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35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docx

最新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考试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精编版

一、名词解释

1、复合中央银行制:

复合的中央银行制,是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

这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可分两种形式。

一是一体式中央银行制;二是混合式中央银行制。

(见书36页)

2、清算业务:

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银行的银行职能。

作为银行的银行,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我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因此,各银行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自然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清算即指一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货币关系计算和结清。

亦称“结算”。

分为现金清算和转帐清算。

(见书124~125页)

3、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入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

m=△MS/△B

其中,m表示货币乘数,△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见书186页)

4、巴塞尔协议:

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监管委员会。

1987年该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它是国际银行监管方面的代表性文件。

(见书24页)

5、跨国中央银行制:

跨国中央银行制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见书37页)

6、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息水平、汇率水平等,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见书135页)

7、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见书184页)

8、资本充足性管制:

即保持银行正常营运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包括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坏账准备金与货款总额的比率等。

9、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其业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产业务之一。

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贷款对于更好地维持金融体系的安全,抑制通货膨胀,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见书84页)

10、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法律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间接对社会货币量进行控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

(见书114页)

1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

既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见书20页)

12、骆驼银行评价体系:

骆驼银行评价体系。

美国联邦储备制定《统一鉴别法》、统一了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标准,并进一步使自有资本是否充足、资产质量的好坏、经营管理能力、盈利数量和质量、资产流动性等五项指标数量变化,逐步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规范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等级评价体系。

即“骆驼银行评价体系。

1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14、保证准备制:

保证准备制,中央银行一般都以某种或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

以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可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流通的证券作为准备。

15、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

为了限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

16、银行监管国际化:

随着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投资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

因此,带来了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跨国银行在银行兼并发展中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

17、货币供应量:

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由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

(3分)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

(l分)

18、流动性比率: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是指为了限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

(4分)

19、一元中央银行制:

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构执行其职能,它是由总分行组成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

(4分)

20、发行库:

即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基金保管库。

(4分)

21、货币购买力指数:

单位货币在报告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基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之比。

22.储备货币:

即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

23.复合中央银行制:

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一身的体制。

24.资本充足性管制:

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实行最低比率控制的监管制度,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来衡量。

25.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6.骆驼评级体系:

美国银行评级制度的俗称。

该制度主要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

因为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C、A、M、E、L而得名。

27.跨国中央银行制: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的中央银行。

这类中央银行发行联盟内统一的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28.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等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五、简答题

1、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应遵循下列原则:

⑴垄断发行原则。

即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⑵信用保证原则。

即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为保证。

⑶弹性发行原则。

即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弹性。

(见书100页)

2、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如下两条原则:

⑴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

⑵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见书67页)

3、货币政策的选择应坚持哪些原则?

适宜的货币政策标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和适应性五个原则。

(见书193页)

4、购买力统计分析常使用哪些指标?

⑴货币购买力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1/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⑵实际工资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

⑶城镇(农村)居民生活费实际收入指数

城镇(农村)居民生活费实际收入指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收入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见书360~361页)

5、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任务。

在涉及国际间重大关系的金融谈判、国际金融机构重要业务活动及国家外汇储备等方面,它可代表国家参与决定有关国际金融的重大问题,具体任务是推动国际金融活动的开展,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见书61页)

6、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中央银行的活动主要在宏观基础上,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信用和管理的机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活动主要在微观金融,局限于对企业和个人的往来,成为金融企业。

(见书53页)

7、简述影响基础货币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⑴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⑵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⑷其它因素。

是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其它各资产负债科目。

8、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⑴依法监管原则。

⑵适度竞争原则。

⑶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

⑷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⑸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原则。

⑹综合监管原则。

9、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什么?

随着股份银行的增多和资本的扩大,小银行破产倒闭以及信用纠葛,给银行券的流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

⑴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家资力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一种能在全国流通的货币。

⑵票据交换问题。

因此建立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已成为金融事业的必然趋势。

⑶最后贷款人问题。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后台,能够在普通商业银行发生困难难时给予货款支持,以免在信用危机中遭遇破产的厄运。

⑷金融管理问题。

由于其技术性强,大体上都由中央银行代替政府进行。

(见书1~3页)

10、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业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不能在一级市场上购买,而只能在2级市场上购买。

⑵不能购买市场性差的有价证券。

⑶不能购买无上市资格,在证交所没有挂牌的有价证券。

⑷一般不能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见书94页)

11、简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基础货币量及其增减变动;二是货币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先要通过现金发行量和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来调货币供应,并调节货币乘数;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金。

)(见书181页)

12、简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本内容。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其负债资金来源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和贵金属业务,外汇储备业务等。

(见书84页)

13、中央银行为什么要加强对外金融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资源突破国界,在国际范围内重新组合配置。

这必然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技术交流频繁,资金融通国际化。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有较高的地位和威信。

14、简述中央银行对外债借入管理的内容。

⑴外债总规模的管理。

⑵债务结构的管理。

⑶货币结构的管理。

⑷期限分布的管理。

⑸利率结构的管理。

⑹筹资市场分布的管理。

3、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实施紧急援助的主要措施。

包括:

⑴直接贷款。

⑵组织大银行援助小银行。

⑶存款保险机构出面提供资金。

⑷政府出面援助。

15、何谓货币政策?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就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政策。

它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息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其主要功能是:

⑴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⑵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⑶调节机制的间接性。

⑷目标的长期性。

16.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一是预算收入的吸纳、划分、报解。

具体包括国库款项的吸纳、国库款项的划分、国库款项的报解、国库款项的退库。

(3分)

(2)二是预算指出的拨付。

中央银行有权审查款项的用途,对库款支拨进行有效监督。

(3分)

17. 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1.5分)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1.5分)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1.5分)

(4)其他因素。

主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各资产负债科目。

(1.5分)

18.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哪些?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分)

(2)消费者信用控制。

(2分)

(3)不动产信用控制。

(2分)

19. 中央分行对金融市场监督主要有哪些内容?

主要监管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一是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包括对票据市场的监管、对同业拆借市扬的监管和对国库券市场的监管。

(3分)

(2)是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包括对证券发行市场的监管、对证券流通市场的监管、对证券投机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的监管。

(3分)

20.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扼要解释,1.5分)

(2)票据交换问题。

(扼要解释,1.5分)

(3)最后贷款人问题。

(扼要解释,1.5分)

(4)金融管理问题。

(扼要解释,1.5分)

21,各国法律对中央银行的业务有哪些共同的限制性规定?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1分)

(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非自用)买卖业务。

(1分)

(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抵押放款业务。

(1分)

(4)不得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

(1分)

(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

(1分)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1分)

22.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经济环境。

(1)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要求扼要解释,2分)

(2)完备的金融市场。

(要求扼要解释,2分)

(3)企业与银行的行为市场化。

(要求扼要解释,2分)

23.简述中央银行对外债借人管理的主要内容。

(1)外债总规模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2)债务结构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3)货币结构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4)期限分布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5)利率结构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6)筹资市场分布的管理。

(要求作必要的说明,1分)

24.中央银行在买卖证券业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不能在一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

(扼要说明原因,1.5分)

(2)不能购买流动性差的证券。

(扼要说明原因,1.5分)

(3)不能购买未上市证券。

(扼要说明原因,1.5分)

(4)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证券。

(扼要说明原因,1.5分)

简答:

1、请列出货币发行及回笼方面的主要统计指标?

答:

(1)货币发行累计额货币发行累计额是指发行基金由发行库调入业务库的累计额,该指标反映了投入流通的现金总规模。

(2)货币回笼累计额货币回笼累计额是指货币由业务库交回发行库的累计额,反映了退出流通的现金总规模。

(3)货币净发行(或净回笼)货币净发行(或净回笼)是报告期内货币发行累计额(回笼累计额)与货币回笼累计额(回发行累计额)的差额,反映流通中货币量的净增加(或净减少)。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如何?

答;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叶,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扩大。

资本主义银行业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迅速地建立起来。

随着股份银行的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银行业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迅速地建立起来。

随着股份银行的增多和资本的扩大,小银行破产倒闭以及信用纠葛给银行券的流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

(一)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二)票据交换的问题(三)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四)金融管理的问题。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它经过100多年的曲折历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

3、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麽?

P116

答;

(一)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4、简述金融监管的体制的不同模式,各有什麽优缺点P221

答:

(一)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即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

(二)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是指全国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在中央一级有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

(三)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是指有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管。

这一机构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行。

5、列出中央银行业务基本经营原则?

P132

答:

1、不以盈利为目的2、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3、一般不支付存款利息4、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5、定期公布业务状况6、在国内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7、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6、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有哪些?

P161

答:

1、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个渠道,直接影响基础货币供应。

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特点是依靠其资金运用来创造或改变它的资金来源。

基础货币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主要部分,它的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2、对借款成本,即利率的影响

是对利率和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筹资成本上升,对中央银行有负债业务的银行就会通过出售债券、收回贷款、增加对其他银行的借款等方式来筹资归还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会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和银行放款利率的上升。

3.通过宣传效果起作用

通过再贴现率的改变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运行状况的预期

7、中央银行业务一般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P133

答:

各国的中央银行法都对中央银行的业务做了必要的限制性规定,以保证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职责。

一般有6个共同点:

(1)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2)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3)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放款

(4)不得直接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5)不得收买本行股票(当中央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时)

(6)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8、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监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包括对金融机构准入和设置的监管和对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监管

(1)金融机构设置的管理1)资本充足标准2)一般要求金融机构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3)要求有一个健全的、有声望的、有专业管理经验和竞争能力的可信赖的职业经营管理层4)经济需要程度5)其他条件

(2)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监管1)资本充足条件2)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范围的管理3)对金融机构清偿能力的管理4)对金融机构贷款集中程度的管理5)对外汇风险和国家风险的管理6)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稽核检查和监督7)对金融机构人事上与财务上的管理

9、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P113

答;

(1)预算收入的吸纳、划分、报解

1)国库款项的吸纳

是指税务、海关、财政等征收机关将预算收入向国库上缴。

预算收入方式:

就地缴库集中缴库自取汇缴。

2)国库款项的划分

分为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地方预算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3)国库款项的报解

指将收纳的预算收入按分享进行留解的过程。

4)国库款项的退库

也就是国库款项的退付。

(2)预算支出的拨付

也叫“财政拨款”,是指财政部门按领拨关系将财政资金拨付给用款单位。

10、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P140P148

答;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1)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靠理论给予准确的解释的,实际上它是根据一条经验曲线得出的存在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就会增加,物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率下降,必须承受较高的失业率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互相促进。

稳定的物价,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生产充足的商品,保持物价的稳定。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两者分别属于货币政策的内部目的与外部目的。

由于影响国内经济因素与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各不相同,而且更为复杂,中央银行同时实现其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更为困难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作为内部目标,也同物价稳定一样,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一致的因素,也有冲突的因素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奥肯法则”说明实际经济增长越接近潜在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失业率便更接近自然失业率。

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就增大。

如果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之下,经济增长必须维持在潜在的国民收入增长率之上。

11、中央银行监管有哪些原则?

228

答:

(一)依法监管原则

(二)适度竞争原则

(三)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

(四)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五)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六)综合监管原则

另外,金融监管还应坚持一致性的原则,既金融监管各级机构应该按照同一标准要求进行监管。

还应注意顺应市场不断的变化,及时采取灵活的监管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控

12、简述货币传导机制的内、外部环境?

P198

答:

(一)货币传导机制的内部环境包括:

(1)货币政策传导机涉及的要素

包括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标的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货币政策作用或传导包括经济变量传导和机构传导。

(3)货币政策传导的内容

从传导的内容看,是通过产量和价格实现的。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包括:

(1)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只有中央银行超然于政府,才能不受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

(2)完备的金融市场

一个完备的金融市场是建立有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条件。

(3)企业与银行行为市场化

市场化的程度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

13、简述金融统计资料三级汇总的步骤或内容?

P352

答;编制货币概览与金融概览的第一步就是将货币和金融资料分三级进行汇总。

第一级,是将金融统计资料合并成3个职能部门:

货币当局、存款货币银行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表。

上述3个表也就是分别根据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和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子项进行适当归并形成的。

第二级是将中央银行概览和存款货币银行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第三级是将银行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形成金融概览。

14、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有几种模式?

P55

答:

(一)独立性较大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可以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不得直接对它发布命令、指示,不得干涉货币政策。

如果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通过协商解决。

(1)美国模式

(2)德国模式

(二)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所谓独立性梢次的模式,系指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而实际上保持着较大的独立性。

这些国家法律规定财政部直辖中央银行,可以发布指令,事实上并不使用这种权力。

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1)英格兰模式

(2)日本模式。

(三)独立性较小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中央银行,接受政府的指令,货币政策的制定及采用的措施要经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停止、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这一模式典型是意大利。

15、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

P164

答: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主要优点包括:

(1)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

(3)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其缺点有:

(1)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

(2)需要通过证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

16、简述目前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资料的层次和口径?

P176

答:

我国现阶段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3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即M1+企业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17、简述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实施紧急援助的主要措施?

P233

答:

(1)直接贷款

中央银行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出现,为商行提供贷款。

(2)组织大银行援救小银行

或者安排大银行提供贷款,或者按一定条件让大银行兼并小银行。

(3)存款保险机构出面提供资金,以帮助有问题的银行渡过难关。

(4)政府出面援助。

把陷入危机的银行收归政府所有,全部债务由政府清偿。

18、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任务?

答:

(一)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

(2)中央银行是国家国际储备的管理者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国际金融活动的调节者和监督者

(二)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任务:

(1)负责对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

(2)负责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调节管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