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20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docx

附城镇中学校数学课标测试题

附城镇中学教师2012年暑假新课标培训

测试题(初中数学卷)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与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和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3.《标准》中描述结果目标的动词,包括,,

,。

4.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

和。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

,。

6.《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  发展及改进  教学。

7.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

、、、、

和。

8.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9.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10.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

A.书面测验B.口头测验C.活动报告D.课堂观察

2.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A.理解B.经历C.体验D.探索

3.理解的同类词是。

A.知道B.认识C.能D.感受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A.创新性B.基础性C.普及性D.发展性。

5.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A.综合与实践B.数与代数C图形与几何D.统计与概率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新课标增加了“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内容。

()

2.新课标删除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

()

3.新课标增加了“*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内容。

()

4.新课标删除了“有效数字”的内容。

()

5.新课标保留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内容。

()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5分)

1.数学课程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

 

2.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3.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怎样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5.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如何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2.你是如何理解“预设”和“生成”的?

请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你是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陵川县中小学教师2012年暑假新课标培训测试题

(初中数学卷)答案

一.填空题。

1.数学知识, 技能,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2.主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6.学生教师

7.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8.教师家长同学

9.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基础核心重要方法

二.选择题

1.ABCD2.BCD3.B4.BCD5.A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5分)

1.数学课程具有什么性质和作用?

答: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2.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启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心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4.怎样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答: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4)在书目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5.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答: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五.论述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如何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答: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例如,下面是对某同学第二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学习的书面评语:

王小明同学,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资料。

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制作统计图很出色,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但你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继续努力,小明!

评定等级:

B。

2.你是如何理解“预设”和“生成”的?

请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答: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

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举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