10%左右就足够了。

常用的方法有:

●凝胶层析法:

包括“凝胶柱层析测定法”和“凝胶薄板层析法”。

第一版103-106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一版106页;第二版57-59页

●沉降分析法:

包括“沉降速度法”和“沉降平衡法”

第一版101-103页

3.确定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亚基)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亚基的数目:

采取亚基拆离处理之后,如果蛋白质的分子量变小了,就说明蛋白质是由多条肽链组成。

测量每分子蛋白质所含的N-末端残基数目,或者SDS凝胶电泳带的数目,都可以确定亚基的数目。

拆离处理的方法根据亚基间交联的化学键的种类有所不同:

如非共价交联,可用高浓度变性剂(如8mol/L尿素)拆离;二硫键共价交联,可用过甲酸氧化法和还原-羧甲基化法拆离。

●亚基的种类:

组成蛋白质的亚基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是否相同,可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N-末端测定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来确定。

如果相同,则不需要分离处理;如果不相同,就要进行分离和提纯处理,并制备供分析用的足够的样品。

●亚基的分子量:

测量方法与蛋白质的相同。

㈡序列测定的一般步骤

其工作内容包括:

1.蛋白质和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2.末端氨基酸的测定

3.肽链的专一性水解和肽段的分离纯化

4.肽段的序列测定

5.由已知序列肽段建立蛋白质一级结构

以下各个步骤作详细的介绍。

第二节:

蛋白质和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pp88-92)

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是蛋白质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序列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首先要把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的混合物。

一、蛋白质的水解(pp88-89)

常见的有:

盐酸水解法、磺酸水解法、酶水解法,以下分别介绍:

1.盐酸水解法:

本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方法较为简便,而且,除了能够较满意的得到除色氨酸(Trp)和半胱氨酸(Cys)之外的所有氨基酸。

方法:

使用重蒸5.7mol/L盐酸(恒沸点盐酸),在密闭的水解管中,加热至105~110℃进行蛋白质水解。

持续24~72小时。

注意:

⑴色氨酸(Trp)基本上全部被破坏,必需用其它的方法测定;

⑵含硫类的半胱氨酸(Cys)可被部分破坏和氧化,最好是在氧化成稳定的磺基丙氨酸后再测定其含量。

⑶羟基类的丝氨酸(Ser)和苏氨酸(Thr)分解缓慢。

要准确测定,需要做几个水解时间的实验,然后测定的氨基酸含量,再外推到分解时间为零时的含量。

⑷含有脂肪族的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由于支链的空间障碍,而水解缓慢,所以水解的时间要比较长。

⑸酰胺类的天冬酰胺(Asn)和谷氨酰胺(Gln)在酸水解时,会脱酰胺,全部变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

可以利用脱酰胺时放出的氨气的数量来测定它们的总量。

⑹含硫类的甲硫氨酸(Met)盐酸水解时,易被氧化,转变为甲硫氨酸砜,损失20%左右。

可以用这一数值来进行校正。

⑺如果在水解时加入0.1~1.0%巯基乙酸和0.05~0.1%的苯酚,可以使丝氨酸(Ser)和酪氨酸(Tyr)回收率明显提高,甲硫氨酸(Met)也不破坏。

2.磺酸水解法:

磺酸是非氧化性强酸,用它来代替盐酸有许多优点,近年已被广泛使用。

方法:

用4mol/L甲基磺酸,内含0.2%β-吲哚基乙胺(色胺)作水解剂。

在密闭的水解管中,加热至105~110℃进行蛋白质水解。

持续24~72小时。

优点:

⑴水解液是中性的,水解后可以直接上机分析;

⑵本法可使色氨酸(Trp)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

⑶使羟基类的丝氨酸(Ser)和苏氨酸(Thr)回收率接近定量值。

注意:

⑴注意细心地用碱将水解液中和至中性,这一点较难掌握;

⑵局限性:

当水解液中存在碳水化合物时,色氨酸(Trp)容易被破坏,因此对糖蛋白分子,不能用本法测定色氨酸。

⑶半胱氨酸(Cys)的测定较为复杂:

待水解结束后,加入二硫苏糖醇还原水解液中的胱氨酸,然后用过量的连四硫酸钠氧化,得到S-磺基半胱氨酸,加以测定。

3.酶水解法:

方法:

选用专一性低,水解活力高的蛋白酶水解。

缺点:

酶水解法最大的问题是水解不彻底,回收率不够高。

优点:

在盐酸水解法中容易破坏的色氨酸(Try)、天冬酰胺(Asn)和谷氨酰胺(Gln)等都可以用酶水解法直接得到。

二、氨基酸的分离和定量测定(pp89-90)

氨基酸的分离和定量测定采用的是“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1.分离原理:

为离子交换层析,使用的柱材料为磺酸型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

在pH2.0的条件下,全部氨基酸都能牢固地结合在树脂上。

不断地提高pH值和离子强度,可以将氨基酸依次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定量原理:

洗脱下来的氨基酸与茚三酮起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Ruheman紫),可用分光光度计于570nm比色处测定(见89页式3-2)。

仅仅脯氨酸(结构不符合通式)例外,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于440nm处比色测定。

根据每种氨基酸的峰高或峰面积,分析仪自动计算出各氨基酸摩尔浓度(作为分子)、被测蛋白质的摩尔浓度(作为分母)和某氨基酸的残基数(商)。

目前,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快速、微量和自动化(见90页,图3-2)。

三、特殊氨基酸的测定(pp90-92)

1.色氨酸(Trp)的测定:

由于在盐酸水解过程中,色氨酸几乎全部被破坏,所以测定色氨酸要用其他的方法。

除了改良的水解法之外,还有两种光吸收法:

⑴紫外吸收法:

方法:

先将蛋白质样品溶于6mol/L盐酸胍溶液中,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280nm和288nm处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和A288。

原理:

由于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在280nm和288nm的紫外区有光吸收,因此可用完整的蛋白质样品进行色氨酸的测量。

色氨酸在280nm和288nm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是4815和5690;酪氨酸在280nm和288nm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是358和1280。

根据测定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比尔定律,可以得到(酪氨酸的摩尔浓度是已知的):

2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法:

色氨酸的吲哚核在强酸条件下与醛反应生成带色产物。

在这个反应中,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的碱性水解液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的浓硫酸溶液(10%),再加入亚硝酸纳溶液,经一定时间之后,生成蓝颜色,颜色的深浅与色氨酸含量成直线关系。

该带色物质的最大吸收峰位在590nm处。

该法已经广泛采用,结果可靠。

2.巯基测定:

测定巯基常用下列两种比色法:

⑴DTNB法:

DTNB(即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表达为ESSE),与巯基反应后生成CNT(即4-硝基-3-羟基硫酚,表达为ES-),在412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1400L/mol.cm。

Protein-S-(蛋白质)

ESSE(即:

DTNB)

Protein-SSE+ES-

Protein-S-(蛋白质)

Protein-SS-Protein+ES-

⑵萘醌测定法:

萘醌与巯基有当量加成关系,加成物在420nm左右有吸收峰,标准物和未知物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光密度增值与巯基浓度成正比。

3.二硫键的测定:

⑴Ellman试剂法:

Protein-SS-Protein

⇓Protein-S-+2ESSE

3Protein-SSE+ES-(pH10.5之前测得的ES-数)

pH=10.5

3Protein-S-+3ES-(pH10.5之后测得的ES-数)

二硫键的数目=[(pH10.5之后测得的ES-数)-2(pH10.5之前测得的ES-数)]2

上式中二硫键的数目=[(4)-2

(1)]2=1

⑵NTSB法:

NTSB(即2-硝基-5-硫代苯磺酸,表达为ESSO3-)

Protein-SS-Protein

⇓SO32-(过量亚硫酸盐)

Protein-S-+Protein-SSO3-

ESSO3-(NTSB)

Protein-SSO3-+ES-

二硫键的数目=ES-的数目。

RS-在412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为11400L/mol.cm。

4.氨基的测定:

测定蛋白质和肽中的氨基酸常用NTBS法、荧光胺法和邻苯二醛-2-巯基乙醇法。

三种方法的特点如下:

⑴NTBS法:

NTBS(即2,4,6-三硝基苯磺酸),此法比较灵敏。

在温和条件下试剂即能与伯胺定量反应,产物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⑵荧光胺法:

荧光胺能与伯胺反应,生成荧光团,荧光团可在390nm被激发,在475nm发出荧光。

荧光强度与伯胺浓度成正比。

优点是:

游离氨的干扰极低;灵敏度可达到pmole数量级。

⑶邻苯二醛-2-巯基乙醇法:

邻苯二醛在2-巯基乙醇存在的条件下,与伯胺生成强荧光物质,可在340nm被激发,在455nm测量荧光。

优点是:

在水缓冲液中可溶而且稳定;灵敏度比荧光胺还高5-10倍。

第三节:

末端氨基酸的测定(pp92-98)

末端分析可分为N末端的测定和C末端的测定两个方面。

一、N末端的测定(pp92-96)

组成蛋白质每条多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与内部的氨基酸不同,它具有α-氨基,这正是进行末端氨基酸测定的基础。

N末端测定法的共同原理是在N末端引入某种标记基团,这些基团或具有颜色,或具有荧光、紫外吸收等特性。

酸水解多肽,获得氨基酸混合物。

然后分离鉴定具有这些基团的氨基酸衍生物。

1.DNFB法:

(传统的方法)

原理:

DNFB(即2,4-二硝基氟苯)在温和的条件下(pH8.0-9.0,室温)与肽链的N端氨基作用,形成二硝基肽链(简称DNP-Peptide)。

这个键结合很牢固,经盐酸水解仍然不断裂,水解后形成的DNP-氨基酸(黄色),可以用乙醚抽提出来,进行层析,根据斑点的位置作定性鉴定;或用温热的1%NaHCO3洗脱后,测360nm波长的吸收作定量测定。

反应过程:

H2N-Peptide-COOH

⇓DNFB,室温,pH8-9

DNP-HN-Peptide-COOH+HF

⇓H+水解,105℃

DNP-氨基酸+氨基酸(2→n)

注意:

⑴DNP-氨基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操作应在暗处进行;

⑵DNFB不仅与N端的α-氨基起反应,也与侧链上的ε-氨基、巯基、酚羟基和咪唑基反应,但因水解产物极性较强,不被乙醚抽提,故不干扰N端测定。

⑶有些DNP-氨基酸:

α-DNP-His、DNP-Arg、DNP-Cys、O-DNP-Tyr等均溶于水,不被乙醚抽提,故应将水蒸干,分别鉴定。

⑷如果检测不出DNP-氨基酸,则可能有以下原因:

1被分析的肽链N端是封闭的,例如:

焦谷氨酰基、乙酰基等;

2N端为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其肽键耐酸,要延长水解;

3N端为脯氨酸(Pro)和甘氨酸(Gly),两者易破坏,需缩短水解。

2.丹磺酰氯分析法:

(广泛使用的方法)

原理和方法:

二甲基萘磺酰氯(DNS-CL)是一种荧光试剂,能专一地与N端的α-氨基起反应,生成氨磺酰衍生物DNS-Peptide,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移至水解管中,真空干燥,然后加盐酸水解18小时。

经盐酸水解后,得到DNS-氨基酸(强烈荧光)和其它的游离氨基酸,水解液真空干燥后用无水乙醇溶解,可以直接用电泳或层析法鉴定,(参见图3-3)。

反应过程:

H2N-Peptide-COOH

⇓DNS-Cl,pH8-9

DNS-HN-Peptide-COOH+HCl

⇓H+,105℃,18h

DNS-氨基酸+氨基酸(2→n)

优点:

⑴灵敏度高,比二硝基氟苯高100倍,检测灵敏度可达10-9-10-10摩尔;

⑵操作简便,水解产物不需提取,直接电泳或层析;

⑶虽然组氨酸(His)的咪唑基、半胱氨酸(Cyr)的巯基、酪氨酸(Tyr)的酚基和ε-氨基酸也能和试剂反应,但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其他的N末端测定方法有:

异硫氰酸苯酯法、DABITC法等,将在第五节介绍。

3.焦谷氨酰残基的降解:

谷氨酰胺(Gln)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焦谷酰胺环化衍生物是封闭N末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见95页,式3-14)。

目前降解N末端焦谷酰胺残基有两种方法:

⑴酶解法:

用市售的焦谷酰胺肽酶,可以将焦谷酰胺从肽链上酶解下来。

⑵化学降解法:

(96页式3-16是错误的)写信问过再讲。

二、C末端的测定(pp96-98)

1.肼解法:

此法是目前测定C末端残基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原理和方法:

当蛋白质与无水肼在100℃反应5-10小时之后,除了C端氨基酸之外,所有其他氨基酸都转变成相应的氨基酸酰肼,C端氨基酸以游离氨基酸释放出来,借助DNFB试剂和分级抽提的方法,再用层析技术可鉴定出种类和数目。

反应过程:

(见96页,式3-17)

注意:

肽的C端为半胱氨酸(Cys)和胱氨酸时,两者在肼解时会分解,必须先氧化或烷基化后再肼解、才可测量。

2.C末端选择性氚标记法:

反应过程:

(见97页,图3-4):

⑴用醋酸酐处理多肽,形成C端酮环;

⑵在氚水存在的情况下,碱催化恶唑环消旋反应,将氚引入恶唑环;

⑶打开恶唑酮环,重新形成C端氨基酸,此时C端氨基酸的α-碳原子已经被氚(3H)标记;

⑷经水解之后,分离鉴定氚标记的氨基酸。

注意:

此法不适于脯氨酸(Pro)和天冬氨酸(Asp)的测定。

3.羧肽酶法:

此法也是目前测定C末端残基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原理:

羧肽酶是一类外切酶,能专一地从肽链的C末端开始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氨基酸。

释放出来的氨基酸数目和种类随时间变化,可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作定性和定量测定(见98页,图3-5、图3-6)。

反应过程:

(见97页,式3-19)

AA1……AAn-2-AAn-1-AAn

⇓羧肽酶

AA1……AAn-2-AAn-1+AAn

⇓羧肽酶

AA1……AAn-2+AAn-1

⇓羧肽酶

优点:

一次就能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