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50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docx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两大方面:

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4、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被尊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5、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他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6、1908年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1980年,“文化大革命”后潘菽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现在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9、教学环境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前提)、环境、成熟、学习(决定性作用)

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4、皮亚杰(瑞士)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延后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

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注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

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失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特点:

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为基础):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皮亚杰观点影响,被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法,人的道德判断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b.相对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c.寻求认同的道德定向阶段;d.尊重权威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e.社会契约定向阶段f.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

7、影响个体社会化因素:

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8、一般认知能力就是智力,表现为智力发展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9、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1)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扰;

2)场依存型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影响;

3)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准性差;

4)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准度高;

5)辐合型表现辐合思维的特征,发散型表现发散思维的特征;

11、性格差异:

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12、特殊儿童的类型:

智力超长儿童(智商超过140),弱智儿童(智商低于70),学习困难学生,聋、哑、盲儿童13、特殊儿童的教育:

随班就读、普通版加巡回辅导、普通班加资源教室、设置特殊班

14、心里自我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是青春期。

15、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差异。

16、人格又称个性,是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7、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意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8、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

技能学习、知识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20、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法:

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及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代表人:

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22、俄国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保持与消退、分化与泛化)

23、美国桑代克提出联结学说(即尝试—错误说,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4、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学习者收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和负强化(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25、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6、顿悟—完形说是由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考夫卡、韦特默是主要代表人物。

其主要观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27、托尔曼认知目的论的两大特点: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2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住的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9、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30、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的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3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1)激进建构主义(以皮亚杰思想为基础,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

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

3)社会文化倾向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完全否定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学习观(a.主动建构性;b.社会互动性;c.情景性)

4)教学观

33、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兴起,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第三方势力”,代表人物:

马斯洛(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罗杰斯、康布斯

第三章学习心理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包括三个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学习动机的六种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行为对象的广泛性:

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

4)根据动机的意义:

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6)根据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伯尔将动机分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能力、努力、运气、人物难易度)、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1977年提出)

5、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2)设置榜样;

3)培养学习的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6、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教学情景);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力学习效果的提高。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对优生和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有利)。

7、普利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去强化低频的活动,简单地说,用孩子喜欢干的事情作为一种强化手段,刺激孩子做他们本事不喜欢却是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

8、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其特点:

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9、一般把认知策略分为:

1)复述策略(种类方法:

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派出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画线帮助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

2)精细加工策略(种类方法:

记忆法、充分利用背景知识、记笔记、自我提问、生成性学习);

3)组织策略(种类方法: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归纳)。

10、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1、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作用。

12、学习策略的的训练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1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定情景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种情景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14、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4)根据在内心机制的不同:

同化型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5)根据迁移的方向来看: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15、迁移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16、影响迁移的因素: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指导。

1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练安排教学程序;

4)创设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8、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分类:

符号学校、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9、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

知识的获得(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知识的保持(遗忘及其进程、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

20、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和知识概括(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过程)。

21、知识保持: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进行组块化编码,d.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150%最佳),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22、技能分为:

1)操作技能(即动作技能、运动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校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3、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25、态度的实质: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6、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27、态度与道德的区别:

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8、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他律道德(10岁以前)、自律道德(10岁以后)

29、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从众、服从)、认同、内化

第四章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

情感特征、意志特征、领导方式

2、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关注环境、关注学生

4、伯利纳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

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

5、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6、布鲁巴奇教学提出反思的四种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7、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人格特征: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

8、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表现在:

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评价。

第五章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群体分为正式群体(有较强组织纪律性,其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机体群体三个阶段)和非正式群体的(建立在感情基础上)。

3、群体动力是指群体中影响群体及其成员个体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综合,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氛围和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等。

4、课堂结构是指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景这三大课堂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情景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5、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6、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1)制度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于课业给与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校联系;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