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题m.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80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复习题m.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数据库复习题m.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数据库复习题m.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数据库复习题m.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数据库复习题m.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库复习题m.docx

《数据库复习题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复习题m.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库复习题m.docx

数据库复习题m

一、选择题

1、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能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A)。

A.实体B.实体集C.字段 D.记录

2、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C)。

A.实体B.实体标识符C.属性D.关键码

3、层次模型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是(B)。

A.每个结点均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父结点B.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

C.不能有结点无父结点D.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4、采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C)。

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5、关系数据模型(D)。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

1联系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

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

n联系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6、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A)。

A.概念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B.概念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内模式改变,概念模式不变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7、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指(C)。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8、数据库(DB)、DBMS、DBS三者之间的关系(B)。

A.DB包括DBMS和DBS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D.DBS与DB和DBMS无关

9、数据库系统中,用(D)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B.存储模式C.内模式D.概念模式

10、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A)描述,它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A.外模式B.存储模式C.内模式D.概念模式

11、数据库系统中,物理存储视图用(C)描述。

A.外模式B.用户模式C.内模式D.概念模式

11、数据库系统达到了数据独立性是因为采用了(D)。

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射

13、下列语言中,不是宿主语言的是(C)。

 A.C   B.FORTRAN   C.SQL   D.COBOL

14、数据库系统中,负责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定义和修改的人员是(A)。

A.数据库管理员   B.专业用户   C.应用程序员   D.最终用户

15、数据库系统中,使用专用的查询语言操作数据的人员是(B)。

A.数据库管理员   B.专业用户   C.应用程序员   D.最终用户

16、数据库系统中,使用宿主语言和DML编写应用程序的人员是(C)。

A.数据库管理员  B.专业用户   C.应用程序员   D.最终用户

17、当关系由多个侯选码时,则选定一个作为主码,但若主码为全码时应包含(D)。

A.单个属性B.两个属性C.多个属性D.全部属性

18、在基本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行列顺序有关   B.属性名允许重名    

C.任意2个元组不允许重复 D.列是非同质的

19、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是(D)。

A.并、交、差、笛卡儿积、除法  B.并、交、选取、笛卡儿积、除法

C.并、交、选取、投影、除法   D.并、差、选取、笛卡儿积、投影

20、4元关系R为:

R(A,B,C,D),则(C)。

A.πA,C(R)为取属性值为A,C的两列组成

B.πA,C(R)为取属性值为1、3的两列组成

C.π1,3(R)和πA,C(R)是等价的

D.π1,3(R)和πA,C(R)是不等价的

21、δ3<'2'(S)表示(B)。

A.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3的值小于第二个分量的元组

B.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三个分量的值小于’2’的元组

C.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三个分量的值小于第二个分量的元组

D.δ3<'2'(S)是向关系垂直方向的运算

22、R为4元关系R(A,B,C,D),S为三元关系S(B,C,D),R与S全连接成的结果集是(C)元关系。

 A.4   B.3   C.7   D.6

23、R为4元关系R(A,B,C,D),S为三元关系S(B,C,D),R与S自然连接成的结果集是(A)元关系。

A.4   B.3   C.7   D.6

24、关系模式S(A,B,C,D)代数中的δ3<'2'(S)等价于(A)。

A.SELECT*FROMSWHILEC<'2'   B.SELECTB,CFROMSWHILEC<'2'

C.SELECTB,CFROMSHAVINGC<'2'   D.SELECT*FROMSWHILE'3'

25、笛卡尔积是(B)进行运算。

A.向关系的垂直方向 B.向关系的水平方向

C.即向关系的水平方向也向关系的垂直方向

D.先向关系的垂直方向,然后在向关系的水平方向

26、自然连接是(B)进行运算。

A.向关系的垂直方向   B.即向关系的水平方向也向关系的垂直方向

C.向关系的水平方向D.先向关系的垂直方向,然后在向关系的水平方向

27、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

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C)。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28、在关系R(R#,RN,S#)和S(S#,SN,SD)中,R的主码是R#,S的主码是S#,则S#在R中称为(A)。

A.外码B.候选码C.主码D.超码

29、设学生关系模式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成绩、专业),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C)。

A.姓名   B.学号,姓名   C.学号   D.学号,姓名,年龄

30、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

A.更新视图B.查询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表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31、设关系模式R(U,F),U为R的属性集合,F为U上的一种函数依赖,则对R(U,F)而言,如果X→Y为F所蕴涵,且ZU,则XZ→YZ为F所蕴涵。

这是函数依赖的(D)

A.传递律   B.合并规则   C.自反律   D.增广律

32、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

Y,则(B)。

A.Y函数依赖于XB.Y对X完全函数依赖C.X为U的候选码D.R属于2NF

33、XAi成立是XA1A2…Ak成立的(C)。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4、设一关系模式是:

运货路径(顾客姓名,顾客地址,商品名,供应商姓名,供应商地址),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C)。

A.顾客姓名,供应商姓名;  B.顾客姓名,商品名

C.顾客姓名,商品名,供应商姓名 D.顾客姓名,顾客地址,商品名

35、关系模式学生(学号,课程号,名次),若每一名学生每门课程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每一名次只有一名学生,则一下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学号,课程号)和(课程号,名次)都可以作为候选键  B.关系模式属于第三范试 

c.只有(学号,课程号)能作为候选键D.关系模式数据BCNF

36、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C)。

A.提示式SQLB.多用户SQLC.嵌入式SQLD.解释式SQL

37、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C)。

A.范式   B.模式设计   C.数据依赖   D.数据完整性

38、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结果是(B)。

A.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B.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

C.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D.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物理结构

39、不允许任何其他事务对已锁定目标再加任何类型锁的锁是(A)。

A.共享锁B.排它锁C.共享锁或排它锁D.以上都不是

4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

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数据字典、视图、数据库后备副本B.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日志文件

C.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D.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

二、填空题

1、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是   数据结构化   。

2、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三个主要缺陷是  数据的冗余度高    、   数据的不一致性 和   数据的联系弱    。

3、   物理数据独立性   是指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

4、  逻辑数据独立性    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尽量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

5、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主要包括    数据完整性控制  、   数据安全性控制  、   数据库的恢复  和  并发控制    。

6、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相比较数据的冗余度   低   ,数据共享性   高   。

7、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8、根据不同的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分为    层次型  、  网状型   、  关系型   和面向对象型。

9、数据模型应当满足  比较真实地描述现实世界   、  容易为人所理解    和   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三方面的要求。

10、现实世界中,事物的个体在信息世界中称为  实体    ,在机器世界中称为   记录   。

11、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每一个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   属性   ,在机器世界中称为 字段(数据项)     。

12、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  码    。

13、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是   物理数据描述   和  逻辑数据描述    。

其中    物理数据描述  是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   逻辑数据描述   是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14、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    域  。

15、两个不同实体集的实体间有    一对一  、   一对多  和  多对多  三种情况联系。

16、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概念模型  ,最著名、最为常用的概念模型是  ER模型    。

17、常用的结构数据模型有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和   关系模型   。

1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含数据结构、   数据操纵  和    完整性约束  三部分。

19、在E-R图中,用    方框  表示实体类型;用   菱形   表示联系类型;用   椭圆   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20、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层次模型    。

在该模型中,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间的联系是   一对多   。

21、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网状模型    。

22、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关系模型   。

23、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  外模式   、 内模式   和   内模式   三级。

24、DBMS提供了  三级模式    和   两级映象   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型中,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外模式(用户模式、子模式)   ;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概念模式(模式)    ;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内模式    。

26、数据独立性是指   应用程序   和   数据   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27、数据独立性分成   逻辑   独立性和   物理   独立性两级。

28、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    DML(数据操纵语言)  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检索和更新等操作。

29、数据库系统(DBS)是由   数据库   、  硬件   、   软件   、和  数据库用户    四部分组成。

30、DBS中最重要的软件是   DBMS   ;最重要的用户是   DBA   。

31、采用了   数据库   技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DBS。

32、数据库用户分为四类,分别是   DBA   、  专业用户   、  应用程序员   和  最终用户    。

33、DBS中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定义和修改的人员,称为  DBA    ,使用宿主语言和DML编写应用程序的人员,称为   应用程序的人员   ,使用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人员,称为   最终用户   。

34、数据库管理员DBA与DBMS的界面是  数据库模式    ;专业用户与DBMS的界面是   数据库查询   。

35、应用程序员与DBMS的界面是  子模式   ;最终用户和DBMS的界面是   应用界面   。

36、关系模型由  关系的数据结构    、   关系的操作集合  、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三部分组成。

37、关系的完整性分为   实体完整性   、  参照完整性   、   用户定义完整性  三类。

38、关系代数运算中   并   、   差  、  笛卡儿积   、  投影   和   选择   是5个基本关系运算,其他运算可以从基本的运算中导出。

39、关系代数的连接运算中当θ为“=”的连接称为    等值连接  ,且当比较的分量是相同的属性组时,则称为   自然连接   。

40、关系运算主要有   关系代数运算   、   元组演算  、  域演算   三种,在关系的表达能力上   等价的   是可以相互转换。

41、SQL语言的功能包括   数据查询   、   数据操纵  、   数据定义  和   数据控制   。

42、SQL以同一种语法格式,提供   自含式   和   嵌入式   两种使用方式。

43、关系数据库是以   关系模型   为基础的数据库,利用   关系   描述现实世界,一个关系既可以描述  一个实体及属性    ,也可以描述   实体之间的联系   。

44、在关系数据库中,二维表称为一个   关系   ,表的每一行称为   元组   ,表的每一列称为  属性    。

45、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  静态约束   和   动态约束   两类。

46、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数据依赖   、  范式   和  模式设计方法    。

其中   数据依赖   起着核心的作用。

54、X→Y是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在当前值r的两个不同元组中,如果X值相同,就一定要求  Y值也相同    。

也就是说,对于X的每一个具体值,都有  Y唯一的具体值    与之对应。

55、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   从F中的函数依赖也能够推出X→Y   ,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   F逻辑蕴涵X→Y   。

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F的闭包(函数依赖的闭包)  ,记作  F+   。

三、名词解释

1、域、关系、元组、属性

答:

域: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关系:

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R(D1,D2,…,Dn)

元组: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

属性:

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模式、内模式、外模式

答:

(1)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研究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2)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3)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3、候选码、主码、外码

答:

候选码: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key)。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key)。

外部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Foreignkey),简称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relation),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relation)。

关系R和S可以是相同的关系。

4、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

答:

函数依赖:

设R(U)是一个关系模式,U是R的属性集合,X和Y是U的子集。

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如果r中不存在两个元组,它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同,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同,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

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

传递依赖:

在关系R(U)中,如果XY(YX),YX,YZ,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

四、SQL语言

(一)设学生-课程数据库有如下关系表,请用SQL完成下面的查询及数据操纵

STUDENT(SNO,SNAME,SEX,BIRTHDAY,ADDRESS,TELEPHONE);

//学生(学生号,学生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COURSE(CNO,CNAME,LHOUR,CREDIT);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

SC_SCORE(SNO,CNO,GRADE);

//学生选课(学生号,课程号,成绩)

1、查询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生表的投影)

SELECTSNO,SNAME,SEX,BIRTHDAYFROMSTUDENT;

2、查询所有女生的学号、姓名及家庭住址;(学生表的选择)

SELECTSNO,SNAME,ADDRESSFROMSTUDENTWHERESEX='女';

3、查询1980年以前出生的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生表的选择与投影)

SELECTSNO,SNAME,SEX,BIRTHDAYFROMSTUDENTWHEREBIRTHDAY<'1980-01-01';

SELECTSNO,SNAME,SEX,BIRTHDAYFROMSTUDENTWHEREYear(BIRTHDAY)<1980;

4、查询1979年到1981年出生的学生姓名、性别及出生日期;

SELECTSNAME,SEX,BIRTHDAYFROMSTUDENTWHEREBIRTHDAYBETWEEN'1979-1-1'AND'1981-12-31';

SELECTSNAME,SEX,BIRTHDAYFROMSTUDENTWHEREYear(BIRTHDAY)BETWEEN1979AND1981;

5、查询所有姓李学生的学号,姓名,住址,电话;(模糊查询)

SELECTSNO,SNAME,ADDRESS,TELEPHONEFROMSTUDENTWHERESNAMELIKE'李%';

6、查询所有不姓李学生的学号,姓名,住址,电话;(模糊查询)

SELECTSNO,SNAME,ADDRESS,TELEPHONEFROMSTUDENTWHERESNAMENotLIKE'李%';

7、查询计算机系所开课程(课程号以CS开头)的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数;(模糊查询)

SELECTCNO,CNAME,CREDITFROMCOURSEWHERECNOLIKE'CS%';

8、查询至少选修一门计算机系课程的女生的姓名;

SELECTDISTINCTSNAMEFROMSTUDENT,SC_SCORE

WHERESTUDENT.Sno=SC_SCORE.SnoANDCNOLIKE'CS%'ANDSEX='女';

9、查询学生选修课程的成绩:

学生名,课程名,成绩;(连接查询)

——学生名--STUDENT表中;课程名_COURSE;成绩:

SC_SCORE;——涉及了多张表,表的连接

SELECTSNAME,CNAME,SCOREFROMSTUDENT,COURSE,SC_SCORE

WHERESTUDENT.SNO=SC_SCORE.SNOANDSC_SCORE.CNO=COURSE.CNO;

10、查询学生选修课程总分(SUM(SCORE))和课程数(COUNT(*));(统计查询)

——统计:

聚集函数;GROUPBYSNO;——成绩表:

SC_SCORE

SELECTSNO,SUM(SCORE),COUNT(*)FROMSC_SCOREGROUPBYSNO;

11、分别统计男、女生的人数;(统计查询)

——使用聚集函数就要用GROUPBY;检索的结果列只能出现聚集列与GROUPBY后出现的列;

SELECTSEX,COUNT(*)FROMSTUDENTGROUPBYSEX;

12、按课程统计每门课程的平均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统计查询)

SELECTCNO,AVG(SCORE),SUM(SCORE),MAX(SCORE),MIN(SCORE)FROMSC_SCOREGROUPBYCNO;

13、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和总分;(统计查询)

SELECTCNO,COUNT(CNO),MAX(SCORE),MIN(SCORE),SUM(SCORE)FROMSC_SCOREGROUPBYCNO;

14、统计学生表中的最大出生日期,最小出生日期;(统计查询)

SELECTMAX(BIRTHDAY),MIN(BIRTHDAY)FROMSTUDENT;

15、查询李民选修课程的总成绩;(统计查询)

SELECTSNAME,SNM(SCORE)FROMSTUDENT,SC_SCORE

WHERESTUDENT.sno=sc_SCORE.snoANDSNAME='李民'

GROUPBYSNAME;

16、查询李民选修课程的总成绩、平均成绩、选修的课程数(统计查询)

SELECTSNAME,sum(SC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