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4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

16、诫子书练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悲守穷庐()

二.填空。

(1)《诫子书》选自《》,作者是_____时蜀汉_____家、_______家。

曾隐居_______,后来任蜀国___________。

(2)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

3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

4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今义:

年与时驰古义:

今义:

五.课内阅读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3、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7、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诸葛亮,他的这封家书是写给谁的?

其目的是什么?

——————————————————————————————————————————————————

8、《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的体会。

———————————————————————————————————————————————————————————————————————————

六.探究题1.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

 

3.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又是如何据此论述的?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静以修身,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4)非学无以广才,     。

(5)《诫子书》中记述“宁静”“淡泊”对坚定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性的句子为:

       ,        。

(6)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7)《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8)《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

(9)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

 

(10)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        。

 

(11)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1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

      ,        。

(13)《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治:

子无以鲁国骄士以: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3)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

 

4.周公诫子中,周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勤奋辅佐君主。

5.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仰于官

(2)及卒,如其所言(3)非宁静无以致远(4)非学无以广才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翻译句子。

(1)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是甚可怪!

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

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

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

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光明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儿自去国至今。

(2)求学宜先刻苦。

(3)特汝不应若是耳。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四.孙叔敖诫子

孙叔敖疾,将死,戒

(1)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2)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3)。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4)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5)。

荆(6)人畏鬼,而越人信禨(7)。

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8)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1)戒:

告诫。

(2)为:

假如。

(3)利地:

好的土地,即下文所说的“美地”。

(4)寝之丘:

即寝丘,含有陵墓之意。

(5)恶:

凶险,难听。

(6)荆:

楚国的别称。

(7)禨:

(jī):

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8)寝:

本义是睡觉,这里指以睡觉的地方借指被封赏的地方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2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3“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

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

休息。

③注坡跳壕:

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

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

(2)饰名姝遗之(3)皆铠以习之 (4)秋毫无犯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请概括其原因

六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

你等②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

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

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

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

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

鹄:

天鹅:

鹜:

鸭子。

⑧郡将下车:

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去 ③乐人之乐    ④数郡毕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

请根据《诫子书》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七 《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凝滞:

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②庶几之志:

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③揭然:

高举的样子。

④侧然:

恳切的样子。

⑤细碎:

琐碎的杂念。

⑥嫌吝:

怨恨耻辱。

⑦淹留:

德才不显于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夫.志当存高远______ 

(2)虽.有淹留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3.文中提到如何实现志向?

(用原文回答)

18.狼--专题训练题

一.《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二.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

(2)意暇甚()(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

(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7)一狼仍从()(8)屠大窘()(9)顾野有麦场()(10)屠乃奔倚其下()(11)乃悟前狼假寐()(12)屠暴起()(13)恐前后受其敌()(14)一狼洞其中()

(15)其一犬坐于前()(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7)狼亦黠矣()(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9)两狼之并驱()(20)投以骨()(21)弛担持刀()(22)眈眈相向()(23)一狼径去()(24)一狼径去()(25)目似瞑()(26)意暇甚()(27)以刀劈狼首()(28)方欲行()(29)假寐()(30)盖以诱敌()(31)顷刻()(32)禽兽之变诈()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

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

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

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5)前:

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6)以①投以骨()②以刀劈狼首()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②场主积薪其中()③屠乃奔倚其下()④一狼洞其中()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⑥屠自后断其股()

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七、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八、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每句断一处)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九、翻译句子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目似瞑,意暇甚: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

屠夫:

12、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十三、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1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十五、“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十五.文学常识

作者(),他是()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是一部()。

十六.阅读理解1、写了屠夫从()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的()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

启发了我们:

()。

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2、结合文中描写屠夫和狼的语句分析两者的特点:

屠夫:

狼:

3、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说明了什么?

5、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7、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8、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主要写();段⑵⑶是故事的(),主要写()

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11、全文以和表达方式为主,揭示出,说明。

告诫人们:

12、“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

13、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

14、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

15、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

16、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

17、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18、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19、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

20、本文按照()()()和杀狼()的顺序,第三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第四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

叙述了两狼与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作者点明故事的主题:

(用原文回答)你能用现代汉语说该主题的意思吗?

21、屠户起先怕狼,后来怎样战胜狼的?

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

11、全文以和表达方式为主,揭示出,说明。

告诫人们。

22、你知道有关狼的成语吗?

(写出5个)

23.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很清楚。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

2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找出相关语句。

2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26、本文谁是主要人物?

为什么?

27、“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28、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29.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30.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

31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2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3“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_____________一句。

34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

35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36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37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对比阅读

(一)

【甲】蒲松龄《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比较《狼》与《牧竖》两文,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2)【甲】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眈眈相向

(3)将啮其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

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4、读完两文后,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三)【甲】蒲松龄《狼》【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④近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