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46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docx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1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的实验探究,明确空气的组成。

2.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知道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学习重、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空气有哪些成分

【观察活动】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30):

1.实验现象:

(1)燃烧时,;

(2)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3)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

【讨论交流】1.红磷的用量:

;2.装置的气密性:

3.如果集气瓶中吸进的水达不到1/5,试分析可能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1);

(2);

(3);

【阅读】课本P31图2—2,填写“空气成分”卡通图。

 

【阅读】课本P32,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

知识点二: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32-33页,完成下列表格:

 

性质

用途

 

 

 氮气

 

 

 

 

  

 

 

 

 

稀有气体

 

 

 

 

 

 

 

 

 

小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决定、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

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34页,并独立完成下列填空题。

1、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吗?

像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由多少种物质组成?

【归纳】:

混合物:

例如:

_____________等。

纯净物: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汽车驾驶舱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不属于氦气用途的是()

A.作为焊接保护气B.用于探空气球C.制取氮气D.用于霓虹灯

3.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中吸进的水超过1/5,原因可能是()

A.装置可能漏气B.使用的红磷过量

C.所取的红磷不足D.实验前没有将止水夹夹紧

4.下列气体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存活了

一段时间__________。

(2)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逐渐变软__________。

(3)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

白色固体物质__________。

5.有下列物质:

(1)石灰水

(2)二氧化碳(3)镁条(4)红磷

(5)海水(6)水(7)自来水(8)水蒸气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1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探究我们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有何不同。

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

【课前导学】

1.空气中占21%,占78%,稀有气体占占,

二氧化碳占,其他占。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课堂导学】

【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课本P35页)

【演示实验】实验2—2,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验证假设1的实验步骤:

 

 

验证假设2的实验步骤:

 

验证假设3的实验步骤:

 

(1)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空气污染危害大和保护大气环境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6-38页内容,思考:

哪些物质会造成空气污染?

怎样防治空气污染?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两大类物质是粉尘和____________(其中主要包括三种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来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化工废气,汽车尾气等。

2.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内容。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____________。

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出几项能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造成某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的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2.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B.餐饮用的饮料C.白酒D.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4.下列情况:

(1)汽车排放的尾气;

(2)水蒸发的水蒸气;(3)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4)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5)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6)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其中,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明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认识分子的特性。

3.能初步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

学习重点: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征。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分子是什么

【探究活动】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记录,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实验2-3】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4】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问题

实验2—3

实验2—4

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类型

分子本身是否改变

总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生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

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知识点二:

分子有什么特性

【实验2-5】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2-6】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

解释:

结论:

【实验2-6】由两位同学各拿两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

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请你解释。

总结:

分子的特性:

1.分子总是,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

2.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般说来,的分子之间距离

大,和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微粒

2.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2)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

(3)把几滴蓝墨水滴进水里,过一会儿整杯水就变蓝了: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

(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6)新装修好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居住: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

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内部结构。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原子是什么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45—47,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氧化汞的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有无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生成的物质—汞和氧气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1)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________,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组合方式发生改变,它们重新组合后构成新的________,所以,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__________,而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P47检查站表格内容。

知识点二:

原子内部有何奥秘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48—49相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_____电的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电的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___,中子__________。

电子带。

2.认真查阅教材P49页表格,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________,但质子数不一定

等于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_____________。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核里的和________相等,所带电量但电性_____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正电核数称为核电核数,

核电核数==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没有间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

D.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均相等

5.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则它的核电核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能够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说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学习重点: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能够画出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示意图

【自主学习】阅读P50“知识视窗”

(1)小圆圈表示___________,圆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弧线表示______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个电子。

(4)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小结:

原子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关系密切。

(5)对照知识视窗,画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磷原子硫原子氯原子氩原子

质子数15质子数16质子数17质子数18

 

知识点二:

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51—52相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核很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一种_________的质量的_______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________(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表达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

 

(3)根据P58表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7

7

 

6

6

 

8

8

 

11

12

 

15

16

 

小结:

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D.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B、49C、66D、164

3.某原子相对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 个中子,核外有  个电子。

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表示的含义是;

(3)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

(4)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容易(得或失)电子。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知道原子和离子的异同点。

3.学会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学习重点:

1.离子的概念和形成.2.原子和离子的异同点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离子怎样形成

以氯化钠(NaCl)为例P53—55:

Na失去一个Na+NaCl

Cl得到一个Cl-

小结:

1.离子的概念:

(带正电)

2.离子的分类:

(带负电)

3、离子符号

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符号在,“1”可以省略。

如:

阳离子:

Na+、Mg2+、Al3+等阴离子:

Cl-、O2-等

注意:

离子所带的电荷=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4.离子符号表示意义:

表示某离子

如:

Mg2+表示:

;S2-表示:

右上角的数字“2”分别表示:

3Mg2+表示:

;4S2-表示:

注意:

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所带电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5、原子和离子比较

原子

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区别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性

相互转化

电子电子

电子

电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6、物质由微粒构成(在方框内填入微粒名称):

构成

得失电子

直接构成

构成

构成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测评】

1、核外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

2、如图四种微粒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3、下面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表示原子的是;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3)表示阴离子的是;(4)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5)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按下列要求回答各问题:

(1)若该粒子为中性原子,则x=;

(2)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若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的含义。

2.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学习重点:

元素的概念。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元素

1.阅读课本56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氧气(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它们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____。

化学上将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同样,将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于是,得出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称。

【思考交流】

(1)“同一类原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____________

不讲____________

微观概念,既讲___________

又讲___________

适用范围

描述物质_______组成

描述物质______构成

举例

 

 

 

联系

 

 

 

2.阅读课本57页内容,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及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完成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阅读课本58页图2-30资料,总结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汉子中一般都有“_____”旁,如___________,但汞除外

(2)非金属元素

气态:

一般都有“_____”字头,如____________

液态:

一般都有“_____”旁,如____________

固态:

一般都有“_____”旁,如____________

(3)稀有气体元素:

包括氦、氖、氩、氪、氙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堂测评】

1.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SO2)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硫(SO2)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C.一个二氧化硫(SO2)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一个二氧化硫(SO2)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加钙牛奶,加碘食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4.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稳定结构的是,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易得到电子的是。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武宣镇中2014年秋九年级(下)化学科导学案

课题: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

廖小华复备人: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3.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学习重点:

1.会正确写出应掌握的27种元素符号。

2.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1.阅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