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8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docx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4)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②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

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

大历五年卒于长安。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扶桑:

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

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

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

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①颜钱塘:

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

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

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

B.小令

C.古体诗

D.曲子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

庾信①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⑤战,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

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

②都护: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③楼兰返:

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

④疏勒:

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

⑤楼船:

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

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

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

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②心情老,吴公③政化新。

三川④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

②疏傅:

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

③吴公:

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

④三川:

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发情绪。

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前行走。

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来。

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2)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作者在“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

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

③袍,官袍。

④烟霄:

喻显赫地位。

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

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  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

蒋捷①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

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   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名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

王沂孙

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

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

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

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

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

(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

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

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①箨(tu)落:

笋壳落掉。

②长竿:

新竹。

③茂陵:

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

溪声绕屋几周遭。

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①,荐溪毛②。

殷勤野老苦相邀。

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玉友:

此处指酒;②溪毛:

溪边的野菜。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园杂兴

(2)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豪放雄阔

B.质朴清雅

C.含蓄隽永

D.绮丽飘逸

(3)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

即淮河。

颍:

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

“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2)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

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

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

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

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皆得梅花之神。

”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

星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

“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

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

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

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

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

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

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

(1)D

(2)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没奔腾,兴风作浪:

这两句通过想象,虚构了两种怪异之物,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画面,制造了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

解析:

(1)D

(2)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没奔腾,兴风作浪:

这两句通过想象,虚构了两种怪异之物,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画面,制造了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氛围,表达了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关怀。

【解析】【分析】

(1)D项,“殷切的忠告”分析不当。

诗句中“若”有怎样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

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表达的是担忧之情,而非忠告。

(2)作答时首先要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译述诗句,然后指出“想象”和“虚构”的艺术手法,并分析画面神秘、奇诡、恐怖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如此构思的作用,即突出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关怀。

故答案为:

(1)D;

(2)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没奔腾,兴风作浪:

这两句通过想象,虚构了两种怪异之物,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画面,制造了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氛围,表达了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关怀。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

这类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

(1)A

(2)D

(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

(1)A

(2)D

(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

(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错误。

“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故选D。

(3)作答本题,先要描述这两句话的内容,然后加以赏析。

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景象壮观,不是直接写潮,而是写江潮的背景,以海天的壮阔有力地衬托了江潮的壮观,表现出钱塘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故答案为:

⑴A;⑵D;

⑶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特点,重在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唐诗三百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