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636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x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

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

(一)古代会计(古1494复式簿记):

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

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

入—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

进-缴=存-该

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

①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

(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

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

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

1.含义:

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

2.分支(P6)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即内在功能)

1.核算(反映)职能提供会计信息

转换

四个程序: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确认计量(算帐)报告

1实现条件

三个阶段:

记账、算帐、报账输入记录(记账)输出(报账)

2特点: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

系统性。

2.监督职能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①监督内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强制性和严肃性

②特点连续性

完整性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二者关系:

辩证统一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4.派生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二.会计的目标

1.会计目标:

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

基本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2.两个层次why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

决策的需要

具体目标:

提供会计信息(4W)who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信息使用者

4Wwhat提供什么会计信息?

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现金流

How怎样提供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

决策有用观:

强调反映信息及时相关性

3.两种学术观点

受托责任观:

强调反映信息可靠性

我过会计准则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统一

第四节会计的任务和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会计的职能具体化)

积极

二.会计的作用

消极:

会计信息失真

第五节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方法具体包括核算、监督、分析等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方法应用程序:

资料收集转换阶段储存计算阶段整理报出阶段

会计报表

账簿

原始凭证

经济业务

转换登记编制

财产清查

成本计算

记账凭证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核算循环

会计循环

资金循环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含义:

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即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即会计客体。

宏观上讲: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包括

微观上讲:

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单位的经济业务

二.资金运动过程

根据不同行业分析:

三个阶段:

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货币资金

三个过程:

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储备资金

资金分为四种形态:

生产资金

1.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分析空间上并存成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

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三个阶段:

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

两个过程:

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

资金分为两种形态:

空间上并存商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

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两个阶段:

资金取得与运用

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特点:

直线式的一线运动

三.资金运动状态

资金运动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资金运动静态表现指单位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其内容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后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它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

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资产总值

存货:

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存在状态债权: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固定资产:

房屋及建筑物、机器及设备、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

自由资金:

所有者投入资金、

企业内部形成——未分配利润

企业的资金取得及形成来源借入资金:

银行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债务: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费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

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

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单位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流动资产:

指企业可以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

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负债

1.定义:

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

时义务。

2.特征:

☆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内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2.特征(相对于负债):

☆无需偿还,除非减资、清算

☆企业清算时,负债具有先偿权

☆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且承担风险

3.来源构成

=注册资本实收资本

投入者投入的资本

>注册资本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定义: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表现为企业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实现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指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分类商品销售收入

(1)按收入的性质分:

提供劳务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出租)

投资收益

(2)按收入比重分: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1.定义: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费用产生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产生会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分类成本(与产品生产有关):

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营业成本

成本费用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费用(与产品生产无关):

销售费用

税金及资产减值

(六)利润

1.定义: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

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特征:

☆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与收入费用有关(指广义的收入和费用)

☆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

3.来源构成

利润:

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

收入与利得的联系和区别

共同点

不同点

核算方法

收入

经济利益流入

日常活动引起

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

利得

经济利益流入

非日常活动引起

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

费用与损失的联系和区别

共同点

不同点

核算方法

费用

经济利益流出

日常活动引起

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

损失

经济利益流出

非日常活动引起

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冲减资本公积

三.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

1.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

2.是设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依据

3.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架

第三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

1.含义:

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2.等式种类:

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

(一)静态会计等式

定义:

由静态会计要素组成的表明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

意义:

既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

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

等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作用:

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

(二)动态会计等式

定义:

由动态要素组成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

等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广义的收入、费用)

作用:

是利润表的编制基础

(三)综合会计等式

定义:

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的等式。

等式关系: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作用:

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定义:

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并引起

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变动的事项。

(一)经济业务的分类外部经济业务

1.按其涉及的关系和范围

内部经济业务

收款业务

按其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付款业务

转账业务(不涉及到货币收支)

(二)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的关系

使会计业务在左右两边金额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有以下四种类型:

☆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引起会计等式一方有关会计等式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引起会计等式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假设

核算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程序

核算方法

会计基础

前提条件

 

会计假设:

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时间、空间的基本假定。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

和组织。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2.意义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要处理的经济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规定了会计处理对象和相应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假设

1.定义:

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在可以

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2.意义:

☆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是制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的基础(是实际成本原则及配比原则等建立

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假设

1.定义:

☆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长短相同的

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目的:

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2.意义:

☆可以分期结算帐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由此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出现了应收、应付款等会计具体

核算方法

四.货币计量假设

1.定义:

☆是指会计主体在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

营活动

☆我国的有关规定

☆单位应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单位

☆收支以外为主的单位,可以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其财务会计报

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意义: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以其计量和综合所有会计要素

☆货币计量反映了会计最基本的特征

☆以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计量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

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假设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要

☆是衡量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一.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

1.定义: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确

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要求:

核算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验证性

二.相关性(有用性)

1.定义: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

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2.要求:

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会计信息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以满足信息使

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明确性)

1.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要求: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清晰

四·可比性

1.定义: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2.要求:

横向可比:

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

五·实质重于形式

1.定义: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要求:

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六·重要性

1.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2.判断方法

从性质上判断:

影响决策

从数量上判断:

经济业务金额达到总资产的5﹪以上

3.核算要求

会计报表

重要业务单独反映

次要业务合并反映

七.谨慎性(稳健性)

1.定义: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要求:

允许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1.定义: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

得提前或者延后

2.要求: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加工会计信息月报:

七日内

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季度:

15日内

半年度:

2个月内

年度:

4个月内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确认

1。

定义:

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

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报告

会计确认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问题:

哪些经济业务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何时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属于什么会计要素

会计信息如何输出会计信息系统

2.确认的分类

(1)初始确认

定义:

是对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会计账簿

原始凭证

账簿会计信息

原始经济信息

 

(2)后续确认

定义:

是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

可定义性:

要求所确认的各个项目,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可计量性:

要求所确认的对象,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

确认标准可靠性:

要求所确认的经济信息是如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

相关性:

要求所确认的财务信息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二)会计计量

1.定义:

是指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和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会计计量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2.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

主要单位

实物计量:

辅助单位

劳动计量:

辅助单位

3.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按照当时的金额记账

重置成本:

按照现在的金额记账

可变现净值:

按照现在处置净额记账

现值:

按照将来处置价值折合为现在金额记账

公允价值:

按照公平交易的金额记账

总结:

1.历史成本

其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当时价格进行计量

2.重置成本

其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现时价格进行计量

3.可变现净值

是从销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使用于存货

4.现值

是从未来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

5.公允价值

4.计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

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

得并可靠计量

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确认为费用,反映

在利润表中

资本性支出:

支出的效益长于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确认为资产,

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

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会计期间内确认

两层含义:

因果配比

时间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构建时的支出进行计价

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是收入与费用会计处理的基础

☆两种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会计分期

一.收付实现制

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依据,支出与收入均以实际款项的收付

时间为准

二.权责发生制

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与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

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我国规定

企业:

权责发生制

行政单位:

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

收付实现制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定义: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为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创造了条件

☆为编制报表提供了方便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既要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又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既要符合对外报告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济管理的要求

☆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简单适用,称谓规范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科目体系(按会计要素分)

会计要素

科目体系(实务中)

资产类科目

资产

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

负债

负债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将利润放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费用类科目

费用

成本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

收入类

损益类科目

利润类科目

利润类

 

2.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三级科目

二.会计账户

(一)账户概述

1.定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

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

2.设置依据:

会计科目

3.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格式

4.主要作用:

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之一

5.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完整内容

1.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名称

由三部分组成账户方向

账户余额

账户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T”形账户

(借)账户名称(贷)

 

余额(或余额)

2.会计账户的完整内容

科目名称、日期、摘要、凭证号码、金额

(三)账户的分类

1.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

2.按其所提供的信息详细程度不同

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

相同

会计账户所登记的经济内容与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内容一致

联系

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运用

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区别

具有一定结构;能具体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

只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无结构

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概述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

法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的内容包括记账符号

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方法

单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记账方法的类型复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1.概念: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方法

2.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3.基本原则

☆以会计等式为基础

☆每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等额登记

☆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四种类型记录

☆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4.评价

☆能够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过程和结果,对账户能够进行核对,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

5.分类

收付

增减

借贷(我国规定采用)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和含义

☆含义: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笔经济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