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1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docx

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

湖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1)

梭伦改革

1.(2015·湖南衡阳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是如何破除贵族的寡头专政的?

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2)材料二诗中“两个阶级”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9分)

【考点】梭伦改革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梭伦改革中对贵族打击方面的内容来回答;第二小问,首先明确“他们”指平民,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指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平民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赋予平民选举权。

(2)第一小问,根据梭伦改革的背景阶级矛盾激化,可知两个阶级指贵族和平民;第二小问,根据梭伦改革的内容,从梭伦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概括特点及表现。

【答案】

(1)破除: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动摇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2分)

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4分)

(2)阶级:

贵族和平民。

(1分)

特点及表现:

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政治专权,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中庸性——调解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8分)

大化改新

1.(2015·湖南益阳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

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产生的影响。

(7分)

【考点】

(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文明传入日本,留学归国者的推

动和日本落后;第二小问内容,由材料一可以看出采取的措施主要为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三小问影响,主要从大化改新的积极角度来思考,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答案】

(1)背景:

①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②从中国留学归国的日本学者的推动。

③日本是当时亚洲的落后国家。

(3分)

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分)

影响: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汉武帝监察制度改革

1.(2015·湖南永州三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即《刺史六条》,规定对地方官吏按以下六条监察: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注:

石,是粮食的计量单位。

汉朝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刺史六条》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不得照抄原文,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刺史六条》。

(7分)

【考点】汉武帝监察制度改革——《刺史六条》

【解析】

(1)第一小问对象,材料第一条监察强宗豪右,其余五条监察二千石以上的高等官员和官员子弟。

第二小问内容,依据《刺史六条》关键信息“以强凌弱”“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侵渔百姓”“不恤疑狱,风厉杀人”“阿附豪强,通行货赂”等概括。

(2)一分为二的评价《刺史六条》,一方面打击地方豪强,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专制制度下,其作用又是有限的。

【答案】

(1)对象:

强宗豪右(1分);二千石以上的高等官员和官员子弟。

(答郡守长官也可)(1分)

内容:

以强凌弱,侵渔百姓;不奉诏书,违背典制;滥施刑法,不遵法纪;依附豪强,收受贿赂。

(答出3点即可,6分)

(2)简评:

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4分);但是以集权为出发点,作用有限,机制不完善,到后来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3分)。

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

1.(2015·湖南衡阳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武帝时,大事兴作,财用不足,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战士或不得禄,山东被实,齐赵大饥。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管天下盐铁,往县置均输盐铁官。

郡国置均输官以相给远,以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

……赖均输之蓄,仓禀之积,战士以奉,饥民以赈;一岁之中,太仓,甘仓皆满。

材料二“(桑弘羊)置平准于京师,士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反其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

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能欺。

……民不益赋,天下用饶。

——以上材料均选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影响。

(6分)

【考点】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武帝时,大事兴作,财用不足”可得出原因是国家开支巨大,国库空虚,从材料一“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战士或不得禄”可得出原因是运输不方便,从“山东被灾,齐

赵大饥”可得出原因是经济衰败,人民生活贫困;第二小问内容,从材料一“郡国置均输官以相给远,以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可得出内容是均输,调剂物资运输,从材料二“置平准于京师,士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反其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可得出内容是平准,平抑物价。

(2)从材料一“赖均输之蓄,仓禀之积,战士以奉,饥民以赈;一岁之中,太仓,甘仓皆满”,可得出影响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队供养和荒时救灾;从材料二中“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可得出影响是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从材料二中“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能欺。

……民不益赋,天下用饶”,可得出影响是打击富豪利益,减轻了人民负担。

【答案】

(1)原因:

①国家开支巨大,国库空虚;②经济衰败,人民生活贫困;③运输不方便。

(5分)

内容:

均输,调剂物资运输;平准,平抑物价。

(4分)

(2)影响:

①平抑物价,稳定市场;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队供养和荒时救灾;③打击富豪利益,减轻了人民负担。

(6分)。

武则天吏治改革

1.(2015·湖南岳阳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9分)

【考点】武则天吏治改革

【解析】

(1)根据材料“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可知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行科举扩大官员选拔来源;“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通过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基础。

(2)“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有助于肃清吏治、纯洁官员队伍,创造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的和谐局面;“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运用强硬手段打击门阀士族,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封建官吏来源的选择基础,这些措施为唐玄宗前期的清明政治奠定了基础。

【答案】

(1)措施: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发展科举,选贤任能;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6分)

(2)影响:

肃清吏治、发展生产,有利于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打击门阀士族,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的基础。

这些措施都为唐玄宗前期的清明政治奠定了基础。

(9分)

唐代两税法

1.(2015·湖南怀化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

“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

材料二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

……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

——《明经世文编》卷一八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9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势。

(6分)

【考点】

(1)唐代两税法

(2)唐代两税法;明清税收制度改革——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解析】

(1)本题首先将材料一中两税法的内容分层,然后将每层的中心思想进行简短概括,注意用分号隔开。

第一层:

“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可概括为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总数来确定征税的多少;第二层: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意思是不分主户和客户,按照现在的居住地登记户口,不分年龄,按照家庭财产状况征税,概括起来即按财产和现居住地征税;第三层: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

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意思是对于四处走动的行商,在他们所处的郡县征收资产三十分之一的税,对他们征税和对当地的坐商征税一样,使他们不能侥幸,概括起来是对行商依然征收资产三十分之一的税;第四层: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概括为按夏秋两季征税;第五层: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意思是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第六层:

“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即按照大历十四年(779年)全国的田税额总数作为征税标准分摊到各州。

总之,两税法一改过去租庸调按人头征税的办法,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按土地和财产纳税,大大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

(2)答“趋势”应该为“从……到……”的一种变化。

首先,以人丁为征收的标准(租庸调制)到以财产和人丁为征收的主要标准(两税法、一条鞭法),到后来完全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其次,从不定时征收(租庸调)到定时征收(两税法);从缴纳实物(租庸调、两税法)到缴纳货币(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从赋役分征(租庸调、两税法、一条鞭法)到赋役合征(摊丁入亩),税种越来越少(摊丁入亩只收土地税)。

【答案】

(1)内容:

依照中央财政支出征收;依户籍和财富多寡缴纳赋税;无固定住处的商人依照其资产征课三十分之一的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全部取消,但定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任意答对其中3点给9分)

(2)趋势:

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2分)征税时间不定时到定时;(2分)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1分)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

(1分)

王安石变法

1.(2015·湖南常德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彦博曰:

“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上(宋神宗)曰: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彦博曰: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美国通过《1933年农业调整法》,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灵活地根据相关法律,建立了商品信贷公司和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运用常平仓原理,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物资和粮食食品,免费分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救荒问题,还保证了粮食物资价格的稳定,可见美国常平仓的功效是很大的。

通过建立常平仓,华莱士奠定了解决大萧条的制度基础。

……王安石经济思想无疑对华莱士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他最终在《农业调整法》和其他农业立法中彻底吸收中国经济思想,包括常平仓制度思想起了关键作用。

——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

(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是华莱士的常平仓的基本制度原型?

(4分)简要分析华莱士农业改革措施能够成功实施的原因。

(4分)

【考点】

(1)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调节农业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彦博曰:

“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可得出变法触及到了以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利益,遭到他们反对;根据“上(宋神宗)曰: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可知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根据“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可得出变法对百姓有益,会得到百姓支持。

(2)第一小问制度原型,根据材料二“建立了商品信贷公司和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运用常平仓原理,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结合所学得出原型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根据“一方面收购多余物资和粮食食品,免费分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救荒问题,还保证了粮食物资价格的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制度的原型是市易法;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美国通过《1933年农业调整法》,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灵活地根据相关法律”得知,华莱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结合所学,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华莱士的措施得当能够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农业的影响,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

(1)信息:

宋神宗支持变法;(2分)王安石变法对百姓有益(或得到百姓支持);(2分)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王安石变法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和抵制。

(3分)

(2)措施:

青苗法、(2分)市易法。

(2分)

原因:

有罗斯福新政制定的相关法律作保障;(2分)华莱士的措施符合当时经济危机下美国农业现实的需要。

(2分)

张居正改革

1.(2015·湖南株洲一模·5)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

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其改革(  )

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B.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

【考点】明代张居正改革

【解析】张居正改革主要在政治经济方面,触动了官僚地主利益,因而身后遭遇灾难,故A项正确;改革与宦官联系不大,故B项错误;内阁参政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明神宗对待张居正前后不一,故D项错误。

【答案】A

清代改土归流

1.(2015·湖南郴州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

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

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

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

土司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

土司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玷刀钱”。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

——摘编自王缨《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材料二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

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

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

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

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

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

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编自吴永章《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9分)

【考点】清代改土归流

【解析】

(1)材料一虽然比较大,但只要速读抓住关键信息,就能很快归纳出三条原因:

前4句表明土司权力很大,威胁中央集权;第5句和第6句说明土司危害了地方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最后“州县不得安宁”说明土司制度造成社会动荡。

(2)第一小问,概括特点,抓出材料二关键信息:

“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再结合所学,可至少归纳出三个特点;第二小问,历史作用,根据此题材料和所学可知,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打破西南的封闭促进西南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

【答案】

(1)原因:

①土司世袭,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妨碍国家的统一;②土司破坏地方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阻碍社会进步;③土司与百姓矛盾尖锐,破坏司法,扰乱地方的治安,造成社会动荡。

(6分)

(2)特点:

①政治与军事手段相结合;②反抗与归顺人员区别对待;③政治改革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

(6分)

作用:

①打击了土司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封建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边疆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分)

雍正高薪养廉政策改革

1.(2015·湖南长沙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

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

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

)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

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

……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据《检察日报》(200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9分)

【考点】

(1)雍正高薪养廉政策改革

(2)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雍正高薪养廉政策改革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可知实行“养廉银”。

依据材料中“耗羡(注:

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

)提解归公,可知和耗羡归公相结合;依据

材料中“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可知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依据材料一中“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可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中““养廉银”制度。

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和材料二中“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

…”可知新加坡高薪养廉,而雍正帝时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并且雍正帝时也未提到严格管理,而新加坡却是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第二小问认识,通过综合对比和总结材料一、可知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

【答案】

(1)特点:

“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6分)

(2)不同:

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6分)

认识:

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

(言之成理即可。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

明治维新

1.(2015·湖南益阳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他们(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