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168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8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北京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是下列哪个宗教的活动(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答案】C

【解析】【分析】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是基督教堂,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是基督教的宗教活动。

故答案为:

C。

【点评】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

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

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基督教发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经典是《古兰经》。

2.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

B. 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

C. 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

D. 高大宽敞,保暖性好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墙体厚、窗户小,这是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体厚有利于隔热防晒,窗户小有利于防风沙;这种民居多在西亚地区。

故答案为:

B

【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

也正是由于石油、领土、水资源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导致中东地区常年矛盾突出,十分不稳定。

3.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

故选:

D。

【点评】

(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5.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

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

A. 四合院                                  

B. 竹楼                                  

C. 蒙古包                                  

D. 窑洞

(2)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3)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

A. 通风散热                           

B. 隔热防潮                           

C. 冬暖夏凉                           

D. 冬冷夏热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

(1)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故选D。

(2)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直立性强,必易坍塌,而且该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较少。

故选B。

(3)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窑洞适应了当地冬暖夏凉的特点。

故选C。

【点评】

(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民居建筑是人们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等。

(3)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6.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 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故答案为:

(1)B;

(2)B;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土壤肥沃                           

B. 水源不足                           

C. 地形平坦                           

D. 交通便利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为:

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8.(西双版纳)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BD主要是高楼大厦,人口密度大,属于城市聚落。

C为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A. I                                          

B. Ⅱ                                          

C. Ⅲ                                          

D. Ⅳ

(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

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

(1)B;

(2)B;

【点评】

(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10.(黑龙江)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   )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皖南古村落                          

D. 威尼斯城

【答案】D

【解析】【分析】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属于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1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区域(   )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

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2)图中(   )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 

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

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故答案为:

D。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故答案为:

B。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故答案为: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

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

如在缓坡可以修梯田,既增大了耕地面积,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陡坡则需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可以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2.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B. 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C.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                  

D.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答案】B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世界上的人口、人种、宗教、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学生完全掌握难度较大,可以分类记忆,如世界上主要人种有哪几大类,主要分布在哪;世界上三大宗教是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等。

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甲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 高纬度

B.北半球中低纬度

C.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 中低纬度

(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3)丙图能够正确反映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特点(   )

A.伦敦

B.新德里

C.巴西利亚

D.北京

【答案】

(1)B

(2)A

A.a                             B.b                             C.c                             D.d

(3)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大多集中在赤道以北的北纬20°-60°的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观察图中四个地点可知,a位于山地,地势起伏很大,交通不便,b、c、d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3)读图可知,该地一月气温在0℃一下,年降水量在600-7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新德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巴西利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

14.下图是波斯湾沿岸灯光图。

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

其工业区昼夜开工)、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

A. 能源城                           

B. 消费港口城                           

C. 沙漠新城                           

D. 旅游城市

(2)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

A. 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B. 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 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D. 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说明此处城市多属于昼夜开工的能源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故选A。

(2)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生存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故选C。

【点评】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2) “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5.下表是2018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13.5

64.3

22.2

0.76

0.95

36.7

58.1

5.20

2.81

0.44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甲国可能是(   )

A. 德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菲律宾

(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国老龄化严重      

B.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 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

【答案】

(1)A

(2)B

【解析】【分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极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A。

(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甲国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乙国人口增长过快;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故选B。

【点评】

(1)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例如,2011年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希腊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2)人口老龄化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16.某中学同学得知,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她绘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密度                        

C. 人口增长率                        

D. 人口年龄结构

(2)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稀疏

C. 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率高                                       

D. 非洲北部人口增长率低

(3)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B

(2)A

(3)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反映的是世界人口的分布,反映的是人口密度,看不出人口数量、增长率和年龄结构,故答案为:

B。

(2)从该同学所绘示意图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人口稠密;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人口较稠密;不能看出人口的增长率特点,故答案为:

A。

(3)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地球上资源的紧张,环境破坏会更严重,以上四幅图中,水井的变迁是表示水资源越来越少,不堪重负的地球表示人口压力大,求职不再难和托不住表示人口增长慢,劳动力减少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答案为:

C。

【点评】

(1)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

人/平方公里或人/公顷。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