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040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克.docx

《第三单元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克.docx

第三单元克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

单元教学内容:

  

1、认识千克、克、吨

2、体验千克、克、吨的实际质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在学第一课时有多重时,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

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练习四是在学生学习了千克、克、吨这些质量单位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千克、克、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有关千克、克、吨的实际问题。

搭配中的学问”是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

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

3、关键: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推算,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的思考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在多种体验活动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千克、克、吨,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受,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千克、克、吨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千克、克、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质量单位

  教材还适当地安排了多种活动,以体验和应用质量单位。

例如,教材第20页实践活动,先估一估,再实际称一称,并将估计结果和称量结果进行比较,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质量单位。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有多重

2课时

一吨有多重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

搭配中的学问

2课时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有多重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各种秤、课件、天平若干台、1千克的盐。

学具准备

新版1角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游戏导入。

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

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

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反馈

巩固

1、

 

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践活动

我的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土豆

我的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全课总结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

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板书

设计

有多重

1000克=1千克

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

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练习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归纳练习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

估计一下:

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

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

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

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

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

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反馈

巩固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6000克8千克9000克

(2)4吨7千克3900千克4200千克

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

重多少?

全课总结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板书

设计

练习课

1000克=1千克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1吨有多重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苹果等水果各种称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情境导入:

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

1吨有多重,并板书)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3)媒体展示:

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展示:

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5、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

卡车载重4()B:

小明体重35(  )C:

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反馈

巩固

三、拓展应用

1、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1袋食盐500。

1块橡皮20。

1袋牛奶250。

1支铅笔5。

1辆汽车4。

1头大象重3。

3、在○里填上“>”“<”或“=”

500kg○3kg1kg○300g9kg○9000g

800g○10kg3kg○3t4000g○4t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t○3600kg5t○5000g

全课总结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

2、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

设计

1000克=1千克一头牛大约重1吨

1吨=1000千克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练习四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学法指导

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

“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

”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

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反馈

巩固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

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3kg=()g

4吨=()千克6000t=()kg

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

全课总结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

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

解题思路是:

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

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小黑板

学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

”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反馈

巩固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

“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全课总结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板书

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一荤,一素:

冬瓜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课题

练习课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

4、在交流、探讨中,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归纳练习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复习引入

(搭配菜谱)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出示挂图,指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独立尝试

(2)、全班交流

(3)、加深认识

2、第2题

出示情境土,指导学生观察,叙述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反馈

巩固

三、拓展深化

教师出示思考题:

有3本不同文艺书和2本不同故事书,从中任选2本文艺书和一本故事书,共有几种不同选法。

(1)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在搭配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结合上面的例题和练习强调: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