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49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docx

高一地理综合测验

高一地理第十一周综合测验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双星伴月又称“金木合月”,是指金星、木星和月球同时出现在夜空中。

下图为双星伴月奇观图,金星、木星与月球组成了一张笑脸。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

A.恒星和卫星B.彗星和卫星C.恒星和行星D.行星和卫星

2.金星和木星分别属于

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B.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

C.巨行星和类地行星D.远日行星和巨行星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包含

A.1级天体系统B.2级天体系统C.3级天体系统D.4级天体系统

4.图中标识的天体,全部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水星凌日(transitofMercury)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只有水星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下图为2016年5月水星凌日太阳局部照片,图中小黑斑示意水星凌日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除水星外,太阳系其他大行星也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金星B.火星C.土星D.海王星

6.下图中能反映水星凌日时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7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该耀斑爆发会使

A.全球各地普降暴雨B.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

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D.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8.以下地区较易观看到太阳活动产生的绚丽极光的是

A.北冰洋沿岸地区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地区D.撒哈拉沙漠地区

9.下列人类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是

A.煤炭采掘B.水产养殖C.道路施工D.航天发射

据《汉书·五行志》中记载:

“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太阳的大气层甲、乙、丙分别代表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11.太阳黑子和耀斑

A.均发生在甲层B.分别发生在乙层和丙层

C.都发生在乙层D.分别发生在甲层和乙层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出现的“磁暴”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

②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没有影响

③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

④耀斑爆发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陆地上的平均厚度大约17千米

B.②是软流层

C.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D.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岩石圈

1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附近D.内外核之间

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

16.图乙中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A.5千米B.17千米

C.33千米D.400千米

17.图乙中的地震波

A.是P波B.是S波

C.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D.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

18.浮石(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是长白山三奇之一,分布于天池附近70千米内。

浮石按成因属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地貌类型为()

A.冲积扇B.三角洲C.河漫滩D.新月形沙丘

20.该地貌位于()

A.入海口处B.山谷出口处C.河流中下游处D.河谷处

2016年8月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发生6.4级地震,首都罗马震感强烈。

下图是本次地震震源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造成本次地震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英洲板块、亚欧板块

22.图中M处的板块边界类型与下列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符合的是()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壳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24.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华山的悬崖峭壁——流水侵蚀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沉积

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化作用

D.海南岛“南天一柱”——风力侵蚀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5.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26.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27.黄土高原呈现此景观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8.最适宜当地环境的传统民居是()

A.B.C.D.

读图12“某城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该城区聚落的变化过程中()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郊区城镇数量增多

③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④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图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铁路交通的布局变化B.公路交通的发展变化

C.城市结构的布局变化D.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二、综合题

3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城镇的居民点大体沿着________分布。

该地城镇的区位优势是。

我国与该城镇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2)图中F、C、E、G四地中,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规模最大的一处是,理由是

(3)若E地有一批铁矿砂要运往A地,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左图右分别示意山区与平原的居民点和商业网点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说明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据图说明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

(3)分析甲处发展成为一级商业中心的原因。

33.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丁地的原因。

(4分)

(2)判断乙地的地质构造并说出判断理由。

(3分)

(3)说出图中河口丙处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3分)

(4)说明甲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1.金星和木星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组成该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行星和卫星,D项正确。

2.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考点:

天体的类型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3.B

4.D

【解析】

3.读图可知,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4.图中标识的天体中,太阳不属于地月系,太阳、地球、月球均属于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因此D项正确。

考点:

天体系统。

5.A

6.B

【解析】

5.由材料可知,发生凌日现象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凌日天体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二是凌日天体与地球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能与日、地排成一条直线。

根据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且水星和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故水星和金星均有可能发生凌日现象,A项正确。

6.据上题分析可知,发生凌日现象时,水星应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排成一条直线,因此B项正确。

考点: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特点。

7.D

8.A

9.D

【解析】

7.耀斑爆发时,其发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有影响,但不会使各地大幅度升温和普降暴雨。

8.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因此极地附近地区易观测到极光。

9.太阳活动会影响航天发射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航天发射活动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

考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0.C

11.D

12.D

【解析】

10.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由里向外依次代表: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项正确。

11.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由里向外依次代表: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因此D项正确。

12.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①项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②项错误;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周期约11年,耀斑随黑子数的变化同步起落,太阳活动的周期约是11年,③项正确;耀斑发生只有几分钟,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④项正确。

考点: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3.D

14.C

【解析】

13.地壳在陆地上的平均厚度大约33千米;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横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较地壳中传播速度快,即在③层传播速度比②层快;①层和②层组成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因此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岩石圈。

14.读图可知,在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附近,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

考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5.C

16.A

17.B

【解析】

15.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

故C项正确。

16.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明显改变。

读图中数据可知,地震波在地表以下5千米处波速发生了明显变化,故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

17.读图中可知,此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在3~6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即S波。

考点:

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可知,浮石为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图判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故选C。

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

19.A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9.读图,图中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A对。

三角洲分布在河口地区,B错。

河漫滩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带,C错。

新月形沙丘分布在沙漠地区,D错。

20.该地貌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即山谷出口处,B对。

入海口处形成的是三角洲地貌,A错。

河流中下游处两岸是河漫滩,C错。

河谷处地形狭窄,水流急,不易形成沉积地貌,D错。

【考点定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位置及成因。

【名师点睛】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分布位置,形成原因。

山麓冲积扇地貌分布在河流流出山谷的出口处。

三角洲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河漫滩地貌位于河流中下游河床两侧,是洪水期被水淹没的区域。

沙丘分布在沙漠地区。

21.A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图示区域位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造成本次地震的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A对。

B、C、D错。

22.图中M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向一起碰撞挤压,两个箭头相对。

选项中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符合的是图D,D对。

图A、B不是板块边界类型,A、B错。

图C是生长边界,C错。

【考点定位】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边界类型。

【名师点睛】了解板块构造理论及分布位置,根据区域名称,判断所在板块名称。

板块边界有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示意图中两个箭头是相对。

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形成,示意图中两个箭头向两侧分开。

23.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运动,地壳隆起形成,A对。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B、C、D错。

24.华山的悬崖峭壁,是内力作用形成,是断层构造,A错。

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是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形成,B对。

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

海南岛“南天一柱”是海湾侵蚀形成,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造山成谷,使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山填谷,使地表变得平坦。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永远同时存在。

了解区域地貌类型及成因,华山北坡是断崖,是断层构造形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25.D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读图,该地聚落沿河流分布,受河流影响,形态呈条带状,D对,C错。

团状是北方地区聚落形态的特点,A错。

受地形因素影响,聚落形态有组团状,B错。

26.读图,①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交通,人流、物流量大,是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A对。

②、③、④处的人流、物流量较小,不易发展为城市聚落,B、C、D错。

【考点定位】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聚落发展条件。

【名师点睛】聚落形态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地理环境。

北方降水少,平原面积广,聚落多呈团状。

南方河网稠密,聚落多沿河布局,呈条带状。

山区聚落受地形影响,多组团状。

在河流交汇处、河口地区等地点,人流、物流量大,更易发展为城市。

27.D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27.读图,黄土高原呈现的是千沟万壑的景观。

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

D对。

气候干旱,黄土疏松,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是自然原因,A、B错。

千沟万壑是结果,C错。

28.黄土高原的气候干旱,黄土分布广。

黄土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

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所以适宜当地环境的原有民居是窑洞,B对。

图A的竹楼是南方的民居,A错。

图C是蒙古包,是草原牧区的民居,C错。

图D是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建筑,D错。

【考点定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环境与建筑。

29.C

30.A

【解析】

试题分析:

29.对比两幅图可知,扩展后的城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由此出现的现象有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故选C项。

30.对比两幅图可知,铁路线路发生了变化,公路交通变化不明显,故A项正确,B项错误。

【考点定位】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名师点睛:

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外部形态:

①城市外部形态是从整个城市的宏观形状上看,它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常见团块状、条带状(放射状)、组团状等几种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从微观布局上看,指各功能区之间在空间上的结合,分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②团块状城市:

平原地区的城市如成都、合肥、华盛顿等,城市各部分集中连片、节省建设投资、方便居民生活,但易使污染集中。

③条带状(放射状)城市:

山区河谷城市如兰州、洛阳、西宁、延安等,城市各部分接近自然、环境污染较小、但运输距离大,建设投资大。

④组团状城市:

受地形限制或河流分割如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各部分各自成片、利于规模扩大、保护环境,但居民联系不便,建设投资最高。

31.

(1)河流处于两河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地形平坦武汉重庆宜宾

(2)C该地地处两条公路交汇处,又是水陆交汇点,交通便利

(3)先经公路从E运输至D处,再通过河流从D由水路运至A地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A城镇的居民点大体沿着河流分布。

该地城镇的区位优势是处于两河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地形平坦,主要是从图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回答。

我国与该城镇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

(2)图中F、C、E、G四地中,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规模最大的一处是C,原因是该地地处两条公路交汇处,又是水陆交汇点,交通便利,交通条件好有利于人和物的聚集和扩散。

(3)若E地有一批铁矿砂要运往A地,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先经公路从E运输至D处,再通过河流从D由水路运至A地。

考点:

聚落形成条件,运输方式的选择。

32.

(1)山区交通线数量少,密度小,平原数量多,密度大;山区交通线沿地势低平的谷地分布。

(2)聚落主要沿交通线分布;聚落的形态受交通线分布的影响;交通发达地区,聚落密集。

(3)甲处位于两条交通线交汇处,交通发达,利于商品流通;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平原农业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范围大,经济腹地广。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左图为山区地区,右图为平原地形,从交通线密度.数量和分布特点等角度来综合描述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2)仔细读图,从交通线对聚落分布.形态和密度等角度来分析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

(3)从甲处的交通位置.市场位置.经济基础及服务范围等角度来阐述其发展成为一级商业中心的原因。

考点:

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交通线对聚落的影响,商业中心的成因。

33.

(1)甲地位于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丁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导致甲地海拔高于丁地。

(4分)

(2)乙为断层理由:

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

(3分)

(3)丙处为三角洲成因:

在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3分)

(4)甲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

建隧道容易塌方;地下水容易沿岩层汇聚,隧道易积水。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判断,甲地位于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丁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

最终导致甲地海拔高于丁地。

(2)图中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乙地地质构造为断层。

(3)河口丙处地貌类型为三角洲。

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三角洲地貌。

(4)图中甲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下凹,岩层不稳固,建隧道容易塌方。

向斜是储水构造,地下水容易沿岩层汇聚,隧道易积水。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类型及成因,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