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17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docx

教师基本功教育理论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C)学习动机。

A、长远B、短暂C、内在D、外在

2.教师说:

“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

这是学习的(B)。

A、迁移B、强化C、激发D、归因

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

这种心理反应是(B)。

A、认识功能障碍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D、焦虑

4.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C)。

A、组织策略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5.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那么他的行为就是(B)行为。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A)。

A、去个性化B、从众C、服从D、群体极化

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

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

9.关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D)。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B)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道德感B、承诺感C、模糊性D、匿名

12.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C)。

A、过弱B、中等C、过强D、无所谓强弱

13.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B)。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C)。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模仿

17.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一些个性品质好、有才能、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班集体的形成处于(B)。

A、松散阶段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D、凝聚阶段

18.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C)。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D、道德信念的形成

19.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柯尔伯格B皮亚杰

C、斯金纳D、巴甫洛夫

20.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教育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

C、平等尊重原则D、保密性原则

2.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ABD)。

A、教师的心理素质B、校园环境

C、教学设备D、学校风气

3.下列属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矛盾有(ABC)。

A、学校恐怖症B、离家出走C、自杀D、依赖性强

4.学习策略主要包括(ACD)。

A、认知策略B、自我调解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5.常模参照评价通常用于(ABD)。

A、选拨B、升学考试C、学校评价D、编班

6.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BC)。

A、制定计划B、监控策略C、自我调节D、群集策略

7.产生无力感有主要原因是(BD)。

A、特殊环境B、失败后的不良心态C、自暴自弃D、消极归因

8.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ABCD)。

A、问题要小而具体B、问题要新颖有趣

C、要有适当的难度D、要有启发性

9.影响学生从众行为群体方面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群体的权威性B、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凝聚力D、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10.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BCD)组成的。

A、安全的需要B、认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D、附属的需要

三、知识运用题(每题2分,计10分)。

1.一位家长可能觉得弹钢琴要比练毛笔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诉孩子说:

“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弹一小时钢琴。

”家长心想这回孩子该好好练字了,可孩子根本不买帐,因为他宁愿多写毛笔字,也不愿弹钢琴。

答题建议:

如果你是这位家长,你会这样告诉孩子:

本题强调的是,强化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在选择强化物时,必须了解与所要强化的学习行为相比,儿童更喜欢什么,并把后者作为强化物。

参考:

如果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或看一个小时电视(可以用儿童喜欢的活动)。

2.一名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一名男生不爱学英语,成绩最差。

但这名男生对航模很感兴趣,上课时也不时地摆弄各种飞机模型及一本英文版航模书。

答题建议:

如果你是这位英语教师,你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本题主要考查教师利用学生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制作航模,与学生一起翻译英文版的航模书,引导学生悟出学好英语的价值,把喜欢航模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

3.考试结束后,小辉说:

“我的作文没写好,只得了及格,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写好,只是我最近学习不够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这次要出麻烦了。

”请结合归因理论,对小辉的归因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小辉将作文没写好归因于努力不够,她相信以后用功学习,作文就会写得更好。

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成功。

4.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5.在音乐课上,老师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但孩子们想弹一首流行歌曲,对枯燥、单调的音节练习缺乏热情。

当老师领着大家练习几遍之后,有的学生不耐烦了,抗议说:

“行了,别再练了!

这时,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说:

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是否会运用“普雷马克原理”,用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去强化学生进行音节练习。

参考:

“大家如果能一遍准确地弹好这一小节,我们就弹一首流行歌曲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

2.在对学生进行论文式问题评分时,应先看学生的姓名。

(+)

3.按“百分制”标准来评价学生成绩是绝对评分。

(-)

4.心理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5.“教学生使用善意的谎言”不利于矫正学生的说谎行为。

(+)

6.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

(-)

7.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

8.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是动机连续体上的两极,外来动机越高则内在动机越低。

(+)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也就越好。

(+)

10.正强化提高学生的正确反映,负强化降低学生的错误反映。

(+)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方法?

答:

(1)让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2.如何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道理

答:

这句话,揭示了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及强化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1)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

(2)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3)榜样示范、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道德行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答:

(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

(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

(3)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4.常见的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有哪些?

答:

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和填空题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

“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

”这名学生回答:

“我就是反复地念。

”教师说:

“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

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

”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

老师就问:

“你是怎么背诵的?

”他回答:

“反复读。

”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

“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

”他不回答,沮丧的低下了头。

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在语文教师指定用某方法时,那位男同学能够运用该方法,并促进了他对课文的背诵效果。

而当在正常学习中,老师不再明确告诉他哪篇课文该用那种方法时,他就不会利用老师所教的那些方法了。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

(1)教师没有了解他所教授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该男孩的年龄阶段。

若该男孩的年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只能在有明确的指导下使用那些策略,就会出现上述现象。

若想让他独立使用,只能等到他的年龄同策略自发使用的年龄相当时。

目前要提高其背诵成绩,只有另选符合其年龄或者仍在老师的指导下作用所教策略。

(2)教师在进行策略教学时,没有按有关原则去做。

比如,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每种策略的适用范围,没有让该男孩子独立练习选择恰当的策略,使其没有达到对策略进行迁移使用的水平。

导致离开指导就不会选用那些有效的方法。

(3)没有对其正确的选要给予及时鼓励,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强他对正确使用策略的信心。

(4)没有引导其使用某种方法后的记忆效果同只反复读时效果做比较,增强其对策略有效性的认识。

2.一次,某校35名学生与10名教师乘一辆有40个座位的大客车前往某经济开发区,学生全部落坐,5位教师没有座位,站着。

在两个小时的路程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学生把座位让给老师坐一会儿。

其间,两位教师还就一个座位彼此推让两分钟之久,这一过程尽管周围的学生看得清清楚楚,但仍没有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把座位让出来。

请结合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答案: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道理。

但这些道德准则常常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发自内心接受的,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

此外,学校道德教育中严重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品德心理结枸的失衡和“知与行”的脱节。

我们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品德结构及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1)注重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以权威的方式将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并依靠强制或外部监督使学生遵照执行,只能使学生停留在他律道德阶段。

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教师应创设道德认知矛盾情境,通过讨论,解决道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道德需求,形成自律道德。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要想使学生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能给予同情,奉献爱心,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心中有父母,有亲人开始,然后逐步使学生能够心中有老师、有同学、有他人。

(3)提供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表现相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在期末考试后召开的家长会上,王老师公布了学生成绩,并表扬了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

然后,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一份学生成绩报告单及名次。

家长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家长提出:

“考试是否只把学生的成绩分出个高低?

学生成绩不好责任在谁?

我们怎么知道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

”有的家长问:

“考试是否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它的可靠性有多高?

一次考试是否能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

家长会结束后,王老师陷入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要考试呢?

我是想确定班里谁学得最好吗?

我是想了解学生们是否学会了我教给他们的东西吗?

我想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学习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在考试中提出何种类型的问题才能确保这一点呢?

我想知道他们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

我如何把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请结合你掌握的有关教学评价的原理,关于考试的作用、考试题怎样设计、考试结果怎样解释与报告等方面,给王老师一些建议。

参考答案:

王老师已经意识到考试应该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而且考试中应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来评价不同的学习水平,此外,王老师还应考虑并注意以下问题。

(1)考试或测验只是教学评价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本身不等于评价。

(2)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反馈,而且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教学评价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测验,以便进行总结性评价,但仅仅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形成性测验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进步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

还要考虑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的不同特点。

(4)考试常使用教师自编测验题。

教师自编测验的问题类型包括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题题等。

(5)在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与报告时最好不要采用公开的形式,要力求对分数进行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要能够回答学生家长提出的种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