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85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

6蝙蝠和雷达

课题

蝙蝠和雷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

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课件出示2)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

(板书:

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

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课件出示3)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

“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

“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5)

提示:

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

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设计意图:

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6)

【设计意图:

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

蝙蝠揭开躲避障碍荧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iékēxuéjiàshǐyánjiū

()()()()

三、仿写句子。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ānjiēbìzhànɡpínɡ

二、飞蛾科学驾驶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课件出示8)

蚊子系着驾驶研究苍蝇证明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

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

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1.学生自学。

2.检查:

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

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

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

把表格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9)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

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

三次试验证明-------(课件出示10)(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

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

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课件出示11)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

(教师板书:

蝙蝠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课件出示12)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

师1、3生2、4。

5.问: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

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

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

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

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课件出示13)(教师板书:

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课件出示14)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设计意图:

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作业巩固(课件出示15)

表演题:

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

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

内容

    6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反射耳朵

天线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件出示16)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饿()蝇()揭()

朗()蛾()绳()渴()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答案】

一、读书郎朗读饥饿飞蛾苍蝇草绳揭开口渴

二、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三、1.设问2.比喻3.比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

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

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

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

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

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

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èngmínghéngshùlìjíkēxué

()()()()

二、精挑细选。

1.竖坚:

()立()强

2.锐悦:

敏()喜()

3.幅蝠:

篇()蝙()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黑;很暗。

()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是一个反问句。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是一个设问句。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这是一个疑问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配合起来探路的。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六、重点段落品析。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打开——(   )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横竖立即科学

二、1.竖立坚强

 2.敏锐喜悦

3.篇幅蝙蝠

三、1.漆黑

2.横七竖八

四、1.×2.×3.√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2.眼睛嘴和耳朵3.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

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6、《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

难点:

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

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

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

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

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

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

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

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积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

接着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

然后合作探究:

“蝙蝠是怎么探路的?

”再谈一谈“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最后,拓展练习,培养创新精神: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

”这一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同时介绍了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1.教学效果(思效)。

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然后对学生提出质疑:

蝙蝠和雷达,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把它们连接起来是为什么呢?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设计表格,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

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同桌合作理一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学生得到了主动、全面的发展。

2.教学收获(思得)。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

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然后表达自己思考的所得。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

我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如:

抓住“无论……即使……也……”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紧扣“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引导学生从咬文嚼字、品词品句中体会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3.不足之处(思失)。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课下来,既令我欣慰,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

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