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05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

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

深究此文,语言训练有味,文化建构有道。

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史记》不读,镜之何有?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鉴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这一理论,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索,帮助学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和”文化。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进《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引出和的概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我用《六尺巷》的故事导入,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引出“和”的概念,然后相机板书课题“将相和”。

接下来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为了让他们做到读与思相结合,我布置了阅读过程中的要求:

①疏通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②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朗读之后,通过词语填空的方式对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进行检查,着重检查指导学生对生字音形的准确把握,如“诺”应读“nuò”,不读“ruò”;“璧”字写的时候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意字的结构,要力求写匀称。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应该且必须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

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所以可以这样说:

识字写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起点!

紧接着,通过交流小标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训练。

二、走进《将相和》,三品蔺相如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课件出示廉颇的话,学生先说说自己读了廉颇的话后,对廉颇的第一印象。

然后质疑:

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光靠一张嘴吗?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我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具体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和爱国”,放手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点。

1.一品蔺相如的“勇敢”

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他就理直气壮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其中的“撞”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抓点,这一“撞”,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2.二品蔺相如的“机智”

可以抓住“看”体会蔺相如能察言观色,准确地揣摩人的心理,他采用“金蝉脱壳”之计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了过来;接着紧扣“理直气壮”,让学生去读、去演,读演结合,感受蔺相如的智中有勇;接着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蔺相如相继采用“缓兵之计”明着是要秦王举行授城仪式,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拖延时间送璧回国,从而深切地体会蔺相如勇中有谋。

3.三品蔺相如的“爱国”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所以第9自然段我采用了师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抛出问题:

“蔺相如明知秦王不会授城,为什么不和手下人一起化装回赵国?

你觉得他这样做好不好?

”这一问,与学生的思维来了一个链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尊重学生答案的同时,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手下人的对话,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不怕牺牲、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

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到文武大臣的景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课件再次出现廉颇的话,激化矛盾。

品读将相和好。

主要抓住蔺相如的话来体会他的顾大局、识大体;抓住廉颇的负荆请罪,再谈廉颇的人物形象

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

首先,回味故事,理清故事间的关系。

出示一道选择题,思考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完璧归赵是渑池会见的(),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

a.起因结果b.结果起因

学生思考后填空,并且讲出理由,这样设计是帮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答案后板书:

和——不和——和。

然后,小结全文,赵国的安定,得益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同心协力,和睦共处”。

紧接着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和”字的变化,结合视频介绍中国的“和”文化。

走出《将相和》,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向我们的孩子推荐阅读史学巨著《史记》,这部花了司马迁毕生精力写就的史书究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我想:

必定是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厚重文化!

这样的书,这样的阅读,我们无法拒绝!

况且《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要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再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和不和和”,简简单单一条线,一目了然!

它既向学生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又很好地向我们说明了“和”的重要性!

我喜欢这样的板书设计,因为浓缩就是精华!

更为巧妙的是整节课至此可以高度浓缩为一个“和”字。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努力做《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严格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的目标体系,达到在“立言”的基础上“立人”的目的。

2.努力将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

艺术是讲究层次的,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和”字,设计了“走近《将相和》、走进《将相和》、走出《将相和》”这一递进式的教学过程。

这样做,是为了逐层递进,拉近学生与秦、赵两国,与蔺相如、廉颇之间的距离,通过文本的细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后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从而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了解到“和”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根源。

今天的中国仍然秉承着“和为贵”的思想,“和”引领着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强盛。

3.努力做到“以读为主”,我觉得“读”永远是最好的语文实践。

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化!

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

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

谢谢大家!

附: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和不和和

 

第一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微博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______个字。

______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2.下列词语中不能概括微博的主要特点的词语是()

A.短小B.虚拟C.即时D.方便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微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没有网络也能发微博。

()

(2)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

(3)微博对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lù)嗜好(shì)陪伴(péi)黛色(hēi)

B.榨油(zhà)便宜(pián)石榴(liú)杭州(hánɡ)

C.垂蔓(wàn)深幽(yōu)享受(xiǎnɡ)眼睑(jiǎn)

三、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最喜欢吃wàipó()做的桂花ɡāo()和芝麻bǐnɡ(),味道好极了。

2.爸爸在后院的半mǔ()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bōzhǒnɡ(),jiāoshuǐ(),每天都精心地照料着。

3.清水田犹如为白鹭设计的jìnɡxiá(),白鹭在田里觅食时,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qiàn()在玻璃kuànɡ()里的画面。

四、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A.打开通路。

B.开拓扩展。

C.开创;创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A.姿势;样儿。

B.态度;气度。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4.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的一项是()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C.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D.(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六、句子天地。

1.“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2.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

“可别来台风啊!

”(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老舍在《白鹭》一文中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2.《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

3.《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梅花,因为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4.《珍珠鸟》中,作者提到珍珠鸟是一种不怕人的鸟,所以才会和它如此亲密接触。

()

八、本单元内容回顾。

1.《白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协调的______、美丽的______与优雅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_之情。

2.《落花生》通过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对______的议论,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的人”的道理。

3.《桂花雨》一文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______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______。

4.《________》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作者的悉心照料、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这告诉我们:

______,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诗人以___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单元复习卡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微博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8年,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14020102.B3.

(1)×

(2)√(3)√

二、B

四、1.B2.C3.A4.B

五、B

六、1.C

2.一就

3.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七、1.×2.√3.×4.×

八、1.色彩外形姿态喜爱与赞美

2.花生有用只讲体面没有好处

3.摇花乐桂花雨思乡怀念

4.珍珠鸟珍珠鸟信赖

5.

(1)唐虞世南

(2)蝉高洁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