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26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一单物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

方法

复习知识点并做一些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总结,让学生脑海形成知识网。

教学

重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

难点

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1.温度:

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

“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物质

授课教师

课题

物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

方法

复习知识点并做一些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总结,让学生脑海形成知识网。

教学

重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

难点

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常用单位:

tgmg

举例: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总结2、公式:

ρ=m/v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总结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总结5、图象:

左图所示:

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

单位:

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物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质量密度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

重点

密度计算

教学

难点

密度计算

教学

方法

复习知识点并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一、密度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总结1、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2、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ρ=m/V

⑵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二、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3、密度的计算

例1:

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冰块的体积?

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

已知:

m(冰)=9㎏p(冰)=0.9×10³㎏∕m³ p(水)=1×10³㎏∕m³

求:

V(冰),V(水)

解:

V(冰)=m(冰)/p(冰)=9㎏/0.9×10³㎏∕m³=10﹣²m³

V(水)=m(冰)×/p(水)=9㎏/1×10³㎏∕m³=9×10﹣³m³

答;冰块的体积是10﹣²m³,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是9×10﹣³m³。

例2:

金属的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

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已知:

m=6750㎏V=2.5m³

求:

p

解:

p=m/v=6750㎏/2.5m³=2.7×10³㎏/m³

答:

这块金属的密度是2.7×10³㎏/m³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2.7×10³㎏/m³。

例3:

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20分米3铁块的质量是多少?

)已知:

p=7.8㎏×10³/m³V=20dm³=2×10﹣²m³

求:

m

解;m=p×v=7.8㎏×10³/m³×2×10﹣²m³=156㎏

答:

铁块的质量是156㎏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声现象复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声音三要素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

重点

声音三要素

教学

难点

声音计算

教学

方法

复习知识点并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1.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

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

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例1:

在雷雨交加的晚上,某人为了测量打雷处与自己的距离,他手里拿着停表,当他看见闪电时,立即按下停表计时,当他听到雷声时,立即停止计时。

一次看见闪电刀听到雷声间隔了5秒40,请问打雷处距他多远?

解:

5.4×340=1839m

3。

人在山中峡谷之间大喊了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

解:

第一次回声是离人较近的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2/2=340m;第二次回声是离人较远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4/2=680m,所以两山距离为340+680=1020m

 

小结

板书

作业

1.一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鸣笛时,3秒钟后听到回声,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

(当时声速为340米/秒)

2.一列火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米时,鸣笛.经过了4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3.某人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传来马蹄撞击铁轨的声音,8秒钟后他又在空气中听到了这个声音,求马队此时距这个人多远?

(已知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3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声波后,经1秒钟船收到回声,求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米?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光现象复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光的传播;平面镜成像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教学

重点

平面镜成像

教学

难点

平面镜成像

教学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

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

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度角,请你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2.眼睛看到从平面镜反射来的光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确定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3.如图是一条入射光线及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分别做出平面镜的位置。

4.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做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光现象复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教学

重点

凸透镜成像

教学

难点

凸透镜成像

教学

方法

讲解加练习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运动和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各种力产生原因,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

重点

弹力、重力

教学

难点

弹力、重力

教学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运动和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牛一律和浮力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

重点

浮力

教学

难点

浮力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

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小结

板书

作业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

张志坚

参备

教师

叶涛

授课教师

课题

运动和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牛一律和浮力

过程与

方法

讲解和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

重点

浮力

教学

难点

浮力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准备

修订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