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3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2.docx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2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一) 唐代诗歌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8分)

一、初盛唐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岘山怀古

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①,尚想卧龙图②。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 ①堕泪碣:

堕泪碑。

晋羊祜做襄阳太守时,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

羊祜病卒,襄阳百姓在岘山建碑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此碑即被人称为“堕泪碑”。

②卧龙图:

指诸葛亮的谋略。

此处专指《隆中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答:

(2)请赏析“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两句。

(5分)

答: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岘山前贤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前贤逝去而自己不被理解、有志难伸的孤独感。

(2分)诗人来到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他们一个是清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守,一个是足智多谋的丞相,而现在,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自己虽也想和他们一样建功立业,但没有人理解、重用自己。

踌躇在先贤生活过的地方,诗人不禁生出一种孤独感。

(4分)

(2)远处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住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2分)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野树”“苍烟”“晚气”等意象,表现了忧愁孤独之感。

(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陇头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

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边疆事务。

(2)用对比(反衬)手法。

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的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曲江对酒①

杜 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②霏微,迷蒙的样子。

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

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

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1分)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1分)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而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3分)

(2)“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3分)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 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

(5分)

答:

(2)简析诗歌颈联的妙处。

(6分)

答:

参考答案:

(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做铺垫。

(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

—————

—————————————————————

初唐诗歌简介

初唐受南朝文风影响较大,隋唐之际的王绩善写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诗,风格清新朴素,为盛唐田园诗的先驱人物。

唐太宗及其大臣们的文学主张比较务实,反对浮华,但在创作中绮丽之风与通脱朴实并存。

到了武后时期,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挺出,他们才调纵横,气象宏阔,改造了宫体诗,声律及风骨兼有的唐诗正式形成。

初唐时张若虚、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等也是杰出代表人物。

盛唐诗歌简介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全盛时代。

天宝以前,奋厉无前、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

(1)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边塞诗派。

他们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

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

代表诗人还有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

(2)有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等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

他们描写山川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使晋宋以来形成的山水诗更加丰富,描写技巧上有所发展。

这一派的诗人还有常建、祖咏、裴迪、丘为、崔曙、綦毋潜等。

(3)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4)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

二、中晚唐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秋雨夜眠[注]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分)

答: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6分)

答:

参考答案:

(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待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2)颔联:

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

颈联:

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尾联:

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清静淡泊。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遣悲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1)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2)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1)请赏析第二联。

(5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写出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的凄哀之情,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诗人寂寞无聊的悲凉。

(2)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龄老大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 ①屈突陕:

人名。

②刘长卿:

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

③乡:

通“向”,窗户。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试简要分析。

(5分)

答:

(2)诗人“酬屈突陕”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诗刻画了一位身有疾病、处境困窘、厌倦官场、思乡不得的诗人形象。

(2)①贫困交加,寻人倾诉;②仕途不顺,排解忧愁;③同病相怜,忧愤同情。

(每点2分)

—————

——————————————————————

中唐诗歌简介

国家局势的突变使中唐的诗歌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

诗歌主题从描写理想境界转向反映社会现实,诗歌手法从幻想、虚构和夸饰转向严格的写实,写作方式从随意挥洒转向刻苦锻炼,艺术风格从高华飘逸转向朴实深沉。

中唐前期,士人的心态萧瑟衰飒,大量诗歌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心情,诗风清雅高逸。

诗人有以钱起、卢纶等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还有以写山水诗歌见长的韦应物、刘长卿,有注重反映现实民生的新乐府先驱诗人元结、顾况,也有善写边塞诗的李益。

中唐后期,一大批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了强烈的现实关怀,诗歌也呈现出旺盛的创造力,出现“诗到元和体变新”的局面。

有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诗派”,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

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一格。

晚唐诗歌简介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种种矛盾日益激化,兵连祸结,社会动荡。

晚唐士人对国事日非深感忧虑,对唐王朝的中兴无望深感失落,这种衰世之象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唐诗更多地转向了对日常人情、男女情爱这些精神世界的一般内容的表现,抒情基调以感伤低回为主,呈现出幽微细腻、沉迷绮艳、清丽淡远、怨刺讥弹等主要表现风格;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发展了中唐以来的苦吟诗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婉艺术取向;同时也流露出注重平淡,讲求意味的倾向。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二) 宋代诗词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8分)

一、北宋诗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清平乐

晏 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5分)

答:

(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答:

参考答案:

(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2分)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意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把主人公的惆怅之情表现得更为突出。

(3分)

(2)①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

(1分)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

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

(2分)②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1分)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惆怅难言。

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

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

(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与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诗把秦淮夜景表现得明丽优美,温馨动人。

(3分)开头两句写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

中间四句写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朱箔紫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

(2分)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独泊孤舟时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乡愁。

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再加上正值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独泊孤舟,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思想感情3分,简要分析3分。

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5分)

答:

(2)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

请说明理由。

(6分)

答:

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2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2分)

(2)(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好。

(2分)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在,诗社亦凋,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分)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好。

(2分)日光穿过竹林,竹子原本翠绿的颜色因耀眼的阳光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照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借景抒情,以抒发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

(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踏莎行[注]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其中,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两种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2)“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5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达了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②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①孤身飘零之恨;②贬谪不遇之恨;③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一点给1分,二点给3分,三点给5分)

—————————

——————————————————

北宋诗词简介

北宋诗人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他们比唐人更多地运用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得诗歌的意象自然亲切、意脉流动顺畅、意境平和冲淡;又将生僻语词、典故及特异句式引入诗中,使得作诗成为诗人比赛学问和机智的工具,诗歌变得更精致,更含蓄。

著名诗人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苏舜钦、梅尧臣等。

由于受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影响,宋词的正宗依然是吟风弄月、儿女情长。

北宋庆历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面都出现了飞跃发展,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词人,其中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柳永尤为出色,而苏轼的成就尤其卓越。

北宋词人,从柳永、二晏、周邦彦、姜夔到吴文英等,恪守词的传统,使词的形制更丰富、语言更精练、意境更深婉、风格更细腻、音律更精美,保持了词家本色。

苏轼则异军突起,以其雄大才气开创了词的新境界。

他打破了词的题材限制,把“诗言志”的传统引入词中,而且把散文句式用在词里,使词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技巧更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人词的面目。

—————————————————————————————————————

二、南宋诗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 ①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6分)

答: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幅巾”“藜杖”描绘了诗人出游的装束;“北城头”“卷地西风”交代诗人出游的地点、时间;“卷地西风”渲染肃杀凄凉的氛围;“满眼愁”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全联照应题目,点明题旨。

(2)秋景肃杀之愁;山河沦丧之愁;身世遭际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

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

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6分)

答:

(2)“晓风残月”这一意象曾出现在我们学过的哪首作品中?

它和本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5分)

答:

参考答案:

(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2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

(1分)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1分)

(2)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1分)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

(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5分)

答: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概括作答。

(6分)

答:

参考答案:

(1)“破纸窗间自语”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2)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词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

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

(5分)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惊”字用得最好。

(1分)“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1分)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2)①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1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1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1分)②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

(1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1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1分)

———————

————————————————————

南宋诗词简介

南宋自立国起就始终面临外敌不断入侵的局面,许多文人目睹了惨烈的战争,亲历了艰辛的流亡,亲身体验了百姓的苦难,因此,慷慨悲歌、苍凉悲壮成为他们笔下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悲怆激愤的情调。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成就突出的诗(词)人,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姜夔、吴文英等。

其中,陆游和辛弃疾分别代表了南宋诗与词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南宋灭亡之际,涌现出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他们的诗篇历来是激励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