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536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docx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良好习惯主要指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奠定了性格发展的基础,性格又不断地强化着习惯。

这种习惯与性格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不但会逐步形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一生的命运。

我认为,如果要承认宿命论的话,那只有“性格宿命论”。

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个人的命运几乎无法摆脱它的控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山难移,性难改”。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

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

下边,我就想重点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应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

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

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和上网查阅资料等。

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文体活动。

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学生积极性,我们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

计划定好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另外,计划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2、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

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

这既要教师随时督促,更需要学生严格训练。

  由于学生年龄不同、个性有异,每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

因此要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

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可以进行必要的督促。

使学生学要学个塌实,玩要玩个痛快。

平时,可以教学生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

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及时总结。

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一:

鼓励学生刨根问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问题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

教师切切不可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

最好跟学生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解决。

  方法二:

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由于学习任务多,学生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很少问几个“为什么”。

这时,不妨教给学生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三: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许多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写一种。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

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4、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

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他人请教。

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提问题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

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有的学生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

对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5、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利用工具书。

遇到生字、生词和不懂的问题,多多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让学生把工具书当成良师益友,掌握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以上谈了几种学习习惯,仅供参考。

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那么,能不能给学生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是对教师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了。

  二、发挥“三结合”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

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这三者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有确定的教育内容,有一大批受过专门训练,懂教育、懂学生心理,知识丰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手段集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

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

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每一棵幼苗。

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

沭阳县陇集中心小学李军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

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

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个比喻非常好。

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

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我重点讲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总结一个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我在西城区一所比较不错的小学做过一个调查,这个学校有一千个孩子,我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看迟到情况,一千个学生竟然一个迟到的都没有。

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看见有八个孩子慌慌张张的往教室外跑,我就拦住他们问他们干什么去。

其中一个小男生说:

“我妈没把我的语文书装我书包里,我得回家取书”。

我又问另外一个:

“你干吗去?

”答:

“今天有体育课,我忘记穿运动鞋了”。

我问你们都是几年级了,他们说是四年级了。

我就说这些事情不是你父母的事,是你们自己应该准备好的。

你们早应该在一、二年级就养成这个习惯。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有一个小男孩,挺聪明,但是数学总是80多分,没得到一回满分。

我就觉得奇怪。

后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个小男孩到四年级的时候,班上刚换了一个男班主任,这个班主任老师看了这个小男孩的数学卷子就明白了,就把小男孩叫到身边来,说:

“过来过来,我考你一道题”。

老师问:

“7×8=?

”小男孩说:

“这太简单了,7×8=58啊”。

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

老师说:

“你错了,你都错了三年了,你自己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

”孩子演算完了说:

“怎么7×8=56啊,我一直以为7×8=58呢。

”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在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所以孩子才会一直把错的当对的。

学习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识上的错误,所以家长和孩子不要怕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错了要马上改过来。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六一节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

孩子学习磨蹭。

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质量、时间。

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北京的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多,近视情况非常严重。

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小学生要从二年级开始培养这个习惯,这个对学习非常重要。

我这里提倡单元复习,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往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知识点,掌握系统的知识才会对学习的应用个更为有用。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注重单元的复习,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系统的知识。

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复习方法:

正向复习法、横向复习法、重点复习法。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

其实读课外书有四点好处:

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学会写作、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小学生要阅读145万字。

对一年级小学生没有要求,对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看5万字,三、四年级小学生各看20万字,五、六年级小学生各看50万字。

学会查找资料最好的办法就是上网查找,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

比如我们给小学的建议是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

我们在总结习惯形成的时间上发现,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

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能一学期培养好三个,那么一年下来就是六个,这个成就就不小了。

(二)明理激情

用教育者自己的体验或名人的故事讲点养成好习惯的道理,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少讲点,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多讲点。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养成好习惯的格言,贴在孩子房间的明显处,时刻提醒孩子。

过去我们的教育迷信讲道理,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你说的时候他都不爱听了。

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三)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教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字词,当学习到“中”这个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给我用“中”字组成一个词,有的同学说“中国”、“中间”、“中华”,我都说好,有一个小朋友也用“中”字组成了一个词组:

红中,我就问,“红中”是什么呀,他说“红中”就是麻将牌啊,这你都不知道啊。

我说你怎么这么熟悉啊?

他说,我妈我爸特爱打麻将,天天打到半夜。

我说这影响你学习吗?

他说当然影响我学习了,后来我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现在他们“三缺一”的时候,我还能补缺。

大家想想,这样的父母还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嘛。

另外同龄伙伴的榜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向同龄人中优秀典型的伙伴学习。

四)激励强化

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不断的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

这种强化就是正强化。

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就是负强化。

下面我介绍几种对儿童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

代币券法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了,老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榜中奖励给这个孩子一个纸做的小红花,这样就会激发这个小朋友继续表现出好的行为。

这就是“代币券法”。

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连续表现很好,就可以规定,孩子在得到几个小红花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家长要对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要事先规定,要合理,要能激发孩子想要的动机。

这个方法对小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合适。

影响力黄金表

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日期就是一个月,让孩子把想在这个月养成的习惯写上去,然后让孩子自己每天在日期下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如果当天做到了,就划对号,如果没有做到,就划错号。

然后让孩子月底写一下当月的体验和感想。

亲子契约

爸爸和妈妈可以给孩子提出几点要求,孩子也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出几点要求,如果做到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做到,有什么样的惩罚。

这些都写下来,双方确认、签字,孩子和父母按要求相互监督。

(五)行为训练

家长要指导儿童怎样做,训练方法要多样、活泼。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个“教-扶-放”的过程。

(六)注重体验

抓住儿童自身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体验“好习惯让自己尝到甜头,坏习惯使自己吃到苦头”;习惯的养成就是建立一条“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制度。

主体体验是良好行为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关键因素。

(七)防微杜渐

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不让不良行为发展成不良习惯。

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家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以后等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了再改正难度可就大了。

(八)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常有反复,家长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九)家校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

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吴玉清

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

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

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重视家校合作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但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而其中不乏不良信息,这些负面影响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

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五四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所处学区经济较落后,人口整体素质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有利的促进和提高,为了让全体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都能成为“成功者”,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我们小学,具有良好的办学传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良好校风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优良学风以及“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风。

学校把“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作为我校的培养目标,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

一方面是我们学校具备成熟的办学思想,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职工;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成人、成器、成才的教育事业,因此提出了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科研课题。

  所谓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

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不自觉、下意识的重复同一动作所致,另一种则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达到的。

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通过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不良的习惯。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良好习惯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渴望于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完成自己的世界观,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旦具备了良好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也将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生。

无数的事业成功者和伟人的人生履历都昭示了这一朴素的真理。

  习惯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性。

许多事实表明:

一个人的一些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形成的。

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

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强调习惯教育,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习惯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范畴的内容,而且也包含着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内容。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

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联系的。

所以不应把习惯教育仅仅理解为贯彻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应把它提高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上去认识。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我国教育目前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

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保证则是学会学习。

联合国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学会学习”战略思想,我国教育部也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作为“九五”重点科研课题,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重视习惯的培养,他曾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孔子说:

“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贾谊认为:

“习与智长”。

王夫之还说: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

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主张“信习论”。

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