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39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八 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解析教学文档.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五、日本明治维新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课标要求: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幕 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日本幕府统治

时间:

1192年~1867年

性质:

军事封建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PPT

A政治:

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将军手中,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C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1853年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概况: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

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课堂思辩】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难逃被侵略的厄运,有何共同原因?

从中有何启示?

国际: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扩张……

国内:

落后腐朽、矛盾尖锐、闭关锁国……

启示:

落后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机遇促发展……

(2)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后果:

1854年使日本被迫签定《日美亲善条约》

A条约性质:

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条约内容:

开放港口:

下田和箱馆;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C签约影响:

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列强取得了在日本开放港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被迫开国,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日本遭遇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也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破坏性和建设性)

(4)影响

A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幕府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暴露出它的腐朽和虚弱;开国所带来的严重民族灾难,又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C使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3、日本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P106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为提供了维新运动提供了前提和政治保证。

倒幕运动的开展:

1、背景:

A、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B、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C、部分倒幕领袖(如高杉晋作)开始掌握藩政权,且实力大增;

D、西南强藩联合,根据地的建立(萨摩、长州、土佐、肥前)

E、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断;

2、目的:

推翻幕府的统治

3、时间:

1866--1869

4、领导:

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

5、准备:

A、联络更多的反对幕府的藩参与倒幕运动;

B、密切同英国的关系,进口先进的武器;

C、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

6、过程:

A、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B、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目的:

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以保住实际权力);

C、“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败幕府,史称戊辰战争;

D、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庆喜不战而降,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E、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7、结果:

A、打败幕府:

原因:

1)从国内来讲,

①幕府统治不得人心;

②大名、大商人、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

③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

④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

2)从国际方面来说,

①西方列强宣布中立;

②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B、1868新政府改元“明治”。

1869年,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①独立改革派的形成及变革社会政策的调整

②武装倒幕的成功:

1868年戊辰战争

③《五条誓文》施政纲领的颁布。

二、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一)目的:

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二)特点:

“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1、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

(1)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A、具体措施:

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1871年,明治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注意:

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③将大名(原先的封建主)迁居东京

B、作用:

P116

①削弱封建割据势力,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2)废除等级制度:

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

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

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

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

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

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

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

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

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

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

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

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

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

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

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

B、作用:

①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日本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缓和的社会关系、自由劳动力、一定的资本);

(3)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上:

“殖产兴业”,发展新经济——动用政府力量大刀阔斧地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发散思维:

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即土地制度和地税改革)?

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1)土地改革:

A、改革币制:

①措施: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②作用:

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为接下来地税改革创造条件;

B、土地制度的改革:

①措施: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作用:

a、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

C、地税改革:

①措施:

(改变根据当年土地收成征收实物税的方法,)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依据:

土地价格;标准:

3%;

对象:

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形式:

货币

②作用:

a、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明治政府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殖产兴业”(核心)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第一阶段:

1、创办官(国)营企业(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2、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运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政府出资引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3、政府实行“劝导政策”,奖励私人投资近代企业。

作用:

国营企业示范作用,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

★拓展训练:

为什么明治政府坚持“诱导奖励”政策?

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日本当时民智未开,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资金等。

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第二阶段:

1、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廉价出售转让的方式)

作用:

①促进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日本工业竞争力;②少数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注意: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随着规模的扩大,财富的增加,这些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2、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思考:

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这和市场存在在怎样的关系?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

◆总之,“殖产兴业”使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到19世纪90年代,日本初步实现工业化,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拓展训练: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的近代化表现为工业化,在“殖产兴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

的工业化迅速展开,试从主导力量、推进的步骤、企业的归属等方面概括日本工业化

的特点。

主导力量:

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近代化模式;

推进步骤:

A国营企业示范作用:

引进西技,兴办国营企业;兴建近代交通、通信业。

↓(国营企业的转让)

B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扶植和保护。

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速度较快。

★比较分析: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

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

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具体

表现为:

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

英国工业革命

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

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

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等等。

3、文化上:

文明开化——大力倡导并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同时进行教育改革!

(1)概念: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技、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运动。

(2)措施及作用:

A、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学,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

作用:

让更多人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和魂洋才”)

作用:

①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人才;

②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C、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作用:

①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②但出现了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学思之窗:

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4、军事上:

推行近代军事改革,建立新军队——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

而为增强这个力量就必须取消旧的军制,建立新的军制。

(1)措施:

A、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B、购进先进武器,建立军工企业,改良军事装备

C、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D、接受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

(2)影响:

A、增强国防力量,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B、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加紧向外侵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5、政体: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原因:

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2)内容:

P125—126

1、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2、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3、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4、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天皇负责;

5、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3)影响:

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其实质是专制主义统治

★课堂思辩: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技术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自由劳动力:

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②技术:

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

③市场:

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④资本:

国内——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

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b国家资本(国家通

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

⑤原料: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

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结束了幕藩的封建统治,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明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象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的日本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并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也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先进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所以说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极: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日本从此走上近代化道路(政治、经济、对外关系);

政:

建立起近代立宪政体;经: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崛起为东方强国);对外:

收回主权、对外扩张;

2、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局限:

1、在经济、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政治上:

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经济上:

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文化上:

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军事上: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政治上】:

建立起近代立宪政体

1、标志:

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

1)宪法颁布的背景:

A、明治维新时,农民负担过重,起义不断;

B、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

C、“自由民权运动”的广泛影响;

D、明治政府认为进行政治改革,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目的)

2)宪法特点:

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3)宪法内容:

(略,以教材P120—121具体内容为准)

a、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什么叫君主立宪?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

制度特点?

),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有批准法律、颁布法律效力的“敕令”、任免大臣、召集和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的权力;

君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关系

内阁与议会关系

掌握实权者

英国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大于君主

内阁对议会负责

资产阶级

日本

至高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