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359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现对我校制订(修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作如下要求。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应以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制定的学科基本要求为基础,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责任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的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农林大学的办学目标。

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要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应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导向,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应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性的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高水平、前沿性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

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二、基本原则

1、高水平有特色原则。

以国内一流农林大学的办学目标为出发点,各学科应当进行科学系统论证,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同行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认真研究凝练学科发展目标和特色,发挥闽台区域优势,跟踪大陆和台湾各3-5个同类高校建设较好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的做法,进一步优化本学科的培养方案。

2、课程与科研并重原则。

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导向,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倾向。

各学科课程设置要真正有利于学生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提升,要明确科研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培养环节。

3、硕博士培养贯通原则。

各学科应当在硕士\博士不同培养阶段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体现贯通式培养。

通盘统筹安排、科学衔接硕士\博士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的各个环节,避免重复或简单的延伸。

4、一级学科原则。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各学科应当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提倡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应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5、资源共享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切实体现学科整体实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让研究生能更广泛地接触到本学科最优秀的师资,让研究生共享本学科的各种优质课程教学条件和实验室资源,在一级学科和学院内统筹安排研究生各项资源。

整合国内外资源,将来华留学研究生课程与国内研究生课程有机衔接。

鼓励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与台湾或国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在全英文课程、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6、跨学科培养原则。

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尤其是对于交叉学科项目,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过程、导师指导等方面应当切实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三、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门学科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

研究方向的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若需要调整更改,须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

1、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成果;

3、有培养博士研究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7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提前毕业的博士生应至少在校学习期满3年。

(四)培养方式

1、坚持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为主。

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邀请2-3名校内外正高职称专家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

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对交叉学科的博士生应组织共建学科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3、鼓励学院和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要求为自然科学类不少于2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4学分,培养环节至少7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不少于2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6学分,培养环节至少7学分;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为:

每学期课内18-20学时为1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宽广、深入的培养目标。

课程按学位课和选修课开设,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除研究生班讨论课和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外,课程学习集中在第一学期完成。

1、学位课程,11学分

(1)政治理论课,必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所有博士生都应修读;选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博士生可根据实际选读。

(2)博士生英语(第一外国语,3学分),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和翻译能力,能听懂本专业的外语学术讲座,能用外语口头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出国外语水平考试或在英语国家留学进修半年以上者,或取得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的,可申请免修免考,成绩计为85分。

博士生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阶段必须修读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鼓励博士生学习第二外国语,是否设置第二外国语由学科或学院决定。

(3)专业学位课(6学分)

博士课程是在硕士课程基础上的深化和扩展,每个专业开设基础理论课、学科研究进展专题课或研究生班专题讨论课,包括:

A.拓宽加深专业基础的基础理论课,按一级学科层面开设,2学分;

B.本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的专题课或系列讲座,由学科带头人或学位点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可通过邀请校内外本学科领域知名专家讲座或专题等形式组织实施,2学分;

C.研究生班讨论课(Seminar)或关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课,2学分。

2、选修课(3-5学分)

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课,体现本学科优势和特色的课程;相关专业、院、系(所)的相应课程;主攻方向上的重要著作研读等,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需要选修相关课程。

自然科学类选修不少于3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不少于5学分。

3、补修课程

未具硕士学位或跨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除外),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所录取专业的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课2-3门,不计学分。

具体规定由各学科要求。

(六)主要培养环节及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含学习计划(包括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活动安排等)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位论文研究和工作计划),在新生入学后的3个月内完成。

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因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一经制定不得随意更改,更改个人培养计划应得到导师、学科和学院的批准。

2、学术活动(5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重要方式,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参加国际会议计2学分,参加国内全国性一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会议计1学分,参加国内全国性一级学会分会或省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计0.5学分,在全校或学院作学术报告计0.5学分每场,听学术报告计0.1学分每场。

参加国家或学校公派联合培养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视为考核合格。

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

3、实践教育(2学分)

实践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

其中科研实践为必修环节,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任选,至少选择其一项。

科研实践一般应聘为助研,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聘任,研究生参加导师或指导小组教师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出具证明进行考核;教学实践一般应聘为助教,协助指导教师或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的本科生教学、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等,由指导教师或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考核,由聘任单位教务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管理实践一般聘为助管,担任校内管理部门工作助手,完成一篇及以上心得体会,由聘用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社会实践一般为志愿服务、课题调查研究等,撰写一篇及以上调查报告,由参加社会实践主办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

科研实践考核通过计1学分,教学实践、管理实践或社会实践考核通过计1学分。

4、文献综述与开题

根据科研创新的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前应广泛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相关文献,至少阅读100篇研究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占50%以上,并专业文献综述。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于本学科研究方向内容一致,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应用性。

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

鼓励各学科要采取措施,鼓励博士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

研究生应尽早确定研究课题,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尽早进入实验室,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选题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至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末。

学位论文选题一经通过论证,应严格认真执行,如有更改,应重新论证。

5、学科综合考试与中期考核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博士生要举行学科综合考试,检查博士生是否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确定能否进入论文阶段的重要依据。

学科综合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综合考试由3-5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

在综合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6、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安排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

7、毕业与学位授予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用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参加预答辩,具体要求按《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具体要求按照《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

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具体要求见《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

(七)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

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包括本科的国内外经典著作、学术期刊等,可采取将文献内容列入课程考核,将文献阅读纳入研究生班讨论,将文献综述与开题相结合,撰写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八)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英文名称

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都应有英文名称。

此英文名称做为今后提供外文成绩的课程规范名称。

2、课程简介应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预备知识及基础参考书目。

四、其他

1、本要求是各专业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最基本的要求,各学院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比本要求更具体明确或要求更高的专业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应由学科专业所在学院的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3、列入培养方案的研究生课程均应制定教学大纲。

4、培养方案一般两年修订一次。

5、博士生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见附表二

6、本规定自2018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表:

1、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一览表(样表)

2、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3、全校博士生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

方式

讲授

讨论

 

0

0

0

0

学术

活动

5

实践

教育

科研实践

教学实践

>8

社会实践

管理实践

合计

本学科(专业)总学分≥学分(写出具体数字)

 

全校博士生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901

高级英语

90

3

黄益飞

笔试

1

课堂60学时,课外30学时

000090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郑传芳等

笔试

1

公共选修课程

0000912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复旦大学卢宝荣

笔试

3

自然科学类必修

0000912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文)

36

1

复旦大学卢宝荣

笔试

3

自然科学类必修

000090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6

1

笔试

2

0000830

日语

120

3

林秀珍

笔试

1-2

0000807

德语

144

3

潘大仁

笔试

1-2

0000833

法语

120

3

文法学院

笔试

1-2

必修环节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

综合考试

笔试

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检查

预答辩

论文答辩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预修课程:

 

适用于何方向:

 

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目:

 

所在学院(公章):

课程英文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