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20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分析】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自主学习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

(1)传统习俗的继承。

①含义: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影响和地位: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①含义: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影响和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①含义: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影响和地位: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①含义: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②影响和地位: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

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二)疑难突破

1、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的区别。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2、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作用: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2)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3)从个人角度来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

习惯。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以古代文

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

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4、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的作用。

(4)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糟粕。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从时代的需要看: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6、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某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侧重点不同。

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往往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民族文化往往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3)特点不同。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和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地域性。

(4)性质不同。

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

联系:

(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

(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误区警示

1、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提示:

错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提示:

错误。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示:

错误。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四)总结升华

 

考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一)自主学习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疑难突破

1、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反对两种错误态度。

一是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反对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三)误区警示

1、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传播。

提示:

错误。

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提示:

错误。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传

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四)总结升华

 

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自主学习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

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疑难突破

1.正确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

在回答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时,可以变通地从这几个角度提出,还可以从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等角度分析。

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

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中: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④教育在现

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⑤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误区警示

1、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提示:

错误。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四)总结升华

 

考点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疑难突破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区别。

(1)内涵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实质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

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

继承

发展

依据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要辩证地认识

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三)误区警示

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提示:

错误。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2、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

提示:

错误。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超越,就要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

但这不等于说要抛弃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根基。

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

(四)总结升华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