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132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x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

一、    填空(15分)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特点。

5、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6、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C)

A.麻痹(bì)憧(chónɡ)憬B.奢侈(chǐ)骨髓(suí)

C.供(ɡōnɡ)养玉屑(xiè)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为(B)

A.光采夺目日月如梭B.励精图治再接再厉C.中流砥柱人才挤挤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的跟蓝天相接。

”这段话是按(C)顺序写的。

A.由下及上B、由浅及深C、由近及远

4、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A)

A、《江南春》B、《送元二使安西》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采用了(B)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比拟C、借代

6、下列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哪种说法正确?

(B)

A、大量读写B、多认少写C、识多少写多少

7、小学毕业时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B)个。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

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9、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10、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判断题。

(每小题2,共10分)

1、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素养,不需要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

(错)

2、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错)

3、课堂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再运用讲授法。

(错)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

5、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对)

四、简答题。

(30分)

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6分)

带“然”字的:

浑然一体不以为然恍然大悟一目了然

有反义词的:

南辕北辙大惊小怪积少成多天高地厚

AABC式:

翩翩起舞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津津有味

ABCC式:

议论纷纷人才济济大名鼎鼎千里迢迢

2、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6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3、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分)

答: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

4、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6分)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5、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分)

答:

应培养学生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五、阅读理解题。

(15分)

信念无敌

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一支抢险队伍在负重báshè(跋涉)。

阳光很猛烈。

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

而口渴rúfěn(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喝。

水是探险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

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的目标。

这时候,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

“这里还有一壶水。

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仅有的___一壶水,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

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队员bīnlín(濒临)绝望的脸上mímàn(弥漫)开来。

终于,探险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的穿越了茫茫沙漠。

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沙子。

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zhùzhā(驻扎)着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

”这是美国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德金的名言。

1、         把文中拼音换成汉字写下来。

(5分)

2、         联系上下文,推测“汩汩流出的”是什么呢?

请在7自然段横线上填写。

(2分)

3、         文中马丁路德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请你再写出一句有关信念的名言。

(3分)有志者事竟成。

4、         人生无常,又总是充满着挫折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倒,就能从黑暗走向光明。

那么请仿照第8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你对信念的生动描述。

(30字左右,5分)

六、教学运用题。

(20分)

请你以教过的一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体现“以学定教,以读为本”。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得                 。

2、《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      与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和          ,发展             。

3、课堂即时评价对            、           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           积累素材。

4、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和            两大类。

5、“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祖国语文,丰富           ,培养         ,发展思维。

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融式目标

 

2、自主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2、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3、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拼音“zc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2、某二年级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

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小制作作品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小制作作品展的愿望。

活动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作品,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

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制作的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把话说完整,把作品介绍清楚。

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作品”,推荐参加班级小制作作品展,为了本组的作品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

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

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全体学生   基本的语文素养

2、倾听   表达   交流   人际沟通   社会交往   合作精神

3、调控教学   激励学生   终结评价

4、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

5、理解和运用   语言的积累   语感

6、原有的经验   新旧知识经验间   建构   主体已有的经验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融式目标是指在每一点目标中实现二维乃至三维交融,而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明显提示语的目标叙写方式。

2、“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分)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分)

2、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1)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每点3分)

3、

(1)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3)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阅读。

(各2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2分)

(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活动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综合性课程,而语文活动课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课型。

(2分)(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2分)(4)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整合。

(2分)

2、答题要点:

(1)不认同这种观点。

(2分)

(2)《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

(2分)(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2分)(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准确把握拼音教学的“标高”;

(2)采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3)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4)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认读实践的有效性。

(各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评述要点:

(1)辩论这种组织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3)在辩论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4)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各3分)

2、答题要点:

(1)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

(2)学生充分发挥了交际主体作用;(3)教师在示范中指导倾听、表达、应对等方法,引导学生大方、文明地交往,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教学层层推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了多个回合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各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