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675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学科二年级(上)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1:

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

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

(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

“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

(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

(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

(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

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

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

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

(危楼高百尺星辰高声恐惊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

问:

(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

(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

(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板书:

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

(高百尺。

真的有一百尺吗?

这是李白在夸楼高。

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

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示课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千古佳句。

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练读、指读。

师:

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危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

(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

谁能给它组个词?

(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

(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

(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

多美的夜空呀!

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

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

(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板书:

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

(声音小一点。

)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

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

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

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

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  

五、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

想想怎么说?

(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

(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

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

(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静星朗、  

山高楼危

作业设计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教学反思

 

 

 

 

总课时

教学内容

敕勒川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

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

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

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

(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立刻翻书93页)

二、初读古诗

 1、师: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

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

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

  5、师:

谁来评一评?

 6、师:

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

看你读懂了多少?

(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

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

你看到了什么?

2、师:

你们说得真好!

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想读读吗?

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

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

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想读?

5、师:

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

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

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

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

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 

2、师:

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

肯定有很多的感受。

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

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

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

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

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

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

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

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

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

(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

还有谁来读读?

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

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风吹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四、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

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

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

谁先来试试?

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请3—4名学生配乐读)

  4、师:

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5、师:

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

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配乐齐背。

五、画中展示:

1、师: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交流: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

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  (展示绘画作品)

  3、师: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

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作业设计

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二年级(上)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教学内容

雾在哪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

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

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

提问: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

淘气的(  )、顽皮的(  )。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快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

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

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

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

拓展积累:

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

指名读。

观察日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

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4)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

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

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

指名读词语卡“街道”。

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

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 “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指名读,齐读。

(5)引读:

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

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

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

“我要把________。

”于是,他________。

_______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

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

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          海岸  城市  甚至

自已

作业设计

写字,读文

教学反思

 

 

总课时

教学内容

雾在哪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    )又(    )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    )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    )藏起来。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

(    )、(    )、树木、(    ),(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

板书:

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

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

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

(预设:

淘气、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

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

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

路上走着行人。

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

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

预设学生回答:

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

教师指出:

“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

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

它__________。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雾呢?

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

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海上

雾在哪里        岸边

淘气   顽皮     城市的上空

消失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听写词语

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二年级(上)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师:

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出示:

看不见,摸不着,

稻子见它弯腰,

柳条儿见它舞蹈,

气球见它就逃跑。

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谜面?

交流谜底

2、师板书课题:

风齐读)

注意读准“风”的后鼻音

3、师:

“风”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它一露面,细心的小朋友就能发现它。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