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22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的“前言”中说:

“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对易学中的哲学也有所论述,但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裁的局限,总的说来,是脱离易学发展的历史,脱离易学自身的问题,讲其哲学思想,没有揭示出其哲学同易学的内在联系。

”“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研究易学哲学史,如果看不到其自身的特点,脱离筮法,孤立地总结其理论思维的内容,抽象地探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不去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其结果对易学哲学的研究,不仅流于一般化,而且容易将古代的理论现代化。

”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很应引起重视的。

②如何体现易学哲学“自身的特点”,如何“揭示易学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而不“流于一般化”。

朱先生说:

“易学哲学的发展,就其形式和内容说,都和易学自身问题的开展,特别是同占筮体例的解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其特有的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及其规律。

”关于易学自身的问题,朱先生特别指出了对占筮体例的解释。

我想,这不仅对于研究易学哲学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对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涉及易学中的理论思维时往往脱离筮法、象数来孤立地、抽象地讲其哲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其研究《周易》“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

这样,就把《周易》转化成了讲天人哲理的书,以后的易学就是循此方向来阐释《周易》的。

然而,受《周易》的基础文本(所谓《易经》)所限,不仅易学与占筮之术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并行地、相互影响地发展,

而且易学本身对《周易》的哲理阐释也是以对筮法、象数和筮辞(即卦爻辞)的解释为基础的。

朱先生在讲到“《易传》中的哲学问题”时说:

“《易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

有些辞句只是解释筮法,有些辞句是作者用来论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有些辞句二者兼而有之。

”这里的“两套语言”之说,对于研究《易传》及其以后的易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如果只讲其中的“哲学语言”,而将其“占筮的语言”作为糟粕而澄汰掉,那么就不能充分理解其“哲学语言”的本意和深意,以致对其作出“一般化”的或“现代化”的理解。

《易传》对《易经》之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释,存在着取象说和取义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以后的易学发展中形成了旷日持久的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之争。

如果将象数学派的“象数”作为糟粕而从中国哲学史著作中澄汰掉,那么义理学派的“义理”也就因失其对立面而其本意和深意不明,而且义理学派的发展逻辑和规律也会因失其发展的中介而黯然不彰。

④不幸的是,在以往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一般都重义理而轻象数,对义理学派的思想多有阐发,而对汉易和宋易的象数之学则尽量简弃。

这是应该进行反省的,无论从象数之学作为易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环节,还是从其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来说,以后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都应给予象数之学以应有的地位。

(摘编自李存山《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易学哲学史,要联系易学自身特点,联系筮法,联系易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才可能避免肤浅的流弊。

B.中国人哲学思维水平的锻炼和提高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周易》的研究;一是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C.中国哲学史著作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不能深入易学发展的历史,不能结合易学自身的问题,最终流于一般化。

D.易学哲学的发展,有它独特的理论思维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尤其和对筮法体例的解释与阐述密不可分。

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主要讨论《周易》及其研究历史。

B.第②段阐述作者对占筮法体例的评价。

C.第①段提出文章的讨论对象,总领全文。

D.第④段论述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学哲学史上也存在两条思维路线的斗争,对此要具体审慎地分析,如果抽象讨论,或会导致古代理论现代化的恶果。

B.象数学派不但是易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范式”,因此,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C.易学自身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问题,即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的对立。

不过,这种对立双方不但可以并存,而且还互为依存。

D.易学对《周易》的哲理论述是建立在对筮法、象数、筮辞的解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局面的形成是由该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4~6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

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

“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

我眼前一阵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

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

“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

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

“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

“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

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

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

“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

“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

“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

“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

“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

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

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

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

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

“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

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

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

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

“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写赤脚医生甚至县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我”妈的病,体现其病情的危重,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老中医这一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

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

D.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

E.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

5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近日有网友发帖,直指西安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阅览室上演“空城计”,培训班“抢地盘”,三年没有任命馆长,甚至利用场地进行收费培训等。

全国的市级图书馆中遭遇类似尴尬的,并非西安图书馆一家。

当下社会变革日新月异,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逐渐失去吸引力,“立身之本”受到猛烈冲击;与此同时,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谓充满内忧外患。

面临着困境,许多市级图书馆开始寻求突围之道。

许多图书馆开始不仅在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信息共享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方面的介入也日益紧密。

(摘自2010年11月4日“人民网”《网络调查图书馆生存状况:

陷入转型之困》)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盖率达90%,部分却“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记者来到成都市岳府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打开了图书馆:

不足10平方米,贴墙放着两排书,多半是历史、养生类等。

空间逼仄,环境脏乱,根本无法坐下来看书。

“图书室主要针对社区成年人,但很少有人来借书。

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认为:

长久以来,社区图书馆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未能形成长期的制度保障,一些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无力自我更新和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让其流于“阅览室”的浅层职能;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居民的阅读意识也需要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业务还相对单一,很多社区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书籍借还这一项业务上。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端神经,如果仅靠自给自足,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

从2003年起,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推动下,一张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大网”逐步建立。

通过杭州图书

馆的“一证通”体系,只需登陆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到这个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

点击“预约”,需要的书籍就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摘编自《社区图书馆可别成摆设》,原载201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几年前,李岩为追求理想,在北京海淀区创办了自己的私人社区图书馆--“第二书房”。

今年7月,第二书房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阅读示范社区”。

“能支撑多久?

是否可以长期做下去?

”李岩一直在问自己。

他的头等大事就是寻找复制模式,“只有连锁,才能活下去。

”“第二书房”目前的运营方式是会员制,888元/半年。

“如今已有100多位会员,这是目前书房唯一的收入。

”很明显在房租达到5万元/月的橡树湾社区,会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

除了房租,还有购书经费和员工工资在等待着李岩解决。

对于私人图书馆遭遇的系列难题,中国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认为,从政府层面,应该对私人图书馆实行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发放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

(摘编自《私人图书馆成长多烦恼》,原载《工人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市级和社区图书馆之所以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原因不仅有内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当下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

B.市级图书馆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是

导致这些图书馆面临各种困难的根本原因。

C.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离家太远而不愿意前往,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覆盖率,就可能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D.私立图书馆可以作为公立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但其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它们经营困难,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8.市级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如何互补才能突破困境?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是于刺人而杀之貝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

寡德之人。

古代多是王侯自称的谦称。

B.庠序:

古代的地方学校。

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孝悌:

就是指在做人方面孝敬父母和兄弟姊妹。

D.黎民:

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孟子在对话中多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B.文章的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后文答问做铺垫。

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道理。

C.本文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D.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12.翻译句子。

(10分)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

弯曲的树。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4.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睛明之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的奇妙景象。

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_____,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

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______去描绘。

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

17.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19.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7分)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

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

请谈谈读者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摸底考试试题(9月)

答案

1.A试题分析:

A项,原文是“一般的哲学史的著作”,选项将其表述为“中国哲学史著作”,与文意不符。

2.C试题分析:

题干是“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C项,第③段主要论述易学的“两套语言”及各自价值

3.D试题分析:

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D项,原文认为这两个学派都重要,以往哲学史著作简弃象数之学的做法是错误的,但这并不是说“象数学派的重要性大于义理学派

4.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解析:

B项,“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

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

D项,从小说来看,老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不满”之意,且从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的行为看,他是能理解父亲所为的。

E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最后“掏出一万块钱”更侧重于表现“我”的歉意。

5.①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②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是一位具有扶危济困心肠的医者;③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6.①结构上:

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上:

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上:

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7.【答案】B以偏概全,原文中只是“部分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藏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这些也不是根本原因。

8.【答案】①市级图书馆:

通过自己的馆藏数量、藏书质量,为社区图书馆提供信息共享。

②市级图书馆:

介入社区教育和文化塑造,提升社区居民的阅读意识。

(3)社区图书馆:

通过自己的高覆盖率,解决市级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路途遥远的问题。

9.(3分)C(原文标点为: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10.(3分)C(孝悌: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11.(3分)D(还要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才能使民心归顺)

12.

(1)不可以的。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5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5分)

13.A.“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分析有误,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14.①知足常乐:

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