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98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docx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探

——基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制研究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3

二、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现状—————————————4

三、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5

四、改革的阻力与难题———————————————6

五、并轨中需弄清楚的问题—————————————7

六、关于并轨的几点建议——————————————7

七、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探

——基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养老金待遇的“双轨制”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长久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制运行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阻碍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更主要的是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有损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与衔接。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制双轨运行的现状分析,以及其分制运行存在的问题的归纳,提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制度并轨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1984年起步,1995年基本建立框架,1997年实现制度统一,到目前已取得长足发展,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我国国家公务员养老制度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而未进行相应的改革,制度本身已缺乏可持续性,存在着无法在现行体制框架内修补的缺陷,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养老制度的并轨对于统筹解决我国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丰富养老保险改革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

1、改革开放之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非常严重,它留下了不同时期的制度思路和国情特点。

1978年改革开放时,全国积压了整整200万应该退休的人员不能退休,因为“文革”期间我们的退休制度彻底瘫痪了。

国家于是出台临时办法解决退休问题,企业的工人退休后由企业负责发放退休金,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拿钱。

那时候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的利润用来先发放退休金再上缴国家,实际上和国家财政直接拿钱支付是一回事,企业和事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额也差不多。

2、80年代、9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国企开始裁员增效,就必须建立独立于企业的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是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就没有建立独立于单位之外的社保体系的动力,所以他们一直由国家财政负责,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时,一些省市的事业单位养老金也参加了改革试点,但他们仅仅参加了缴费,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却没有变化。

实际上,从全国看,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是分成两个台阶:

大约是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参加改革(无需缴费),一部分是参加了部分改革(按企业标准参加缴费,但按原先事业单位标准领取养老金)。

3、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2~1997年,中国正式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当时世界上主要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累积制两种类型。

决策者当时看到两种制度各有好处,所以各拿了一部分简单拼凑在一起,叫作统账结合。

该模式目的在于将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将公平和效率结合起来,是对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思想的一次尝试。

具体到缴费率来说,个人工资的8%放到自己的养老账户上,企业缴费的20%被政府用来统一支付给退休一代养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个人账户是空账,这部分钱也被政府用来支付给退休的一代了,因为20%的单位缴费不够用的。

二、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现状

根据2010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

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

工作时,收入差距如此之大,而退休之后,仍然是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此现状,为构建社会和谐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多年来,财政资源向城市倾斜,使农村与城市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系统。

而在改革开放、国家财政大大充盈的情况下,在分配上却不仅没有拆除城市与农村两大系统的隔离,却反而在城市中又衍生出“吃财政饭”和“吃企业饭”两大系统,进一步强化差别。

而在养老保障上,目前事实上是吃财政饭的城市人、吃企业饭的城市人、没有单位的自由人和农村人的“四轨并行”政策,政策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把市场风险层层放大地推向后三种人,因而与“吃财政饭”人群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养老现状已经令人堪忧:

养老金呈现“双轨制”,即在现行制度下,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金由国家全额拨款,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职工共同负担。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国家为其划拨的养老保险基金,不仅以员工的实际收入为基数,而且还随着其工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这就造成了公务员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而享受高额养老金,而企业职工缴费负担沉重但养老金水平却远远低于公务员。

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

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

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三、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2009年初启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之后,不同单位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待遇,以“身份”划分不同的制度和待遇,显然有失公平;而且多种制度并存撕裂了社保制度的完整性;另外,对于劳动力的流动造成了无形的阻碍。

因此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与企业统一的养老制度是改革的根本出路。

公务员是从事纳税人花钱购买的公共服务,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对于财政减负也有好处。

基本养老保险将无缝隙的覆盖全社会人员,实现社保体系的国民话,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

政治体制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的,目前的经济体制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以达到与之相适应。

2、统一完善社保体系的要求

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养老制度,导致了社保制度的多样化,不利于我国社保制度的长远发展。

第一,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局限与企业当中,覆盖率低,发挥分散风险和为国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就会降低;第二,参保人员技术小,基金累计量少,直接影响了基金的抗冲击性;第三,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3、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养老制度,特别是公务员作为政府执政的执行者,使得其他人对于这一群体要求要高于其他人群,并且将公务员以政府的等同角色对待。

这将无形中造成壁垒,就是在市场经济驱动的劳动力出现了制度的束缚和阻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于养老保险金的管理、发展、稳定等多方面存在约束与束缚。

4、对个人造成不利影响

现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终身从事一个职业,甚至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的现象称为历史,劳动力的流动加大。

这时相对于个人的岗位变动,养老保险分数不同的制度,待遇计发、享受条件各不相同,当人员在不同单位流动时,就会出现衔接的难题,认为堵塞了人员合理流动的通道。

目前,我国的这一现象比较严重,不只是不同制度下,统一制度下的不同地区衔接同样存在问题。

在深层次的看,这就为部分不良企业主提供了一定的违法漏洞。

四、改革的阻力与难题

1、待遇骤降导致公务员不满

在目前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当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向企业看齐后待遇会不会骤降,如果实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将会大幅缩水,为了规避政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出现了提前退休的热潮。

在一些高校老教授们集体“火线退休”,不难预料,在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中,待遇也是核心问题。

2、新旧制度较难衔接

若将公务员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旧制度的衔接好坏将关系着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以前的公务员是由财政发给养老金,由公共财政现收现付,养老金给付国家责任;改革后,公务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费,统账结合部分积累。

那么改革前所欠的那部分养老金如何解决?

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中我国就有过教训,当时国家没有负担隐性债务,旧制度积累的养老金权益全部进入新制度,造成了新制度先天不足包袱沉重。

3、“老人”、“中人”、“新人”不易划分

“老人”“中人”“新人”的区分以及待遇划分是关系到投保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如何确定划分界线以确定不同人群的待遇和补偿标准是需要斟酌考虑的问题。

五、并轨中需弄清楚的问题

1、统一制度不意味着一刀切,待遇相同不代表公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关键是差距要维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因而对参保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区分的依据和理由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

2、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并不意味着就是要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企业单位人员质疑现在的养老保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提高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而不是降低事业单位待遇的方式来获得所谓的公平。

如果政府的目标,哪怕是短期目标,是以通过降低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公平的话,可能会导致双方共同的不满。

因而,进行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减轻财政的负担,即便是事业单位因并轨而节约了一部分财政资金的话,节约的部分也应该用在提高并轨后共同的养老保险待遇上。

六、关于并轨的几点建议

就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而言,在制度上有三中可能,第一,企业养老保险并入事业单位养老体系中去;第二,开发不同于现在的企事业养老的第三种制度模式;第三,事业单位养老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中去,其中第一种是不可能的,第二种也不现实,可行的只有第三种情况。

如果只是简单的并入的话,第三种情况必然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的下降,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自然这个并轨的过程会受到很强的抵制,为保证并轨的顺利实施有一下建议:

1、并轨可以分步骤分层次的进行。

例如可采用“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常规办法,这样由于维护了现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利益,会使并轨的阻力降低很多,从而确保并轨的顺利实施。

但从最后效果看,这样做并轨并不彻底,独立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依然存在,只是就其保障对象而言不会再有增量,只有采用旧制度的,老人完全逝去之后才意味着独立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才意味着真正的实现了并轨,真正的实现了制度的统一。

2、直接并轨。

将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一次性直接并入企业所实施的基本养老制度中,不再区分新人或老人,即便是我们制度的并轨不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以我国现在的经济背景及人口状况,养老保险的待遇暂时还不可能都达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那么高的工资替代率,所以对于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制度并轨在短期来看必然表现为其养老待遇的下降,为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这种抵触情绪,我们可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

主要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缴费年限的确定。

可根据并轨前事业单位员工的工龄折算其缴费年限,例如一年的工龄可以折算为1.1个视同缴费年限,并轨后缴费年限按实际情况确定。

因为缴费年限影响到员工最后的养老金待遇的领取,(其他条件既定时,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就越多)这样可以使得实施并轨的事业单位员工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第二,个人账户的处理。

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是空的,这一块儿财政可以根据人们的工资等情况并轨时一次性或分几次的向事业单位员工个人账户中注入一笔款项,这一措施和前面缴费年限的处理可以综合起来考虑其实施的效果;

第三,工资指数的计算。

月年工资指数指的是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工资与所在地上年月年平均工资的比值,这一值的大小会影响到参保人员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的额度,工资指数越大相应能领到的养老金的额度也会越大,如果进行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并轨,并轨之后工资指数完全可以按参保人的实际工资指数执行,关键是并轨之前,由于并轨前事业单位人员已经有了若干年的工龄,理论上并轨前的工资是有记录的,可以按照这些人的实际工资来确定他们的工资指数,为了照顾这一群体的情绪,在确定其工资指数时可以统一选取一个高位数,这样通过以上某一点或者三点搭配的方式,既可以降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阻碍,同时又能确保真正意义上实现养老制度的统一。

七、结束语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其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并滞后于实践。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形式的变化,两类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格局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养老金并轨-搜狐理财

[2]陈建辉.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福建大学学报,2008

(2)

[3]刘玉琴.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的必要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路在何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

[5]李国华.我国公务员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

[6]废除双轨制呼声大解读养老金双轨制的“罪与罚”_向日葵保险网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员工录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创造良好的试用期工作环境,加速试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特制定目标责任制制度。

一、员工试用期规定

 1、自员工报到之日起至人力资源部确认转正之日起。

 2、员工试用期限为3个月,公司根据试用期员工具体表现提前或推迟转正。

(一)、福利待遇

 1、试用期员工工资根据所聘的岗位确定,核算时间从到岗工作之日起计算,日工资为:

月工资÷(本月天数-休假天数)

2、过节费按正式员工的1/2发放。

3、按正式员工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二)、休假

 1、试用期内累计事假不能超过3天,如果特殊情况超过3天需报董事长批准。

 2、可持相关证明请病假,请病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

3、可请丧假,请假程序和天数与正式员工要样。

4、不享受探亲假、婚假。

 二、员工入职准备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2、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3、县级以上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

4、4张一寸照片

 5、部分职位(如出纳、收银员、司机、仓管)试用期员工还须须准备房产证明、户口本、直系亲属身份证复印件等。

三、行政手续

 1、试用人员手续办理完毕后,由行政部向试用期人员发放办公相关用品。

 2、发放工作牌,办理考勤卡。

 3、试用期人员需要食宿的、由行政部安排住宿和就餐。

 4、将试用期人员带入用人部门。

四、用人部门指引

1、试用员工的直接上级是“入职指引人”。

2、带领试用期员工熟悉本部门及其他部门,向其介绍今后工作中要紧密配合的部门及员工,同时介绍公司内公共场所的位置,包括会议室、停车场、洗手间等。

3、与试用期员工进入面谈,商讨入职后的工作安排,并向试用期员工描述其工作的部门架构,岗位名称,职务,岗位职责等。

简单介绍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前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4、教会试用期员工使用生产工具或办公用具。

5、公司有活动要及时告知试用期限人员。

 6、与试用期人员进行正面沟通,引导其工作,及时了解试用期

员工在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