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237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四上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单元整体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

2、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4、能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所选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

四篇课文中有三篇都是名篇,描绘生动、形象,语言相当精彩。

根据本组课文的特点,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位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体会意境,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单元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时划分:

1、观潮(两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

3、鸟的天堂(两课时)

4、火烧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五课时)

1

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

以“天下奇观”的“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采取“像”、“读”、“议”相结合,用录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激情,在讨论中品位语言,探讨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资料。

2、了解江潮形成的原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大: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气势壮: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

潮来之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用幻灯片出示古诗《浪淘沙》。

2、学生翻译这首诗,教师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江潮的气势。

3、对于钱塘江大潮,你们了解多少呢?

4、播放大潮录像。

5、你们想知道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大潮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的吗?

1、学生对照诗句用心体会。

2、学生试着翻译这首诗。

3、学生试着说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具体情况。

4、学生欣赏录象。

5、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2、“天下奇观”正是作者观看大潮后的感受。

谁来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

3、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

“天下奇观”。

2、学生谈感受。

3、学生体会,发表看法。

4、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2-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三、学习潮来景象。

1、读了课文,你觉得那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2、找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理解。

3、让学生说出所划词句,发挥想象力,从文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

4、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

5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看到江潮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时,你的心情怎样?

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学生推荐。

2、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

3、学生谈、感受。

并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4、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分析。

5、学生议、答。

四、配乐朗读,引导背诵。

学生跟随录像读3-4自然段。

教师评价。

学生跟随音乐反复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感悟潮来之前

1、导入对潮来之前的内容的学习。

2、教师总结。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了解到人很多,江很静。

二、学习潮来之后

1、潮起必然潮落,经过了潮涌的辉煌之后的钱塘江又是怎样一副景象呢?

2、组织学生讨论: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水涨了?

3、教师总结。

4、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对天下奇观的感受。

1、学生读写潮来之后的段落。

2、学生讨论,回答。

说出自己的体会。

三、品味语言

1、学完了课文,课文的语言的确很美,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3、师生共同品读,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四、积累词汇

1、老师说词语意思。

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

1、学生抢答。

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写作手法。

1、钱塘江大潮这世上少有的伟大奇观竟然为我国所拥有,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说给大家听。

2、讨论:

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我们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3、教师总结:

①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抓住特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起来。

③学着运用侧面描写。

④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

教师设疑,给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讨论交流解决,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

长504千米

最深6009米

第一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长370千米

最深2133米

作比较

科尔卡大峡谷

长90千米

最深3200米

奇异景观:

雪山冰川

原始林海

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2、看完了录象,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

2、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录象。

2、学生谈观后感,展示资料,说出自己对青藏的认识。

二、指导读文,理解语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作者介绍大峡谷的?

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让学生深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

②“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

③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为什么都带有引号?

④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的句式,它有什么作用?

⑤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副神奇美丽的画卷”?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2、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不容置疑”的含义。

3、小组讨论,汇报成果。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要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

  2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三、学习资料袋

1、看资料袋下面的图片,告诉大家你的第一感觉。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1、学生齐读资料袋内容。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延伸到生活实际。

四、拓展思维,口语训练。

1、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谁能用自己的话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对大峡谷的印象?

2、除了课文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那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3、讨论:

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

1、学生介绍。

2、学生补充介绍。

3、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设计思路: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围绕着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的立足点要让学生从作者和鸟的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疑,在议中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通过“读”、“疑”、“议”来完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树:

茂盛

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

赞美

鸟:

欢快

壮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2.板书: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思考。

二、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学生按要求读书。

三、检查自学效果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1、谈自己读的感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学生读字词,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

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让我们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回答。

二、学习12-13自然段内容

1、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2、“应接不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指导朗读。

4、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

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1、学生读课文,自由发言。

2、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按照老师的引导朗读课文。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三、学习第一部分:

(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4、指导朗读。

1、学生读课文,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班级交流。

3、学生试读课文,读出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四、小练笔

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课外延伸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课文所写内容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在教学本课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一道“观察”,一同“赞叹”,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尝试运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读”、“画”、“议”、“练”来理解词句,积累语言,培养想象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火烧云的图片。

2.火烧云的成因及其他相关知识,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火烧云

多:

红彤彤

金灿灿半紫半黄┄┄葡萄灰┄┄

颜色

快: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快: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形状

多:

马狗

狮子又像这个

又像那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出示火烧云的图片或投影:

我们经常在早晨或傍晚看到天空中出现这样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

2、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

对于火烧云,你们了解多少呢?

3、导入新课

1、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云霞的模样。

2、学生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所了解的知识。

个性阅读,注重引导

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许多富有思维价值的创新信息经常处于萌芽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与发现,教学《火烧云》时,我有意识地发掘课文中的“扩散点”,即火烧云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等特点,让学生通过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按照火烧云“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①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②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都有些什么特点?

③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3、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4、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词,思考问题。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3、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

4、按要求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三、分析关键语句。

1、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呢?

课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题意,找出来。

2、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同桌讨论:

①这句话能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

1、学生发表意见。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四、导学第一段。

1、教师引读。

2、组织学生讨论:

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黑母鸡为什么会变成紫檀色?

3、按照读读、划划、议议的顺序完成下面练习:

①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②文章开篇写到“火烧云上来了”,紧接着写的又是什么呢?

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把话题一转去写霞光下的人和动物呢?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说明排比句的概念,学生找出来。

1、学生配合教师朗读。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

3、学生找出排比句,朗读、体会、比较,明确其作用。

五、鼓励谈话。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

从哪些话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思路效果反思

一、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变。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段,下面我们以自学为主,来体会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变化多端。

出示自学题,学生分组学习:

①找到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②用线划出表现颜色和变化多和快的词语。

2、指名朗读。

3、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想象出是哪些颜色吗?

用“ABB”的形式试说。

4、讨论:

文中的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一会儿”为什么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5、引读。

6、指名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将表现多和快的词语归类。

7、自由朗读4-6段,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过程,划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朗读有关小节。

3、学生试说。

4、学生讨论体会。

5、学生配合读。

6、学生交流,朗读。

二、欣赏火烧云的消退景像。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结合课文理解“恍恍惚惚”。

3、引读。

1、学生读课文,体会。

2、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配合读。

三、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自由发言。

四、写作训练。

1、回味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用饱满的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2、讨论:

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但作者却能用文字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为永恒,想想这是为什么?

3、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写作:

①结合火烧云的变化特点,写一种你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1、学生自由发言,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讨论。

3、学生试写,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评议。

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读先于写,所以扎实地抓好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要踏踏实实地去阅读,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

就如杜甫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再讲究些实效,效果一定很明显。

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启发质疑:

什么叫火烧云?

火烧云的形状、颜色有哪些变化?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通过阅读告诉学生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色。

再进一步告诉同学们,作a者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快且多,更进一步的是写出了人们在看火烧云时的心情和感想,这才是我们写这类文章的目的和深度所在。

告诉同学们,自然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有无数的作家、诗人描绘过它们,赞美过它们。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大胆去写,也一定能写出像《火烧云》这样的好文章。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

1、教师提示要求:

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

奇在何处?

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2、全班交流(要求与其他组内容不重复说)3、全班评议。

1、学生自由读要求,思考:

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

3、学生推荐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教学过程: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修改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学生根据习作提示,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要求:

(1)语句通顺。

(2)没有错别字。

(3)有条理,有顺序。

(4)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1、学生自主交流。

2、学生拟定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