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12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docx

UL982第四版中文版马达驱动式食物处理机安全标准

UL美国安全机构

一个为公众安全及产品质量服务的赢利性组织。

1995.2.27

马达驱动式用食物制作机标准.

ULP82版

掌握符合此转移标准即完全符合UL982第四版之要求,改变的内容指出是小写印刷并充于其项目之后,说明其适用日期此标准现在适用,除了段落8.2,11.1.1.13-11.1.1.16,16.2,16.6,27.2.2.3,27.2..19.1,27.2.19.2,43.3.1,43.4.1,44.7.1,及45.4,37部分,表11.1和图11.1,(以上段落在于后面小写的提示申明中才适用)。

在此套标准的后面,列出了具有超前要求的标准,一个新产品具超前要求应按此标准所有要求进行判定,除非申请者特别要求按此行要求判断(此标准里所有超前要求)。

但作此选择的申请者应当申明,在有资助期以后,满足此项标准的所有要求是:

此标准的一些要求符合1994。

9。

20的UL标准,这些标准现在可以放弃,新的修改标准现在发出且按符合第四版进行重新编码,修改或增加的页码可能发出。

1995.2.27

-------------------------------------------UL982--------------------

马达驱动型家用食物制作机标准

伏于第一版,此标准之产品要求包含于UL73马达驱动设备标准.

第一版——1975.7

第二版——1979.5

第三版——1989.2

第四版——1995.2.27

其有效日期为UL处立规定之要求后立即生效.修改的内容将由修正或增补的页码并发出日期发出.只有符合最新发出的修正要求的标准,现在才有效.

目录

前言

介绍:

1.范围2参考3单位尺寸4专用术语5大件

结构:

6.总体7框架及外壳8机械装配9过渡保护装置10防锈保护11电流连接12.内布线13带电体14电氧绝缘化15马达16开关17容器18绝缘距离,19接地20溢流对带电体影响22防被伤害保护

性能:

22总体23泄漏电流测试(重复)31.防潮测试35.电子按制回路测试36.开关过载按制:

37.开关耐久测试38设备的藕合抑制39.金属外壳耐冲壳测试40.设备的部份的合成物外壳41.固定设备的全盛物外壳42.热塑性线圈及热塑性绝缘物

产品测试:

由制造商测试

标志:

44.说明书45.总体46警告47纸片标示

附录:

大部件标准

专用术语

4.1断续工作式家用设备——一个设备只在需要时使用,而非频繁使用,且使用时间短如食物混合及罐头制作设备.

4.2车——一个置物台——由转而轮、轮、滚子或类似使其运动的东西。

4.3转向轮——与车或置物台相连的使轮的方向改变且使其运动的轮。

4.4台式设备——设备在电器操作功能实施时,将其放于桌或凳背面上,到认为是台式设备以在其气操作中满足设备的使用和安全要求。

4.5外壳(机壳)——设备的一部份:

a)阻止人与设备任何部分接近,以致触电。

4.6固定式设备——固定于指定位置的设备

4.7手拿式设备——在实施共电器功能时由使用者身体任何一部份支撑,如电动刀。

4.8联锁——为了安全,一个装置功能的实施,由另外一个控制

4.9轻便型设备(手提式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在移动且容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有一些却不行)

4.10置物台——用作支持设备的结构。

4.11稳固性设备——在使用中,设备在正常使用中不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介绍

1.范围

1.1这些要求包括了马达与已动式食物制作机和厨房用具扣磨刀器和启罐头器.其需要工作台的时间短,每年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100小时,并且其使用应符合国际电器标准.

1.2以下文段,其要求用作一种类型的设备需与其范围相符,比如捣碎器,混合器将由此设备的具体参考要求去意大利别,如果没有这样具体参考,则认为此要求适合此标准中的所有设备.

1.3这些要求包括120V,低电压,以及电瓶控制的接线及带线式马达驱动设备.

1.4这些要求所包含的设备为家用,按UL763,所以设计为商用食物制作的马达马驱动设备

1.5此标准不包括设备的卫生,污染及噪音.这些项目,可以参考

ANSI/ASMEF2.1-1986食物药品及饮料标准.

1.6采用加热元件的基本判断应符合此标准,它们更多用于家用制物设备.

1.7一个产品采用的大部件,材料,特征,及系统的标准产品或者不同,并且由此可能产生失火、触电危险,需采用附加元件以满足其最安全要求,如果其产品元部件,特征材料及系统与所标准相抵触,则判断不符合此标准,如果修正的要求符合发展要求,则些为合适。

1.参考:

所有没注的日期的参考(在此标准要求中),认为是符合最新版本标准.

2.尺寸:

如果一个测量值(其后有另一个带括号的值),帽第二个只是一个近似值,第一个才是所需要的.

5.元部件5.1除了5.2所指,产品元部件应符合此标准对此元部件的要求附录A列出了此标准中经常使用的元部件.

5.2一个元部件不需满足具体说明的要求:

a)其引入的牲在此元部件不需用到.

b)由此标准中另一要求替代.

5.3大部件应在其确认的环境里使用

5.4一些具体的元部件被认为是其结构及性能限制不完全,则其只能在限定条件下使用,比如温度不能超过其限制温度.

6.设备应采用符合需要的材料,并且于装备及技术良好的工厂制作.

7.框架及外壳

7.1设备的框架及外壳应足够可靠,具有足够强度,以防止滥用造成的损坏,其结构应防止其困为部份距离的缩小,松散而引起的瓦解,以及其它严重的损坏(其单独或组合可能引起失火触电及伤人等危险)。

7.2设备应运用特殊材料的外壳,以满足设备需要(以包括所有在正常使用及合理的其它使用下可能引起触目惊心电等危险的所有电器部分).

7.3判断外壳是否符合要求应当考虑

a)机械强度

b)耐冲击性

c)吸湿性

d)易烯性

e)防锈性

f)防在正常使用中可能承受的温度的破坏对于非金属外壳,所有这些都需考虑其耐热老化性.

7.4外壳应包括所有的运动部件(除了需外露的其功能的部分),比如混合器的捣棒看21部份防止人伤害段落.

7.5电器部分应被保护或位于恰当位置,以防止非绝缘体与非绝缘带电体接触

7.6磨刀器(或一个组合中含有磨刀器)的结构应阻碍止锉屑在磨刀过程被吸引,而引起失火等危险.

7.7需于户外使用的设备的结构,应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进入介与非绝缘带电体接触(可以摸拟户外条件,看31部分的防水测试).

补充:

以上(7.7)不适于标准符合46.2.17的户外使用型设备.

7.8如果用如图7.1所示探针插入时,不与任何非绝缘带电体接触,帽外壳可以采用小于25.4mm的开口.

7.9设备用途持放或安装的开口,应保护使钉或挂钩或类似的不与带电体接触,且不能移动可能引起触目惊心电的部分,可能接触部分为

a)非绝缘带电金属部分

b)磁导线

c)内丝线

d)运动部分

e)任何其它可能引起失火和触电危险的部份,

7.10如果外壳内部没有非绝缘带电体,如图7.2所示的1英寸或更大的开口是允许的或者磁导线

a)主开口边的距离小于X

b)于其内部调整其至边的距离为X

7.11在按7.2-7.5检验中,外壳的任何部分不能认为其没有触目惊心电危险,如果a)其致使厂商提供的使用服务,维护及操作调试等,应保留于其位置上(即打开如果有符合45.7的标示)

7.12设备外壳应防止熔化金属,燃烧的绝缘物,燃烧部分掉落于易燃物质上,包括支撑设备的表面.

7.137.12的要求,需用一个隔板阻燃a)在一个马达下面,除非

1)马达或设备的此部分提供了类似的隔板

2)当马达通电,于以下情况工作时,没有燃烧的绝缘物或熔化的金属掉于其支持面

a)主线圈打开

b)起动线圈打开

c)起动开关短路

3)将马达常开电容器短接,且在马达通电前和中断时短接.

4)马达具有热保护(对温度及电热进行感热),以阴止马达在最大负荷下,马达线圈温度不超过125℃,以及在无此保护装置周期行使其功能下,当温度超过150℃时,将马达锁定(断开)。

5)在线路下,除非是聚橡胶或热塑性材料绝缘在开关,继电器,螺丝管类似独立的或者完全包括的部分亦是需要隔板的(除了端子)除非其表明不会有失火危险。

或者外壳底部没有开口。

7.147.13中提到的隔板应当是水平,位于图7.3指出的位置,其面积不小于图示在隔板上可以用口作为排水,通风等,这样的开口不充许燃烧物掉于易烯表面.

7.15设备的结构及保护应使使用者容易安装和移动那些需移动、清洁、等部分,如篮子,这些容器及其组成部分的移动和更换不会对导线线路电器元件或其它部分造成损害或污染。

7.167.15的安装应使其液体最小可能溢到带电体包括磁导线上.

7.17金属铁和金属板的外壳部分,其厚度不小于表7.1所规定,除非其符合7.3和7.8.

7.18另外需考虑7.3的因素,根据设备使用要求,根据其尺寸,形状及金属厚度进行判断其外壳金属板.

7.19一个连线式设备,具有一个槽,挂孔或类似用作挂在墙上,应使用权其不易接近而使设备掉下(补充:

装于墙上的蓄电池应满足UL1236)关于其要求。

7.20如果连线式壁挂式设备采用安装于墙上的托架固定,帽当将设备从托架移开时,不需工具

8过流保护装置

8.1此保护装置从设备外部不易接近,除了断路器手把和手动按钮,并且这些可以设计于设备外部.

8.2如果此设备具有一个单极过流保护装置,并且需采用一个极化插头,帽此保护装置应与设备导线的非接地导体相连,表11.1说明了电源线导体电极的区分方法(增改的8.2,于1996.4.3对公离电源线有效,1995.7.3则适于所有其它产品).

9机械装配

9.1设备的装配将不会因为其正常操作时的振动,对其产生过度影响,碳刷盖子应牢固可靠,以防其松动.

9.2开关灯座,连接插头插座,马达连接插头或类似元件应可靠安装,并且除9.3和9.4所注,应防止其转动,看9.5.

9.3如果满足以下所有四个条件,则可以不防止关于转动.

a)其开关为铁芯式或其它型式,当使用时不会旋转.

b)安装方式能保证在使用中不松动.

c)如果开关转动,其距离不会减小到其最低要求.

d)其操作采用机械方法,而非人直接接触.

9.4如果开关的转动不会使距离减小到最小要求以下,则不用拆换灯泡的灯座可以不防止转动.

9.59.2提到的防转动方法可以采用2个面之间的磨擦,比如一个合适的固定垫圈,可用作杆式安装开关或其它单孔安装的装置防止其转动.

9.6小的碳型部分比和碳刷盖,应有足够机械强度以防止在使用中的挤压且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损坏.

10防锈保护

10.1除10.2所讲,铁/钢部分应采用电镀法进行防锈,如果不这样处理保护,将会引起失火,及伤人等危险.

10.2在一些地方,铁或钢不易暴露于易氧化环境中如空气水汽(金属的厚度及温度及也是因素之一)其表面位于钢板外壳内部,则不需进行防锈处理.10.1的标不适于轴承及金属铁部分,以及铁芯片轴和小的铁或钢部分如垫圈,螺丝及类似.

11电源连结

11.1.连线式设备(自身带有电源线)

11.1.1连线式设备应具有一个合适长度的软线及连接插头与电源回路相连.

11.1.2软导线可以长期与设备相连,亦可采用适当方法采用分离式电源线与电源相连,手拿式设备采用分离的电源线应有一个固定方法去保持连接设备的连结器,典型的保持方法包括一个磨擦型及助加强型结构,仅仅是磨擦型适配器是不行的.

补充:

1.手拿式设备如果其电压为30V(最大为42V)或更低,则可以不采用保持方法,

2.手拿式设备如果其电压高于30V(最大为42V)则可以不采用保持方法,如果其满足38部分设备连接器定位要求.

11.1.3除11.1.4,11.1.5和11.1.6所讲,柜底及墙挂式设备的软线亦采用HPN型,SPT-2,SVD,SVT,SVTO,或采用至少能满足设备防油要求的导线,橡胶绝缘导线亦即为防油型.

11.1.4磨刀器之软线和蓄电池可以移动使用的软线可以采用SPT-1型.

11.1.5手拿式设备重量≤0.68KG,具有一个线圈型电源线,且其最大外延长度为2.1mm,则可采用SPT-1型或满足设备防油要求的型号.

11.1.6用作户外使用设备软线,应该为:

a)户外用型(标示W-A).b)至少为SJW-A型.c)不介于1.8米长

11.1.7其软线额定值不低于设备的额定值,并且其载流量根据ANS1/NFPANO70-1993(美国国家电气标准),不小于设备的额定电流.

11.1.8用作手拿式设备其连接(分离)软线不小于1.52m.

11.1.9一个非手拿式设备其连接软线的长度(可能用于桌面上使用)不小于0.61M.

11.1.10一个由车及置物台支撑的设备,其连接(分离软线)长度不小于1.82M.

11.1.11墙挂式设备其连接(分离)软线不小于1.4米长.

11.1.12连接插头的额定电流不小于设备的额定电流,其额定电压等于设备的额定电压。

11.1.13电源线连接插头应装备一个15/20A、3线插地式插座,设备电源线连接插头如果设备是具备一个手动线性连接的单极开关,或爱迪生座的灯座,则可采用2线电极或三线接地型,(对于采用分离电源线设备,以上1996.4.3有效,而1995.7.3对其它所有设备有效).

11.1.14如果设备采用3线接地型或者2线电极(二相)插头,则其连接应符合图11.1,其电极的区分应符合表11.1(以上1996.4.3对分离电源线设备有效,1995.7.3对其它所有设备有效).

11.1.15电源线的接地导体应与以下物体相连:

a)爱迪生灯座的螺旋导筒。

b).插座的接地端子或引线表11.1区分确定了每次接地导线的表示法(以上1996.4.3对分离电源线有效,1995.7.3对其它所有设备有效).

11.1.16如果设备采用极化的分离电源线,则不适合非极化电源线,.

2针状端子

2.1一个电源线分离式设备,不宜采用适合电熨斗及设备的针状端子.

2.2如果设备采用了针状端子,则应保证在插入羰子过程及以后,不会接触目惊心到带电体。

2.3端子应进行行保护a).固定端子口应接端子是直线,其固定而位于与带电远端子未端来区的平面,与用图7.1的控针插入时,不能与任何导带体接触.

11.1.3减轻拉力

11.1.3.1为防止软线困与端子,接头及内部线连接而引起的拉力,应提供减轻拉力(如压线扣)11.1.3.1如果减轻拉力,的装配满足11.1.3.3之要求,且采用浸渍布导管,至芬醛树脂,硬化纤维位于线夹下面,到SPT-1、SPT-2、SVTO与线可以采用线夹的减轻拉力。

11.1.3.2如果满足11.1.3.3之要求,则可采用非金属性线夹用于没有导荷纤维包护的软线拉力减轻拉力.

11.1.3.3可以用三个平常使用的6个线夹样品对11.3.2进行检验,其中3个样品按要求的条件进行耐在及减速轻拉力测试,并非三个样品放于空气炉中168小时,空气炉的温度比线夹在正常操作中获得的最大温度高10度,但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少于70℃然后进行耐在及减速拉力测试,按281所说电压旋加于导体之间,如果线夹为金属,则电压加于导体和线夹之间,当冷却到室温后,样品应满足11.1.3.7的减轻拉力要求及281耐在测试要求.

11.1.3.4电源软线应限制以免引起其通过入线孔压进设备里面,如果这样会对导线造成损坏,或使导线位于比其额定温度高的绝缘距离小于要求的最小值,或者这样会引起导线端子或接头移动.

11.1.3.5软线应防止其转动,以免引起内配线处的端子或接头移动.

11.1.3.6如果导线采用线结头(打结),则其可能接触的表面不能有尖锐的边缘及有毛刺,因为这样会破坏导体的绝缘.

11.1.3.7当测试(按11.1.3.8要求),可以旋加156N力于软线上时,转坚持一分钟而没有移动(设备里的接点应断开),以上测试应加上减拉装置

11.1.3.8可以用一个15.9KG的骄奢淫逸加内垂直掉于线上,则可以按设备元件的任何角度挟挤线扣,如果断开的结点总处有明显位移,则不满足要求.

线扣

1在软线及内部导线通过的墙上的,以及隔板或外壳上的孔时,应采用一个表面光滑可靠安装的线扣(光滑表面为其绝缘承受的面),(如果是采用SPT-1/SPT-2,如果隔板为金属,如果导线可能受到拉体及移动).

11.4.2如果软线孔是木质、陶瓷、酚醛树脂合成为,或其它非导电性物质,如其具有无泽,可靠安装的表面,则认为有线扣同等的作用.

11.4.3如果线扣(射套)厚度≧2.4MM,且在使用中不受湿气影响,则可采用硬化纤维。

11.4.4如果导线通的外壳的点处的面的厚度>1.6MM,则在设备的任何点,同一材料的线扣和整体模制则可以接受(对于SPT-1或更的导线)

11.4.5可以采用绝缘的金属垫圈代替绝缘线扣,如果其绝缘层>0.8MM并且在垫圈与安装体的金属部份之间应充满.

11.2长期连线工设备

11.2.1涂11.2.1.3所说,长期连接设备(需与电源长期相连)应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70-1993ANSI/NFPA适合设备的预备措施以便与导线系统之一相连.

11.2.2用于外部与导线系统相连的钢板,如果为非保护钢板其厚度不小于0.81MM,电镀的钢板不小于0.86MM,非铁性钢板不小于1.14MM.

11.2.3如果是提供的短长度的(<2.44M),S.SO.ST或STO型的软线和用于电流连接的连接插头,且可以采用固定式设备,以上应考虑其用途及断开电流的需要.

11.2.1.4需与电流电路连结的端子盒内部分接点,应该(其位置):

a)在检查和做电器接点时,其内部导线和电器元件不会被机械滥用及拉伸.

b)按要求安装以后,此接点容易观察到.

11.2.1.5端子盒应与设备相绑,以防止检查导线端子时转动.

11.2.2导线端子

11.2.2.1导线端子认为是外部与导线连接的羰子,除非采用方法将导线内部安装.

11.2.2.2对于长期连线设备,其提供的用于导体连接的端子或引线的载流量应符合国家电器标准70-1993ANSI/NFPA.

11.2.2.3导线端子应采用焊接的耳或压力端子连接器,并且可靠边固定于其位置上(如螺丝),除了,如果采用不能转动的耳或类似用于固定导线的方法,对于NO.10AWG或更小的导体,可以采用压线螺丝,固定导线端子.

11.2.2.4导线端子与应防止转动

11.2.2.5除11.2.2.6所讲,如果引线端与外部电路相连,则插座盒及导线定的引线长度应≥152.MM.

11.2.2.6如果很明显,较长的导线可能引起不当,则可以采用<152MM长的引线.

11.2.2.7用于导线端子的压线螺丝应不小于NO.6,除了用于连接NO.AWG或更小导体的端子,可以采用NO8,用于连接16/18AWG导体的端子,可以采用NO6的螺丝(看11.2.2.8)

11.2.2.8需注意的是,满足ANSI/NFPA70-1993,美国国家电器标准,NO14AWG是用于与导线最小的导体,并且这是用于电源线连接的预先考虑端子的最小导体.

11.2.2.9用于锁固压线螺丝的端子凹台,其金属厚度不小于0.05英寸,并且具有2个孔,除了是合金可以采用小于1.27MM(0.05英寸)厚度,但不能小于0.03英寸(如其穿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11.2.2.10除了具有11.2.2.9的厚度要求,亦需有2个穿孔以供固定压线螺丝.

11.2.211向上的耳或者杯状垫圈可以用作支持11.2.2尺寸导体(位于螺丝或垫圈下).

11.2.2.12压线螺丝应穿进金属

11.2.2.13端子及引线的接地

11.2.3.1采用了爱迪生螺丝导筒灯座的设备,或者采用单极开关或过流保护装置,应有一个端子之注要用于电流回路的接地连接,且被子注明的端子或引线应与以下连接,印灯座的螺旋导筒及没有过流保护或单极开关的导体相连(除了无断形式位置的自动按制)以外.

11.2.3.2额定电源线接地导体相连的端子,应镀上白色金属,且与其它端子相区别或用其它明显的方法区分,比如在电路连接图上,如引线参与电源线接地导体相连,应为白色或自然灰色,且与其它引线相区别。

11.2.3.3如引线需单独与接地装置导体相连,则其绝缘表面应为绿色(带或不带黄色条纹)并且元其它相同引线.

11.2.3.4如端子需单独与接地装置导体相连,则其应是有足够的强度以固定设备特殊尺寸的导体,且满足ANSI/NFPA70-1993.

11.2.3.5压线螺丝如需与接地装置相连,其头部应为绿色,且呈六角或开槽,压线连接体如需与此类导体相连,则应注明”G”“GR”“GROUND”等类似,或者在设备的线路图上标示,压线螺丝或压线连接器应位于不易移动的位置.

12内配线路

12.1除了软线的长度可以用作外部连接,内部线路应被外壳保护.

12.2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其内部线路被认为是从电源线进入外壳处开始,或者从与电源线连接的导体端子或引线开始.

12.3应接12.1对绝缘导体进行保护,且需可靠边接地,当判断为磁性导线时,导线应满足7.8的要求,如果内部线路位于外壳内部不易被拉或机械滥用,则不需这样保护.

12.4除非已判断作为带电部分,设备的绝缘线路(包括一个接地导体),就满足设备的适用性,应考虑其:

a)线路可能受到的温度及电压

b)暴露于油油脂或其它类似对其绝缘有损害的物质.

c)暴于水气中.d)其它可能承受的恶劣环境.

12.5内部线路如采用热塑性绝缘,则应具务的线及设备线路能绝缘材料的相同等级.

12.6线路应保护以免被尖锐边缘(包括螺丝螺纹),毛刺部分及运动部位损伤其绝缘.

12.7绝缘导线通过的外壳上的孔时,应提供一个光滑圆形的线扣,使其被毛刺,类锐边缘等可能承受的东西破坏其绝缘.

12.8绝缘导线可以成束通过外壳上的一个孔.

12.9所有接头应可靠良好.

12.10焊接的接头应有足够机械可靠性,如果焊接的接头容易松动,并且这样可能使不定期电体接地或短路,以及其它破坏情况,则应在确定焊接可靠以后再连接.

12.11压线螺丝,螺母需防止因为震动而变松,因为这样可能产生失火触电等危险.

12.12如果采用尾端向上的定位铁或闭合的定位铁则认为是不可能产生失火,触电等危险.

12.13除非其距离不会减小到产生失火触电或伤人的程度,结点应该提供与导线相同等级的绝缘.

12.14为判断接头的绝缘是否满足要求,应考虑其耐火性,耐热性,以及搞潮的特性等等,用热塑性材料包卷于尖锐的边缘是不满足要求的,绝缘的接头应在其电源及温度为额定的限制条件下.

12.15内部导线束与压线螺丝相连,当其线束松动时,应使其不与别一相的带电体接触,以及与不与不带电金属接触,这可以采用压力端子连接器完成,且可以用焊接的定位铁,等方法将所有线束焊于一起.

12.16内布线路线扣:

聚氯丁橡胶、聚氯乙烯可以用作设备内部任何地方的线扣(如果其孔的边缘光滑且无毛刺等).

13带电体

13.1带电体应为银、铜、或铜合金及其它满足需要的物质.

13.2电镀的铁或钢可以用作带电部分:

a)其正常操作温度大于100℃.

b)在马达及相关的调节器内部.c)如符合5.1之要求.

非电镀的铁或钢板是不行的,以上的限制不适于不锈钢的及防锈合金.

13.3非绝缘带电体不能移动,以免其绝缘距离小于其要求的最小值.

13.4不仅仅靠工厂表面的磨擦表防止其移动,亦可以采用一个固定垫圈.

14电气绝缘

14.1绝缘垫圈、线扣或类似,以及带电体的支撑部分应由防潮物质组成。

14.2绝缘材料的采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