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920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

弘德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3分)

1.针对经济危机下“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措施有:

①社会救济,以工代赈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③整顿银行,统制货币④限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竞选首相的口号是:

“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这一口号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凯恩斯革命”B.“经营者革命”C.“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社会保障”

3.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

“我们可以炸鱼吃了!

”老婆说:

“没有油啊!

”伊万说:

“那就煮!

”老婆说:

“没有柴啊!

”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

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5、1929-1933年美、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下表反映了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沉重  ②经济危机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这种现象说明了:

()

A、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8、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征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取消自由贸易D.强制劳动制度

9.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不但没有受到工人和农民的反对,反而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这表明()

A俄国不存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B新经济政策和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C.广大工人和农民不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要恢复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

10、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经济始终存在的问题是:

()

A、对外扩张包袱过重B、国民经济军事化问题严重,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个人崇拜严重D、高科技产业毫无进展

11.一位俄国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不包括()

A.大力发展国营企业B.整顿财政金融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1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A.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B.拓展经济活动的领域

C.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D.强化安全生产的责任

13.下表为1953~1985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76~1982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主要是()

年份

1953~1963

1964~1975

1976~1982

1981~1985

国民收入

4.8

4.4

4.3

3.0

劳动生产率

6.8

5.1

3.4

3.1

国民生产总值

7.2

5.2

4.1

3.1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勃列日涅夫时期军备竞赛加剧

C.赫鲁晓夫改革失败D.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14.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

“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美国这一现象出现在()

A.美国独立战争后B.罗斯福新政后C.“大危机”爆发后D.二战后

15.罗斯福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于()

A.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先河

C.平衡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D.保障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16.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推行集体农庄制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7.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恢复工业生产C.调整农业政策D.实行社会救济

18.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

A.从根源上消除了经济危机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斯大林模式

20.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21、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2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3、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A.实行粮食税B允许自由贸易C.恢复私人小企业D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24、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绝对过剩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一面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③④

25、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说:

“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后来实施的新政“新”在()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国民经济军事化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大力发展科技

26、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

其主张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垄断经济

2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主张通过鼓励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28、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有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发展经济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④企业经营中推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9、“经营者革命”指的是()

A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B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

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

30、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31、下列不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的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推行新经济体制

C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32、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3.“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

义制度的确立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34.2007年9月以来美国

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D.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35、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B。

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得到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D。

得到美国人民的拥护

36.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

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3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3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  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 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9.罗斯福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其理由是()

A.建立美国,创立民主制度B.实施新政,挽救民主制度

C.领导内战,维护国家统一D.抗击德国,取得二战胜利

40.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①实行国有化②制定经济计划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④利用政策调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1.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B、 缓解了社会矛盾

C、 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 扩大了社会消费

42.右图漫画反映的含义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斯大林时期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勃列日涅夫时期美苏争霸D、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

4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A、 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B、 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C、 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D、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二、材料题:

44.(19分)经济体制只有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同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3分)

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3分)

材料二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

(6分)

材料4:

1935年,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险法》,其中内容有: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受抚养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对贫困的盲人实行财政资助……”

——引自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3)材料4中涉及福利救济制度的措施有哪些?

(3分)其作用怎样?

(4分)

45.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

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国家的现代功能包括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经济服务等,现代国家职能就是纠正市场失灵,促进国家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国家都大幅度扩张了国家管理功能……——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

(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苏联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变化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发挥国家和市场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

(3分)

(4)以上不同社会制度经济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

46、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请回答:

(1)上面四位历史人物中在苏联历史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12分)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结果如何?

(4分)

(3)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觉得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

弘德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检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D6-------------10CBABB11-------------15ACBCB

16------------20ADBDD21-----------25ACDCC26-------------30ABABD

31------------35DBBAB36------------40BBCBA41-------------43CBC

二、材料题

44、(本题共19分)

(1)政策:

新经济政策(3分)

特点: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或利用市场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3分)

(2)

制定经济计划;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建立福利国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6分)

(3)措施: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残疾、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社会保险法

(3分)。

(答出三点即可)

作用: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防止了社会动荡,避免了国家法西斯化,开创了福利资本主义的先河(4分)

45、(本题共17分)

(1)新经济政策。

(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2分)

(2)变化: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分)

影响:

(6分)

积极(成效):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37年工业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

④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3)使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组织制度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3分)

(4)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与生产力相适应;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分)

46.(共21分)

(1)列宁:

领导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通过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6分)

斯大林:

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2分)

赫鲁晓夫:

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率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分)

戈尔巴乔夫:

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分)

(2)侧重点分别是农业和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有一定成效,但最后失败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4分)

(3)高度集权;赫鲁晓夫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