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9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docx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关注哈罗德孔茨和本书的提法)

1、哈罗德孔茨: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需展开为:

(1)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

(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3)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目标:

创造盈余(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成效和效率

2、本书:

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注意四个关键点:

(1)管理存在于政治组织内

(2)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4)管理人员需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①其他人的活动,即被管理者的工作②其他人,即被管理者

2、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

1、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管理活动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开展的许多种活动中的一种

2、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在组织成效与管理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

P8图1-1图1-2

4、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者在组织中具有双重人格:

(1)组织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必须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本的准则。

管理者的这种组织人格的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和相似性

(2)个人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所作所为又受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管理者的个人人格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3、管理者类别(关注高层、中层和基层划分)

1、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①高层:

指处于组织最高管理层次的管理者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代表组织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就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对组织的所有者负责;对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与管理,以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②中层:

指组织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落实高层管理者的计划与决策,并协调基层管理者的活动

【注意】中层领导者与中层管理者的区别:

前者是指组织和等级系列中处于中间层次的领导者,后者包括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直线部门的管理人员两部分

③基层:

是指组织中把中层管理者的计划更加具体化地分派给组织中的业务活动者,并对业务活动者的活动进行协调的管理人员。

这一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组织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2、按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可以划分为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和项目管理者

3、按职权关系可以把管理者分成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和参谋部门的管理者

4、管理者技能结构(与管理者三层划分相结合)

1、技术技能:

指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

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物”的工作

2、人际技能:

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人际技能涉及与人协作

3、思想技能:

是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和考虑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认知能力,包括管理者的思维、信息处理和计划能力、对某个部门如何适合整个组织和组织如何适合所在企业、社区与广泛的经营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体现了用广泛而长远的眼光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

也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则相反

P17图1-4

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

1、有效的管理者的四个特点:

(1)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率和整体效益

(2)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3)善于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4)善于不断学习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个习惯:

(1)懂的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

(2)重视外界的贡献(3)善于利用长处,不光是他们自己的,还有上司、同事及其下属的(4)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六、管理者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1、是一门科学:

一方面用于知道人们的管理实践,使人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又随着人们的管理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得到不断的发展。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2、是一种艺术:

一个管理者要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但要好好学好管理理论,还要掌握管理的艺术。

前者需要的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后者则需要个人的智慧和经验。

课后题:

1、3、6、9

第2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

1、管理的目标原则

1、表述:

任何管理过程,都必须始于目标。

也及管理者从事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从明确和确定的目标开始

2、之所以要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的原因

(1)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

(2)目标决定了管理活动的过程

(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2、目标—手段链

1、目标—手段链会一直持续到整个组织的目标能够实现为止。

其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组织目标的分解和组织目标体系的形成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就位组织纵向地和横向地确定组织的工作提供了根据

3、组织目标的确定

1、组织目标的确定是服从于组织创造者的利益的

2、组织目标的实现也要依靠许多个个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在确定组织目标时,就不能不考虑到组织中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3、确定组织目标时,除了要考虑组织所有者的利益外,还要考虑组织中成员个人的利益

4、每个组织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社会,都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这样组织才能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中获得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5、综上,组织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即所有者的利益、组织中成员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社会责任

6、有八个领域必须订出绩效和成果的目标来:

即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和财力资源、可赢利性、管理者的工作成效和发展、工人的工作成效和工作态度、公共责任

课后题:

3、4、6

第3章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1、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按外部环境对组织影响的程度不同划分)

1、一般环境:

指对某一特定社会的所有组织产生影响的环境

☞可以细分为几个环境因素:

①社会方面的环境②政治方面的环境③经济方面的环境④教育方面的环境⑤科学技术方面的环境⑥自然方面的环境

☞一般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组织都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它往往通过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它的影响比较含糊,对某个组织的影响程度也比较低,故而组织也不会对一般环境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反应

2、具体环境:

是指对某个企业组织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环境

☞影响具体环境的五个因素

(1)企业间的竞争有两种方式:

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

①价格竞争:

通过降低价格,减小毛利率而侵蚀利润,导致大多数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是最惨烈的竞争形式

②非价格竞争:

通过提高成本而减少利润。

非价格竞争侵蚀利润的程度往往不及价格竞争

(2)潜在进入者威胁:

是指新的竞争者进入特定行业或很有可能即将进入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进入威胁取决于进入成本,而进入成本又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和行业中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预期反应

(3)供应者威胁:

是指供方对潜在买方可能影响的程度

(4)购买者的力量:

是指某行业中产品和服务的买方对供方所能产生的影响程度

(5)替代品威胁:

是指那些可能取代或减少现有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替代物所造成威胁的严重程度

①替代品的威胁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替代品在价格上是否具有吸引力

第二,替代品在质量、性能和其他一些重要特性方面的满意程度

第三,购买者转换成本的高低

☞具体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而一般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可以说,它是通过具体环境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作用,因此,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小

P59图3-2

2、外部环境对组织影响程度的衡量

P62图3-3

3、应对外部环境策略

1、组织必须适应环境

(1)组织必须根据外部环境能提供什么要素以及外部环境需要组织提供些什么来决定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2)对一个组织来说,只有适应已经形成的外部环境,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组织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2、组织要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组织不但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即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组织不但能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能通过自身的有效活动改变环境,使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从短期的观点看,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为自身改善或者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具体环境却很难为自身改变或选择一个良好的一般环境;从长远的观点看,组织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自身所处的一般环境,使之更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4)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企业只能适应当时的企业领导体制,却不能去改变它,因为企业的领导体制是我国企业的根本制度

(5)组织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组织能适应外部环境

四、组织界限

(1)概念:

是指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割开来的东西

(2)作用:

过滤作用和保护作用

①过滤作用:

使组织对外部环境不是绝对的开放——只有有利于组织有效运转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输入组织。

同时通过组织的渗透作用,外部环境各种要素能通过组织界限输入到组织系统内部,使组织系统对外部环境不是绝对的封闭

②保护作用:

保护组织的相对独立性

(3)组织界限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

①组织的类型②组织所追求的目标③组织系统有效运转的要求④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课后题:

1、3、5

第4章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利益相关者:

指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

1、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常被划分为两个层次

(1)第一级利益相关者:

指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契约关系的个人和团体

☞雇员、股东、信用机构、政府、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和顾客等

(2)第二级利益相关者:

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

☞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在社区、市场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

2、支持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1、支持的理由2、反对的理由

(1)公众期望

(1)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2)长期利润

(2)淡化使命

(3)规避政府法规(3)成本

(4)问题可以变成利润(4)削弱国际收支平衡能力

(5)权利与责任对等(5)企业权力过大

(6)企业拥有各种资源(6)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

(7)预防优于治理(7)缺乏社会技能

(8)公众形象

(9)股东利益

三、管理道德的四种模式

1、功利模式:

指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来衡量活动或决策好坏的道德观点,其目标是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益处

☞一方面鼓励效率和生产力,并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易于衡量和执行;另一方面,它可能牺牲少数人的利益,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2、权利模式:

指遵重和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和自由的道德观点,包括隐私权、良心自由、选择道德标准的自由和法律规定的种种权利

☞这种观点具有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的积极一面,但可能在组织内造成一种墨守成规的工作气氛,阻碍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

3、公正模式:

要求管理者能够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公平、公正地分配利益与损害的道德观点

4、社会契约整合模式: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根据实证因素(是什么)和规范因素(应该是什么)制定道德决策

☞其基础是两种契约的整合:

①允许企业处理的并确定可接受的基本规则的一般社会契约

②处理社区成员之间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的更为具体的契约

☞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提倡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的现有道德准则,从而决定是什么构成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课后题:

1、3

第6章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1、主要内容

(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

(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制定科学的日工作标准②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③把工资给“人”而不是给“职位”

(4)实行职能工长制

☞又称“全能工长制”、“直线制”。

这是一种在组织中只有直线领导而没有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形式

☞泰罗认为,采用职能工长制的“最大好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训练出一批工长”

☞泰罗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是为了提高工长的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而出现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的现象,正是职能工长制的致命弱点

(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按照例外原则的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企业中的那些重大的经营决策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企业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

☞贯彻管理的例外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事务,使他们能集中精力进行企业的重大问题的经营决策

(6)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管理例外原则等,都体现了泰罗在组织管理中的分权思想

2、科学管理基本原则

(1)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

①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

②科学的挑选工人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培养

④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2)人性假设——“经济人”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人在本质上是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人在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1)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

人类的管理理论可以说就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②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③“经济人”的认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

强调通过满足人在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需求来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④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

⑤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

2、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管理的过程学派或称职能学派)

1、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原则、权责相符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人员报酬原则、集中原则、等级制度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的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和人员的团结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它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

☞统一领导原则:

对于力求达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即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①统一领导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而统一指挥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以后运转的问题——违反了统一领导原则就必然会违反统一指挥原则,而坚持了统一领导原则并不一定能坚持统一指挥原则

②坚持统一指挥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在组织中要形成一条不中断的等级链,也就是说首先要坚持统一领导原则。

第二,上级不能越级下达指令,下级也不能越级接受指令

2、法约尔天桥P142图6-1

☞☞一般管理理论VS科学管理理论

3、韦伯与官僚集权制

1、权利的分类

(1)神授的权利——是以领导者个人的人格为基础的——神秘化的组织

(2)传统的权利——以先例和惯例为基础——传统的组织

(3)合理—合法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依法确定的职务或职位——官僚集权组织

复习思考题:

1、5、8、9

第7章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初)

1、共享权力(注意与韦伯的“正式权力”相比较)

1、“统治的权力”即韦伯所说的“正式的权力”是指由职位或职务所决定的权力,也叫合理—合法权力

2、福莱特认为,为了能够真正实现用“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冲突,应该用“共享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应该使命令“非人称化”,消除组织中的“上司”和“下属”这种角色上的差异,应该由“下属”服从于“上司”的命令改为双方共同服从于“客观形势规律”——即使组织中的权威存在于形势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个人或职位之中,并使组织中的权威非人称化,把权威转向知识和经验

2、霍桑试验

1、主要阶段

(1)车间照明度变化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试验

(2)工作时间与其他工作条件的试验

(3)访谈试验

☞☞梅奥等人组成的小组提出的5个假设

①在试验室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的提高——马上被否定

②休息间隙和较短的工作时间使工人的疲劳减轻——否定

③休息间隙减轻了工人工作的单调性,从而调动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缺乏说服力

④个人刺激工资制促使工人的产量提高——排除

⑤监督技巧的改变,即企业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使工人的心理状况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从而使工人的产量提高——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4)绕线室的试验

☞两个发现:

①工人对于什么是“公平的一日工作量”有他们自己的明确理解②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正式组织V.S.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

具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各个岗位有明确规定的责、权、利,有明确规定的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群体

正式组织的成员的行为准则是效率的逻辑,即以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作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根据

2、非正式组织:

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更没有明确规定的各个成员的责、权、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的行为准则是感情的逻辑,即它的形成是以各种感情上的沟通为纽带的

3、三个正式组织中存在着两个非正式组织,大部分正式组织的成员都属于某个非正式组织,个别的正式组织的成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排除在非正式组织之外

4、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起着两方面的影响作用

①保护其成员免受由于内部成员的不当行为造成的伤害

②保护其成员免受管理当局等外来干预的伤害

5、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

①正视和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②应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使之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

P165表7-2

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注意其人性假设——社会人)

1、职工是“社会人”

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应该使职工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组织是一个由多种性质组织构成的有机结合体,既有技术组织,也有社会组织

P165图7-2

3、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应:

(1)既能满足职工在经济方面的需要,又能满足职工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2)应能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与非正式组织的情感需求之间保持平衡,是效率的逻辑与感情的逻辑保持平衡

(3)应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五个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服装、空气和住房等的需要——最基本和最原始的需要

(2)安全需要——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劳动安全和就业安全(工作稳定)等方面的需要——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有安全方面的需要

(3)社交需要——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激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主要因素

(4)尊敬需要——对成就、地位和声望的追求以及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赏识、尊敬和重视等方面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敬方面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行为的主要激励因素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在其他各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一个人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希望能体验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强烈的人由很强的胜任感和成就感

2、局限性

(1)一般人很难就需要层次中各个层次的需要进行区别——可操作性受到质疑

(2)需要层次理论的前提假设存在着不合理、不现实的缺陷

(3)这个理论假设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个假设不一定能成立——人类对精神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的追求更多的是人类后天学习的结果

复习题:

2、3、4

第8章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

1、管理理论丛林

共11个学派:

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管理者工作学派和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1)创始人:

法约尔主要代表人物:

孔茨、法约尔

(2)主要观点:

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由管理者)通过别人,并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的过程

(3)研究方法——两步分类法

①先确定管理的职能

按照孔茨的观点,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②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

☞每个职能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

☞每个职能范围内存在些什么组织要素?

☞每个职能范围内有些什么样的过程、技术和方法?

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有效实施每个职能的障碍是什么?

☞如何排除这些障碍?

(4)按照这个学派的观点,管理理论就是以管理职能作为基本框架,用一些能指导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方法、制度和程序等把有关管理的知识汇集起来,形成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

切斯特·巴纳德

(2)主要观点:

把组织中的人看成是有各种社会的和心理的愿望和需求的人,而组织就是由许多具有这种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合作的社会系统

(3)该学派的学者着重研究组织中的管理者在这个合作系统中如何才能有效的维护和协调这个系统

(4)巴纳德权威接受理论(注意和之前的共享权力、正式权力比较)

☞权威要能够存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①个人能够并且确实明了所传达的命令

②他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他们做决定时的组织目标是一致的

③他们认为,整个来说,这个命令同他们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④他们在精神上和体力上能遵守这个命令

☞下级对上级权威的接受往往能够实现的原因:

①在大多数情况下,权威能够存在的四个条件还是能够成立的,因此,下级一般会愿意接受来自上级的命令

②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个“无差别圈”(无差别圈是指上级管理人员的命令不受下级个人立场的影响而接受的范围

③组织的压力将促使个人服从命令

☞与以往的权威理论的比较

①韦伯提出的正式权力是以依法设立的组织中的职位或职务为基础的,其权力顺序自上而下,它对权力给予人称化的解释

②福莱特提出的共享权力的权威基础是知识和经验,在这种权力中,命令的发布者和命令的接受者由于对客观形势规律的共同认识和理解而达到对权力的共同享受,它使得权力与具体的人和职位无关

③巴纳德认为权威的基础是下级人员是否能接受接受这个权威。

如果下级人员接受这个权威,则权威就存在。

这种权威仍保留人称化,但是给予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

3、决策理论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公共管理》、《人的模型》、《管理决策新科学》)、詹姆士·马奇

(2)基本出发点:

认为“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

(3)管理思想

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整个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