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41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 1.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背诵答案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1840:

鸦片战争

2、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2)早期探索

3、1919:

五四运动

4、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天辟地大事变

2)中国革命新道路

3)抗日战争

4)解放战争

5、1949:

新中国成立

二、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1、18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

2、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1956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

2)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代史纲要》背诵问答题

(一)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封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矛盾。

(P31-32)

2、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

(P32)

3、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P41)

4、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起点)?

(P36)

5、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P37-38)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P38)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P38)

8、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P37)

9、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P42)

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P38)

11、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P38)

1、答:

中国封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1、在经济上。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答: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雍乾盛世”。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主要表现是: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

2、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大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3、答:

近代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

4、答: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英国与其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攫取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1)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2)促使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5、答: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

1、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

3、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6、答: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1、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敌对,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3、当国内战争发展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7、答: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区别在于:

1、前者是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2、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在于: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1、争取民族和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8、答: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1、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2、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

1)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2)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9、答: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他大声疾呼,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10、答:

见第7题答案。

11、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6、人民日益贫困化,过着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P44)

(《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P45)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P45-46)

4、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P46)

5、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

(P47)

6、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的原因。

(P48)

7、19世纪末,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和性质。

(P49-50)

8、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P49)

9、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P50-51)

10、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51)

11、19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P50)

12、太平天国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P44-45)

1、答:

性质: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内容: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建立圣库制度。

意义: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反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答:

性质:

“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3、答: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对孔子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评。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4、答: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2、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的。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对列强侵华野心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认识。

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5、答:

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使用洋枪洋炮,兴起海防之议。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主力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翻译学堂。

1862年奕䜣创办第一个翻译馆:

京师同文馆。

2)工艺学堂。

冯桂芬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军事学堂。

6、答: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

7、答: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

1898年,洋务派张之洞写了《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意义和性质: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8、答:

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则成为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2、著书立说。

1)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2)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

3)谭嗣同写了《仁学》。

4)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黎胥的《进化与理论》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9、答: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0、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11、答:

1898年6月11日,在此后的103天里,史称“百日维新”。

新政的内容,只字未提维新派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

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彻底的。

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1、维新派不彻底的改革,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重新“训政”。

2、康有为、梁启超被迫流亡国外。

3、谭嗣同拒绝出走。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

4、张荫桓等帝党官僚被遣戍新疆,陈宝箴等人被革职永不叙用。

5、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均被废弃。

12、答:

见第1+2题答案(名称+性质)。

第三章辛亥革命

1、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P52-53)

2、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P53)

3、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失败的原因)。

(P57)

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P55)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5、1956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P56)

6、简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P57)

7、简述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了哪些斗争?

(P59)

8、试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P54-55)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局限性。

9、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P56)

1、答: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日本战胜俄国、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地址美货、收回权利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答: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1、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

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3、1980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且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3、答:

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3、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答: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

意义在于:

1、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2、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革命派的局限性在于: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5、答: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

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

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向请愿教众开枪,当场打死30多人,造成成都血案。

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6、答: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推翻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答: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2、组织中华革命党。

3、发动护国战争。

反对袁世凯称帝。

蔡锷宣布云南独立。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北伐。

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8、答: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1)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9、答: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3)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

4、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5、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了弹动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

6、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背诵问答题

(二)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P61)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P61)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3、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P61)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P62)

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P62-63)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P63-64)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表现和历史特点。

7、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P63)

8、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活动与工作。

(P64)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P65)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P65)

(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及意义。

(P65-66)

(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

1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P69)

13、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P70)

14、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P70)

1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P67)

16、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P68-69)

1、答: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答: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文化同封建文化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4、答: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答: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了的政治力量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