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1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

(一)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确立是在战国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统治范围,故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争鸣。

民本思想也是如此,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调民众的作用,更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汉代以后,故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天人关系和君民关系,并不是天命观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

3.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膏田满野”可知汉代田庄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田庄里地主压榨平民,阶级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汉代已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论述的是汉代庄园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信息,没有体现出政治实力强盛,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豪强地主控制国家政权信息,故C项错误。

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不正确;C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唐代绘画,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按材料主旨进行选择。

5.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

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D项排除。

6.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正确。

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故A排除。

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故B排除。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

7.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会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需要,中国古代社会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在思想上出现了对忠、孝、义等的强化与推崇,故A项正确;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古代史官不能主导主流价值观,故B项错误;伦理道德教化是加强思想的表现,也同样服务于政治需要,故D项错误。

8.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

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

这表明

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陕西巡抚的意图是为了满足官营手工业生产的需要,间接带动了种桑、养蚕业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出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清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

9.1844年,一个长期居住中国的英国人搜集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标上当地的价格送至英国,看是否能按照这样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得到的答复是:

“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说明

A.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B.中国土布制造工艺领先世界

C.家庭生产比社会生产具有优势

D.中国士布具有巨大竞争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代中国的劳动力低廉,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民众消费低端产品。

但是在英国不具备这种价格优势,说明传统土布具有较大优势,故D项正确。

同时期英国是工业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故A项错误;中国土布质量较差,并不是制造工艺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家庭与社会生产的优势,故C项错误。

10.电影《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不断被传诵复制。

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

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证明中国要求的合法性

B.宁可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影不是真正的音像史料,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研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依据法理、据理力争比“精彩发言”更重要,故A项正确;不能把电影作为真实史料,故排除B;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故C项错误;“发言”与“史料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11.孙中山说:

“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这一做法意在

A.限制私人的垄断资本

B.促进中小民营资本发展

C.调动人民革命积极性

D.维护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孙中山的观点看,意图是由国家奖励并立法保护私人能够经营的事业,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主张,故B项正确;材料是促进中小资本发展,不是限制私人资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属于发展经济的措施,不是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思想,应该是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

12.《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

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这变化表明

A.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歌曲反映了二十九军奋勇抗日的史实,不是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故B项错误;歌词由“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这说明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故C项正确;国共两党矛盾始终存在,只不过当时居于次要地位,故D项错误。

13.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

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建国初期,B项说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的问题,故C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教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明确,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作答即可。

14.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决策类型

五年计(规)划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

“一言堂”决策

二五、三五、四五

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

内部集体决策

一五、五五、六五

政府内部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咨询决策

七五、八五、九五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集思广益决策

十五、十一五

政府+外部精英+公众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出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逐渐由个人决策到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等形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渐进变革性,体现出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改革决策方式变化,企业和地方积极性调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原则,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并没减弱,故D项错误。

【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15.著名学者约瑟夫。

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处理港澳台的问题,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属于新时期重大经济决策,与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6.到2002年,中国人民讨论的不再是航向是否正确,而是不断崛起、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建立单一世界格局的破灭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D.两极格局瓦解创造的良好机遇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2年中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A项属于当今政治格局变化表现,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全球化影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是1995年中共十五大提出,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点睛】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的中国的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

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

故选A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18.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

“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说明皇帝也遵循法律,体现出罗马法律至上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话表示皇帝也遵循法律行事,材料体现不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话表示皇帝也按照法律行事,不是超越法律,故C项错误;法律形成完备体系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故D项错误。

19.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

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

这一历史事件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中时间是明朝,此时白银的流入满足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需求,同时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白银从欧洲流入亚洲,不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我国生产力并不是巨大飞跃,故D项错误。

20.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们反对盲从、追求理性,主张用自己的理智来看待问题,是对理性主义的开拓,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开创了理性主义的先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他们只是开拓了理性主义,还起不到加速启蒙运动进程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1.萧公权认为:

“法律之治”的概念是英国“国王在法律之下”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是维持法律的最大力量。

据此可知

A.人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关键

B.社会发展决定法治发展趋势

C.传统文化决定了法治的特征

D.传统与习惯造就了法治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充分保留了政治传统,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的产物,材料“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说明英国法治社会是传统与习惯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人民守法是维持法律的力量,不是关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发展对于法治作用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于法治的作用信息,故C项错误。

22.有专家认为:

“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

材料反映了苏联

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答案】A

【解析】

根据“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说明苏联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很大程度上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来维持,故A正确;材料主要说明苏联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BD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C。

点睛:

抓住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主要说明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很大程度上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来维持。

排除与主旨无关选项即可。

23.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

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

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众多双边峰会的大量涌现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和密切,其本质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所以答案选D,AB两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C项说法错误,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尚未形成。

点睛: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于二者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①二者的具体表现;②两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③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此项内容的考查难度角度不易理解,应该特别予以关注;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势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

24.基辛格说: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

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

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其意在说明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对美国而言,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说明其本意是为美国的外交决策出主意,说明美国要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关的信息,故B和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信息,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7题~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

……“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

190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

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

——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

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

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屏取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

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

(1)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答案】

(1)原因:

20世纪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