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素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76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思想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思想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思想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思想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素质.docx

《思想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素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素质.docx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

思想是意识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和处理而产生的以某一认识客体对象为主题的观念与知识的集合体。

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有两种类型构成。

一是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与规律等思维的成果。

二是观念,是人们对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的结合体。

一个思想的形成,就是以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态度、做法、经验为核心,把相关知识融人其中所构成的一个可以表达与执行的观念系统。

思想的表达与实现是靠思维活动来操作的,因此可以说,思维就是思想表达与实现的工具与方法。

一、观念与思想

一个主题思想可以由若干个观念组成,有时一个观念也可以成为一个思想,某一观念又包含多个观念。

观念从大的方面来看,有道德观念、家庭观念、集体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等,具体说来还有审美观念、创新观念、群众观念以及守旧观念、迂腐观念、传统观念、迷信观念、“宗教”观念等等。

观念的差异,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人品及不同的精神境界。

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所以对同一件事就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

由于观念活动的多次反复,就产生了作为静态的观念素质。

一般说来,作为思想素质的稳定结构在人的行动中会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想与观念都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思想包含广阔的范围和丰富的内容,是诸多观念的集合体。

思想又是人类理性认识的成果。

思想可以表现为通过概念的联系,概括地说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原理,也可以表现为观点的综合的理论体系。

思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否正确又要通过实践检验。

思想对客观现实的发展有强大的反作用。

它可能符合实际,也可能不符合实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有主观性与客观性之分。

因此,思想素质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事业的成败。

创新观念、超前观念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和发现创新的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是一切为社会和人类作出了伟大贡献和新成果的人所具有的先进观念。

迂腐观念、守旧观念则是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阻力。

迷信观念是使人们误入歧途的麻醉剂。

正确的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个人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保障,错误观念则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脱离,是产生错误与失败的根源。

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结构如何,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制约作用。

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建立合理的思想观念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才。

思想观念的结构十分复杂,它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思想,是多种思想相聚于头脑中的综合体。

主要有个人需要、理想、信念、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二、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的本质特性,人的行为由需要来推动,它与人的各种素质对应存在,从而产生不同的功能作用。

需要的实现与思想密切相关,在人产生需要的时候,是不是要去实现这种需要,受到思想观念支配,思想可以压制这种需要的实现,也可以促进这种需要的实现。

需要是来自于个体生理、心理和思想的一种要求,是行为的动力。

个人之间由于受生理、心理、思想各因素的制约,存在需要层次的差别和强烈程度的不同。

总体来讲,需要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需要:

一是生理的需要,包括对空气、水、阳光、食物、安全、性欲的需要。

客观世界只有满足人的这些生理需要,人的生命才能存在,生命活动的存在使主体源源不断获得自身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才能使人的各种社会活动进行下去;二是心理的需要,包括受到尊敬、赞赏,得到友谊、关爱,获得爱情、幸福的需要;三是思想上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某种成功、实现某种远大目标、获得一定名誉地位、得到人们的认可以及利他、奉献等需要。

这些需要的强烈程度制约和影响着个体的整体素质的建构与发展。

当以某一思想为指导去实现一种需要时,就形成为一种有目标的可以执行的,以满足这种需要为中心的思想。

需要转化为动机,动机转化为思想,思想形成具体的行为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措施,最后以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告终。

三、理想与信念

理想是一个人各种需要的集中体现,又是一个人头脑中主观愿望的反映。

理想是指导个人发展的贯彻奋斗历程始终的一种思想。

理想的确立,就是一个人长期奋斗方向和目标的确立。

因此,理想具有导向性,并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思想境界。

理想具体表现为对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总的构想和远大目标的确定。

它将指引着个人发展的方向,把个人的行为与活动有组织地推向理想所指的目标。

理想的确立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某些强烈的刺激的结果而产生,受某些刺激又得以强化巩固。

或者受朋友和他人的影响认为自己将来适合于做什么而确定下来。

也可能由于机遇的选择使你改变理想方向。

明确的和积极的远大理想,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实际的凝聚力,能够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潜力,使其思维结构和能力智慧向目标方向发展前进。

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与发展方向,关系到自身潜力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他的成就大小。

信念是人们对待某人、某事或某种思想的态度倾向,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遵循的心理意志,或者说是一种观念定势,或者说是对某种事有把握的一种感觉。

信念是对自身实现理想和目标的一种信心和勇气的反映,是确信还是怀疑?

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还是一种肤浅的认识,是依靠他人,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和勤奋,它们都是一种信念思想。

信念对于个人去实现目标是一种力量支撑和推动力。

没有坚定的信念,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信念是一种动力,有强弱之分。

信念需要意志与毅力的支撑,有决心和毅力,有勇气和闯劲,才能斗志旺盛和态度乐观。

信念需韧性作纽带,韧性就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韧性,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在情绪上能够把握住自己,不大喜大悲,有足够的自制力。

信念需要勇气做动力,当一个人有了新观念乃至已经形成坚定的信念的时候,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逐步将筑于头脑中的信念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无论追求什么样的信念,都要付出很大的艰辛。

信念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就看你的信念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样的,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有益于社会的还是有害于社会的,是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还是有害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由于个人是团体的一员,个人信念也就会受到团体的影响,团体成员对待问题的一致性倾向会影响个人信念卷入的程度,个人与团体目标的一致性也就促成了个人与团体信念的一致,成为一种合力,推动事业的发展。

四、世界观、人生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个体对于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对周围客体世界的认识与看法。

如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所谓“精神”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以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个人能在何种地位发挥多大的作用等等。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不同,遇到的利害关系不同,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世界观也就各不相同。

一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是受世界观支配的。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对一定世界观的信念是确定人们实践活动方向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努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世界观自始至终地影响着一个人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左右着一个人待人处世的准则和作人的行为规范。

一个人的世界观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主动面对人生,也可能是被动应付的;可能是客观、实事求是的,也可能是主观、片面、武断的;或者承认或者不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者信仰真理,或者信仰“宗教”迷信,或者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唯心绝对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制约一个人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认识,表现出不同精神风貌和做人的风格。

由于每个人做人处世观念的不同,形成了每个人世界观内容结构的区别与个性特色。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

包括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等。

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素养不同,个人需要倾向与层次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了个人不同的人生观。

从根本上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人生观。

一种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一切从自我出发,以个人为中心,把损人利己、个人升官发财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

一种是集体主义的人生观,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这两种典型的人生观,具体表现在个人身上,或者是为个人奋斗,或者是为事业奋斗,也可能是交叉混合的,或者是以某一种为主,兼有另一种的表现。

五、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归于意识中的思想层次。

它是一种具有一定政治倾向性的思想。

具体表现为:

(1)政治理论方面:

包括信念和政治立场的坚定性,理论知识根底,是否能够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原则精神方面:

表现在待人处事的原则精神,它能体现一个人做人的准则。

比如,组织原则:

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严格保守秘密,不搞宗派、小团体活动;正派原则:

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小道消息、造谣、欺骗等不良倾向;求实原则:

维护正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3)思想修养方面:

谦虚谨慎,忍辱负重,沉着冷静,顾全大局,文明礼貌,无私奉献,以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敢想敢干,敢担风险,开创进取。

(4)法纪意识方面:

学法、懂法,具有一定法律知识。

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纪律,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守法护法,维护公共秩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勇于献身,见义勇为。

六、道德观念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观念是体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

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具有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个人的行为。

道德没有强制性。

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人们善恶的标准。

道德观是素质结构中影响行为方向的因素,它决定着个人道德行为的发生、质量和道德能力。

在道德素质结构中,道德需要始终占据核心地位。

它不仅包括人的道德情操,而且也含有人的道德感、良心等。

在一定的情景影响下,由道德需要诱发出具体的道德动机,从而推动道德行为的产生。

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

公共道德(维护公共卫生,扶老携幼,安全礼让,助人为乐);家庭道德(赡养老人,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勤俭持家);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勇于创造,密切协作,团结一致,求实苦干,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七、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和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价值观具有以下特征:

(1)主观性。

它是个人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和主观观念。

(2)选择性。

它是从具有可选择内容的范围内,经过慎重的考虑选择后获得的。

(3)稳定性。

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信念,稳定信念可以使个体的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4)社会历史性。

价值观是习得的,是长期社会化和内部化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总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5)发展性。

不同心理水平的人,尤其是形式思维能力不同的人所持有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随着人们各方面的成熟,对社会问题理解的加深,各种需要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价值观也就随之发展变化。

(6)对行为的导向性。

它是行为的最基本的指针,价值观的形成,除个人选择外,还有个人喜爱和外界的赞赏等因素影响,还要把它作为生活方式反复履行,才能够逐步稳定下来。

它作为各种行为的标准,必然对行为决策起指导作用。

(7)系统性。

价值观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意义连接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或系统而存在的,单一的价值观只有处在整个价值系统中时才能显示出作用和意义。

八、审美观念

审美观从归于世界观,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等各方面所表现的美与丑的一种根本看法。

它由审美认识、审美观点、审美信念、审美理想四种因素构成。

审美认识和审美观点是审美观的核心,审美理想表现为对“尽善尽美”的向往、追求与创造,审美信念则是对自己所肯定的美或丑的对象的深信不疑,以及支持与反对的态度。

在审美素质结构中,审美观具有“调节器”的作用,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审美能力等,都要受到它的主宰与支配。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把握正确的审美标准。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美丑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与道德意识和科学意识并列,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

它指导人们自觉地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九、思想作风

思想往往是通过作风表现出来的,也就称为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在主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它是主体世界观、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

它往往会形成为一种个人特点和习惯。

思想作风又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思考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做法,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思维能力的发挥。

良好的思想作风表现在: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能进行自我批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谦逊好学,平易近人;忠于职守,公道正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踏实肯干,细致周密,雷厉风行,埋头苦干;坚韧不拔,忘我工作,善始善终,精益求精;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从上述各种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来看,思想观念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挥,对人的行为方向的确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假如某种观念动机经常受到社会的赞许、表扬、奖励,那么这些观念动机就因为其稳固性而纳入人的性格结构之中;如果这种观念动机经常遭到社会的批评与惩罚等,则观念动机与需要就可能消失。

在这里,教育与社会环境在形成人的观念行为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思想素质》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科学技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思想素质包括多个方面。

诸如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和思维素质。

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在各项素质中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表现在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的信念。

其次表现在要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和民族精神,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保持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最后表现在要有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

只有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素质提供正确方向、价值目标,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思考题:

1、什么是思想?

2、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3、思想的构成包括哪两个方面?

4、思想的表达与实现靠什么操作的?

5、思想表达与实现的工具与方法是什么?

出师表

两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