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955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长沙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沙市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1

一、发展基础1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

2.结构调整取得实效2

3.城市形象整体提升2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3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3

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3

二、阶段特征4

1.综合实力提升期5

2.转型发展攻坚期5

3.城市功能完善期5

4.社会建设关键期5

三、发展机遇6

1.总体有利的宏观环境6

2.一江两岸的发展机遇6

3.不断强化的区位优势7

4.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7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奋斗目标8

三、战略原则11

1.坚持以人为本11

2.坚持“两型”引领11

3.坚持产业支撑12

4.坚持创新驱动12

第三章加速转变发展方式12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2

1.金融商贸区12

2.文化创意区13

3.省府商务区13

4.“两型”示范区14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4

1.健全产业体系14

2.建设重大项目15

3.提高工作水平15

三、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16

1.节能环保16

2.电机制造17

3.其它产业17

四、积极扩大社会投资17

1.保持投资合理增长17

2.调整优化投资结构17

3.积极扩大民间投资18

第四章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18

一、加快重点板块建设19

1.打造长沙外滩19

2.提升北部老城19

3.建成省府新区20

4拓展融城核心20

二、提升综合承载功能20

1.完善综合交通网络20

2.健全公共配套设施21

3.积极建设“数字天心”21

三、建设宜居宜业城区22

1.改进区域景观格局22

2.优化城市人居环境22

3.加强城市精细管理23

4.切实加强社区建设24

第五章积极推动改革开放24

一、纵深推进综合改革24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4

2.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25

3.推进要素市场改革25

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25

1.实施对外开放战略25

2.切实抓好招商引资26

3.积极开展经济协作26

三、积极培育创新人才27

1.健全创新机制27

2.培育创新人才27

3.营造创新氛围28

第六章努力建设幸福家园29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9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30

三、提高医疗卫生水平30

四、强化公共安全管理31

五、积极培育生态文明32

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3

七、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34

第七章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36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6

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36

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37

第八章建立健全保障措施37

一、抓好规划实施38

二、加强规划协调38

三、强化规划督察38

四、注重规划考核39

结束语39

 

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天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战胜突如其来的冰冻灾害,紧紧围绕建设“富强天心,和谐天心”和“创业兴发展,三年新跨越”奋斗目标,始终突出“攻坚创业年、推进增长年、提质增效年”发展主题,坚持不懈抓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以人为本促和谐,圆满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十一五”是天心区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走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五年,更是发展充满活力、社会充满生机的五年。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位居长沙市五区第二。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5.7%(按可比价格计算);规模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29.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33亿元,年均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3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28.68%。

2、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十一五”以来,全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两型”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0.8:

33.4:

65.8调整为0.4:

39.3:

60.3。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41.6%,高新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对区域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

3、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19亿元,道路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六纵六横”骨干交通网络格局形成。

南湖片区整体改造全面推进,全区改造棚户区91万平方米。

新开铺污水处理厂竣工使用,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同步配套,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打造了风景宜人的湘江风光带,完成了省府景观中轴线和“三馆一中心”建设,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加快古潭街、坡子街、太平街、白沙路等特色街巷建设和改造,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城市文化特色更加彰显。

大力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城市运转更加协调有序。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十一五”实际到位资金13.24亿美元,成功引进了保利集团、北京华远、上海绿地等战略投资者,建设了华远金外滩、保利南湖广场、长沙电机和友阿奥特莱斯购物公园等一批带动能力强、城市形象好、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卫生医疗、社区建设、文明创建、法治天心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法治区(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政务公开示范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全省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单位”等3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6、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0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73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元,年均增长18%。

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

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289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002人;城镇居民医疗登记参保13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参保人员社保待遇逐步提高,退休人员五年人均增加退休养老金478元/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五年来,天心发展的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在“十二五”着力克服和解决:

一是承载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不多。

随着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加速推进,天心区72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明显制约重大项目的引进和优质产业的布局,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连续多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后,区域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支撑结构转型的产业层次不高。

天心区的产业仍然处于低质化阶段,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行业、缺乏有高附加值的先进产业,支撑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建安地产和传统商贸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型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体现城市品位的建设个性不强。

天心区是山水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但城市建设的整体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没能很好地融合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标志性建筑不多、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新。

在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机遇面前,我们抢抓机遇的意识仍然不强、手段仍然不多,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的力度不够,在人才引进储备、智力层次结构、环境氛围营造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二、阶段特征

综合分析“十一五”的发展基础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天心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呈现出以下趋向和主要特征:

1、综合实力提升期。

“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蓄积了强大势能,“十二五”将是天心区顺势而为、大有作为的利好时期,是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动全面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是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区域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战略机遇期。

2、转型发展攻坚期。

初级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是天心过去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急需调整,必须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积极改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全面认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城乡结构转轨、社会格局转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3、城市功能完善期。

这些年,天心区大力实施“提质繁北,拓城兴南”发展战略,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步伐,加大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基础不配套、产业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特别是南部新城区,产业覆盖率低,单位面积产出和贡献率不高。

“十二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繁荣现代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4、社会建设关键期。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不够完善,不同群体利益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流动人口增多,各种社会矛盾将呈现多发态势。

注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重视社会体系的培育、建设,着力健全社会保障网、社会安全网、社会服务网,及时化解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是“十二五”的基本方向。

三、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天心区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1、总体有利的宏观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全球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趋势总体向好,工业化和城镇化动力依然强劲,为我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必要保证。

从省市看,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城市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环境。

从全区看,解放垸调规、大托机场搬迁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困扰我区发展的重点制约因素有望得到彻底解决,为我区持续发展释放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机遇。

2、一江两岸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市委提出“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思路,全力加快“一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把湘江两岸打造成为长沙最美丽的城市景观带、最繁华的经济区、最完善的功能区,大力推动长沙发展由“五一路时代”走向“湘江时代”。

天心区作为“湘江服务功能轴”的最核心地带,既有地域优势,也有发展基础,将获得诸多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3、不断强化的区位优势。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轻轨的加速向南延伸,天心区与湘潭、株洲正加速无缝对接。

大河西先导区加快建设,湘府路大桥、南湖路过江隧道等多条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使河东、河西连接更加方便。

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沪昆高铁加快建设,长沙铁路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尤其是天心区处于长沙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轴两带”(湘江服务功能轴、107国道综合发展带、湘府路综合发展带)的核心腹地,具有加快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

4、日益增强的内生动力。

通过这些年的大力投资和开发建设,天心区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产业不断壮大,区域的承载功能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消费发达、内需增强,全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激情更加高涨,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创先争优的精神更加饱满,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省“四化两型”的发展要求,紧扣全市“五化一率先”的战略部署,以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利益为根本,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战略,致力培育优势产业,稳定投资增长,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力争五年基本建成两型产业的核心区、全面小康的先行区。

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天心实际,我们将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力争基本建成“两型产业的核心区、全面小康的先行区”。

南拓西接:

就是要抓住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大河西先导区开发建设和“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连通大河西、对接长株潭的独特优势,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科学研判发展趋势,深度挖掘发展潜力,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不断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扩容提质:

就是要抓住长沙区划调整的机遇,把握产业扩张的规律,努力实现发展空间扩张、建成区面积扩大、工业园区扩容;继续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速度,确保稳定投资强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贡献率,不断提升城区的品质和形象,扩大城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总体目标:

按照“力争基本建成两型产业的核心区、全面小康的先行区”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长沙外滩、行政中心、文化高地、幸福家园”四大名片。

——长沙外滩。

就是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把湘江建设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要求,注重利用滨江临洲望岳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要求管理,全面加快从五一大道到解放垸26.5公里长的湘江东岸开发建设。

建设标志性城市景观,培育现代服务型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长沙标志景观的代表区、现代高端产业的集聚区、观光旅游休闲的首选区,真正成为富有湖湘文化特色、代表长沙未来形象、展示山水洲城魅力的长沙外滩。

——行政中心。

就是要强化省府意识,充分利用省府行政机关聚集的地缘优势,在完善基础设施中提升配套功能,在强化社会管理中创优工作生活环境,在创新发展理念中打造服务品牌,不断增强省府新区整合资源要素的聚集力、扩大对外影响的辐射力、提升服务发展的推动力,努力将天心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方便快捷的省会行政中心。

——文化高地。

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影响广泛等综合优势,努力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做实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贡献力,使文化建设继续保持全省率先、全国领先,为推进长沙城市国际化、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幸福家园。

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推动经济繁荣和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真正把天心区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完善、行政管理高效、民主氛围生动、文化品质先进、社会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公民意识高尚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区,成为人人向往、共建共享的幸福乐园和精神家园。

具体目标: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750亿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500亿元;实际到位外资力争突破18亿美元(五年累计)。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高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以上;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积极推动城市国际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承载功能日益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建成区人口达到60万。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更加科学,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建设总体目标是“跟上全国步伐、高于全市平均、优于其他城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幼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1%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8%以上;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衡化;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大幅提高。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三、战略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把经济建设与造福于民统一起来,把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不断实现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保障人的权利,充分调动全区人民建设美好天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在生活上更加幸福、在社会上更有尊严。

2、坚持“两型”引领。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综合配套改革为重要动力,以生态建设为主要途径,全面落实“两型”要求,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形成健康、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3、坚持产业支撑。

突出产业建设这根主线,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投入,以项目为支撑,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以产业发展的大提速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4、坚持创新驱动。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努力激活发展潜力。

第三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瞄准高端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发展层次,致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符合“两型”要求、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相对集中、产业聚集、打造特色的原则,以湘江大道、书院路和芙蓉南路三条“川字型”道路为基本发展轴线,重点培育壮大四大产业区,形成“三轴同驱、四区同兴”的产业发展布局。

1、金融商贸区。

该产业区范围主要包括南湖新城、北部棚改金融商务区和黄兴南路传统商贸区。

要着力加快棚户区改造,重点建设一批高端楼宇、地标建筑群和城市综合体等业态载体,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入驻,打造湘江“经济外滩”;大力引入企业总部进驻,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大力扶持传统商贸场所提质,加快引进新的商业项目,巩固区域性消费中心领先优势,努力将片区建设成为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2、文化创意区。

该产业区范围以新世纪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北至五一路,南至南湖路,东临芙蓉路,西临湘江。

强力推动旅游与消费、影视制作与数字动漫、歌厅演艺与音像出版等产业的兼容整合,促进关联企业的集聚配套,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产业集群,提升园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园区尚未开发的街巷、闲置楼宇和商务楼宇,加速引进创意设计、咨询策划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的贡献率。

3、省府商务区。

该产业区范围以省政府和天心区政府为中心,包括青园、桂花坪街道、新开铺街道和大托镇二环以南辖区在内的核心区域。

确立将其建设成为湖南省行政商务中心,着力推进为行政服务的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集中发展为行政服务与配套的总部经济、高档酒店业、商务会展业、中介服务等现代高端商务业,重点加强高档商务楼宇的建设与招商、加快“三馆一中心”的商业化开发利用、提高汽车6S产业街区的影响力,加快长沙南城的快速崛起,构筑以湘府路为核心、连通辐射大河西的长沙南部综合带。

4、“两型”示范区。

该产业区为三环线以南区域,主要包括天心工业园控规范围和大托镇。

其中东部工业园部分,重点加强工业楼宇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

北部现代物流园,以一力物流为核心,借助专用铁路线优势,整合周边物流项目,将其打造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性物流中心。

解放垸地区要以工业园扩张为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总部集群、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高档住宅、生态休闲酒店和会所等“两型”产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全面提高服务业增长质量、效益和水平,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健全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支持现有驻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金融机构,构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融资租赁、财务公司等在内的多样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引导商贸流通业功能结构、网络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初步实现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流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创建和申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博会展、文化演艺、休闲娱乐、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制造与销售产业、体育产业等七大文化产业。

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结合改造和整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建设集物流运输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多式联运及期货交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着力推进地产开发,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强化重点区域开发规划控制,合理配置商住开发比例,建设一批智能化5A级高档商务楼宇;着力引进知名地产开发企业,提升商品房地产开发档次与品质,提高单项地产项目开发规模。

2、建设重大项目。

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全力推动华远金外滩、保利南湖广场、天城绿地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3个以上投资过20亿元,面积过50万平方米,集酒店、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产业聚集平台。

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大力推进太平历史街区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步行商业街、民俗名食街、酒吧文化街等街区产业提质,逐步实现由特色名街向经济强街转变。

加快商贸酒店项目建设,坚持把商贸酒店项目作为集聚人气、促进消费的重要平台,推进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五江商业广场等商贸项目和广州白天鹅、凯莱等酒店项目建设,促使悦方购物中心等加快建设早日竣工营业,力争引进数家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努力把天心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消费中心。

3、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编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完善项目推进责任制度,发挥规划在结构布局、集约利用资源、指导重要特色服务业区块发展和形成服务业集聚优势中的作用,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实现合理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完善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在区财政中设立第三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扶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重大课题研究等;积极向上协调用地指标,统筹安排服务业发展用地,在旧城改造中,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留足服务业发展用地空间;对产业带动力强、符合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鼓励类的大型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