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47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1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探究者:

李明

一、技巧类型

表一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大类别

小类别

 

1.表达方式

记叙

时空转换、事件变化、情感历程等

描写

正侧、动静、虚实、明暗等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乐与哀)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议论

理趣、情感语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通感等

3.构思技巧

景情关系

句句写景、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谋篇布局

起兴、线索、铺垫、过度、照应等

主旨体现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4.表现手法

对写、对比、抑扬、象征、以小见大等

表二

 

类别

表现手法

1.记叙

时空转换、事件变化、情感历程等

 

2.描写

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

外貌、衣饰、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景物描写

白描、细描

环境描写

起兴、烘托、渲染、点染

描写角度

俯仰、远近、高低、想象等

描写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觉

描写方法

正侧、动静、虚实、声色、明暗

 

3.抒情

直接抒情

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

借事抒情

古事

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借典抒情)

今事

寄情于事、因事缘情

4.议论

理趣、情感语等

 

表三

 

修辞手法

类别

效果(作用)

典例

 

语言类

1.比喻

平淡-生动、深奥-浅显、抽象-具体、冗长-简洁

2.比拟

描绘形象、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双关

言此意彼一箭双雕,幽默诙谐风趣委婉含蓄

5.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结构类

6.对偶

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7.排比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8.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9.互文

语言更为凝练、含蓄,产生错综的语言美

10.叠词

景、人更形象,意象更确切,音律、节奏美

11.顶真

结构整齐、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依存关系

12.列锦

生动可感的图像,烘托气氛,创造意境

语气类

12.设问

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13.反问

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效果

感觉类

14.通感

丰富语言的想象力,加强状物抒情的效果

表四

 

构思技巧

分类角度

主要类别

效果(作用)

典例

情景关系

1.先景后情

奠定感情基调,为抒怀写景造境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

3.以景结情

意犹未尽,使读者驰骋想象,体味意境

 

谋篇布局

4.线索

组织材料,文脉贯通

5.铺垫

酝酿气氛

6.过渡

承上启下

7.照应

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8.重章叠句

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9.层层深入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主旨体现

10.开头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摄全篇

11.对照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2.对比

层次性、结构性强,爱憎鲜明

13.以小见大

思想感情或社会主题具体化细小化

14.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表五

 

类别

效果(作用)

典例

1.托物起兴

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烘托渲染

2.用典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思想感情

3.抑扬

把贬抑的和肯定的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一个方面

4.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类似或有关的另一事物

5.想象

在已有情感基础上经过推断分析综合创设新情感

6.象征

通过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7.点面结合

面是对背景粗线条的勾勒;点是在背景上的精妙描画

8.主客移位

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法”

9.反常合道

用违背生活常规的事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奇趣横生

10.列锦

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写景抒情

11.曲笔

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

12.乐哀

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13.倒词

颠倒词句顺序,加强语势或协调音节或对仗需要

14.点染

点:

点明情感内涵;染:

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情感

二、满分技法

(一)研读高考题,感悟采分点(立足在“第一节”内容基础上)

2016浙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考题及满分答案

逆向思考,如何满分

采分点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

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

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3分)

答: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①确定答题角度:

本题考察诗歌的叙事特色。

叙事特色应从叙述角度、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分析。

分析时首先点出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两首诗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解答时需要阐释对比的具体内容,并点明对比的效果。

③从叙述角度上看,这两首诗以“被来人”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其效果是使所写的内容真实。

④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首诗的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

答出“对比”手法,给1分;有具体的举例,再给1分;(以下a、b两个给分项,二选一,也可a、b合为一处答)a、以“北来人”第三人称口吻叙事叙事,给1分;情感真实自然,给1分;b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给1分;有具体的举例,给1分

答: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二)弄清失分点,熟习破解法

阅卷者告知失分点

对应

学霸满分破解之道

高频失分点一

技巧把握不准,用语不专业,分析、解说与技巧不对应

熟习技巧类型,做到心中有“范”,避免“无米之炊”“张冠李戴”,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拟写出具有专业水平的答案

高频失分点二

只罗列术语,高“空对空”式的分析,没有结合具体诗句

不能只答技巧那几个字,而应着眼于诗歌具体内容和表达效果,边分析边围绕技巧组织答案

高频失分点三

只对局部问题进行局部阐述,抓不住重点,不能从整体出发

留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题目会各有侧重,要据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感情需要

(三)规范去答题,整洁增分值

1.提问方式

(1)直接提问

①该句(联、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该句(联、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2)间接提问

①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②这首诗(词)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2.审关键词

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

“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

”只写一种即可。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至少写两种。

“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

3.问题指向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表现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

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从“表现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中挑选最能体现整首诗(词)主旨情感的那种技巧。

 

4.答题模式

 

技巧+解说+效果

①用术语说出采用的是什么技巧(手法)。

②结合诗句解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手法),即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③说出这种手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效果(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

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答等。

三、预测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

流水声。

③社燕:

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

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以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在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E.上阕写江南初春景色,将羁旅愁怀融人景中,观察细致,体悟精微。

选:

DE

解析:

D选项中的“歌筵畔”三句翻译过来就是:

在这个酒席欢宴旁边,先安个枕头,让我喝醉了的时候好睡觉。

从这句话中不能看出归隐的含义。

E选项中:

“初春景色”错误,根据上阕景物描写,可知应为“初夏景色”。

2.下阕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何妙处?

(6分)

 

自学答案

 

满分答案

手法:

比喻。

妙处:

将自己比作来往不定、寄人篱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我命运的疲倦感,既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

(或:

借社燕来往不定、寄人篱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既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解析

技巧+解释+效果

词人是将自己比作社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然后从注释中社燕的特点入手,分析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

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拓展延伸---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比喻

种类

内涵及作用

典例

 

比喻

 

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突出事物特征,或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或或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或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

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

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浣溪沙(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 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通常比喻都是以具体可感的事物去形容抽象、难以捉摸的事物,可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却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令人耳目一新。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

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

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

这两句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百步洪(苏轼)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诗人写洪波湍急,连用了“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七种比喻,既写了水波的猛势,又写了船在波涛上动荡的情景,有声有势,蔚为壮观,同时也为下文纵谈人生哲理提供了依据。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3-4题。

(11分)

幽州夜饮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作者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慷慨豪迈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B.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首联描写“夜饮”环境,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欢乐的情感基调。

C.第二句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愈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D.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E.颈联豪壮中寓悲凉,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

舞剑增加了席间的,欢乐气氛,但塞上胡笳充溢一片悲凉,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诗情忽然黯淡起来。

选:

AB

解析:

A项,“慷慨豪迈”错,应该是“凄婉悲壮”;B项,“夜饮”环境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因此基调应该是“愁苦”。

4.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具体分析。

(6分)

自学答案

满分答案

最后一联表面上是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2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这是使用反语手法的妙处(2分)诗人笔下的恶劣环境、凄凉笳声、借酒浇愁、“美人之迟暮”之典,都是印证。

(2分)

解析

情感+手法+分析

既然题干中已经说“托意深婉”了,那就不能再考虑字面意思了,其实这—联用的是反语,结合前几联,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拓展延伸---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比兴”“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技巧

内涵

典例

 

赋比兴

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①景观物象的铺排。

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②事态现象的铺排。

《木兰诗》:

“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③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借此以显示人物的成长过程。

如《焦仲卿妻》中的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以突现兰芝的知书达理、聪明能干。

比:

类比,比喻。

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①“老骥伏枥(马棚),志在千里;烈士(积极于建功立业的志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就是将老马闲置马棚与志士处于暮年这两件事情先后讲出,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其间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青玉案》),以博喻状“闲愁”漫无边际、纷乱杂沓、绵绵不绝。

兴: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①兴起:

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思远人》

②兴结:

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③兴中含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渲染

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渲染和烘托:

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

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烘托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烘托和衬托: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乐府诗《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②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衬托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

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对比和衬托: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对比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

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

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5-6题。

(11分)

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

“苍苍森八桂。

”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

切又新颖。

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

B.“兹在湘南”是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这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

作者只做地理说明,诗句并没有其他含义。

C.颔联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一是形的特征:

“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

二是色的特征:

“水”碧绿,“山”翠绿。

D.作者用“青罗带”“碧玉篸”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做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壮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

E.颈联突出桂州物产之“丰”,上下两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

这样,就更突出了来自京华的人的惊异。

选:

BD

解析:

B顶,该句还有“令人神往”的言外之意;D顶,“壮美”错,应该是“柔姜”或“秀美”。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自学答案

满分答案

①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

②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时代。

在古代,对于中原来说,桂林是荒蛮之地,友人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么作者应该怎样劝慰友人呢?

再联系尾联,把握作者的态度。

拓展延伸---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的“互文”“合文”“变文”

1.互文

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是指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由于让同句或邻句的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与“皎皎”互补见义。

诗的上句省了“皎皎”,下句省了“迢迢”,即“迢迢”的不仅指牵牛星,也指河汉女,“皎皎”的不仅指河汉女,也指牵牛星。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多么遥远而明亮!

”互文的运用,使诗句节奏整齐,语言简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北朝民歌《木兰诗》)“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诗句的意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