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01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docx

土方二次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范本

恒禾七尚2号地块

 

土方二次开挖及土方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7月14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厦门市五缘湾内湖东岸,钟鸣路以北,西邻主园路,东临槟城道,北靠马卢奇路.

21号-36号楼为别墅,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为5395.124米2.6号-8号为高层,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99.1米,地上2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77092.00米2.

根据招标文件,前期施工单位即将桩基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大开挖工程已经施工完毕.进场后我司需对底板、地梁、承台、集水井等进行二次土方开挖.

二土方二次开挖施工

1地下室A区土方开挖

A区地下室两层,B区地下室一层,遵循由深至浅的施工原则,本工程中二次土方开挖从A区开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施工部署.地下室A区土方开挖时,先由A-1区、A-2区、A-3区开始,A-1~A-3区土方开挖完成之后,再开挖向A-4区、A-6区,由于出土坡道处于A-5区,故A-5区土方最后开挖.土方运输采用外运的方式,沿场基坑坡道经由1号施工大门运出.开挖流程如图所示:

(1)地下室A-1区至A-3区土方最先开挖

 

 

A-1区至A-3区土方开挖示意图

(2)A-1至A-3区土方开挖完成之后,开挖A-4区,A-6区底板、承台土方

 

A-4区至A-6区土方开挖示意图

 

(3)最后开挖A-5区

 

A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完成后示意图

2、地下室B区土方开挖

地下室A-4区至A-6区-2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此部分的防水工程开始施工,待防水施工完毕之后,先进行A区与B区地下室交接处的土方回填工作,土方回填完毕之后再进行地下室B区土方的开挖.B区土方开挖先从B-1区开挖,B-1区土方完成之后向B-2区退挖,B-2区土方完成之后向B-3区退挖.整个B区采用边挖边退的方式进行开挖,直到土方开挖完.其部署具体如下:

(1)B-1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如下图所示:

 

(2)B-2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

B-1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完成之后退到B-2区开始挖土.如下图所示:

 

B-2区土方开挖示意图

(3)B-3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

B-2区底板、承台土方开挖完成之后退到B-3区开始挖土.B-2区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如下图所示:

 

3基槽土方开挖

(1)开挖方式

承台、地梁、集水井等基坑土方用机械开挖,为避免扰动原状土,其他范围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挖土分区堆放,用自卸汽车从现场基坑已有坡道上下将运出场外.二次开挖将紧随基坑大开挖进行,并立即浇筑垫层,以免基底暴露.

(2)土方施工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

根据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除在现场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外,还要配备一台洒水车,离开现场的车辆要冲洗干净后才能出去,在自卸车行走的范围内,安排人员清扫落地泥土,并用洒水车早晚各洒水一次.

措施二:

在土方二次开挖过程中,基坑内会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需设置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采用潜水泵抽水.

措施三:

为保证土方不超挖和欠挖,在接近基坑设计底标高时需跟踪测量控制标高和边界.保证土方开挖的准确.

(3)开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工程桩的保护:

在土方开挖之前,技术负责人向挖机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在开挖过程中,派专人负责跟踪挖机开挖,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确定的开挖路线和开挖深度进行开挖,加强开挖过程中的监督监管,在工程桩四周预留200米米左右用人工进行开挖修整避免铲头撞击工程桩现象发生.

2)为保证土方不超挖和欠挖,在接近基坑设计底标高时需跟踪测量控制标高和边界,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以保证不扰动原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挖机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做好临边防护,防止深坑坠落.

4)土方开挖应配合结构施工,如集水井、电梯井等特殊部位施工.

5)应密切监测基坑变形,如果变形突变或者接近警戒值,应及时采取堆土、加土钉或锚杆等加固措施.

6)做好地表水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

7)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工程桩.为保护深浅基坑交界处土层和边坡原状土不被扰动,机械开挖深浅基坑交界处的边坡时从设计开挖线向外偏移200米米开挖,机械开挖完成后采用人工开挖修坡.

9)对基底土质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需将不良土层挖除后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夯实.

(4)梯井处深承台土方开挖

高层电梯承台构造如下图,电梯坑较底板基底深达4.6米,该处土方二次开挖较深,电梯基坑采用放坡的形式进行开挖.

 

电梯深基坑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开挖至底部时应预留300米米厚土方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施工砼垫层封闭.

4基坑降排水

本工程基坑支护专业承包方已经在现场设置了一套降排水系统,我们在土方二次开挖时,要及时排除雨水及地下水.

土方二次开挖期间,基坑内排水采用抽水泵经排水沟、集水坑,抽至基坑顶部排水系统,最后排入市政管网.

当遇到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增加潜水泵数量,通过集水坑及时抽出雨水,确保整个基坑不积水.

三土方回填施工

1施工部署

根据合同范围和我司施工部署本工程土方回填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回填阶段为砖胎模内侧底板土方回填,此部分土方回填量不大,但回填要求较高,拟采用人工回填,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土通过塔吊运到待回填位置,此部分土方回填随砖胎膜砌筑进展进行;第二个回填阶段为A区与B区地下室交接处的土方回填,此部分土方回填较为关键,因为只有此区域土方回填完毕之后才能进行B区的土方开挖.且其回填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地下室B区的后续施工工作;第三个回填阶段为地下室外侧墙土方回填.地下室施工完之后陆续进行回填.回填土施工根据进度安排,统一由生产经理根据现场需要布置,分阶段分区回填地下室外墙的土方.具体部署如下所述:

(1)A区与B区地下室交界处土方回填

本工程地下室A区-1层结构施工完毕之后,进行A区与B区地下室交界处土方回填,回填时先从B-1区与A-4区交界处部分回填,然后再回填B-2区、B-3区处的土方.具体回填顺序为从B-1区→B-2区→B-3区

 

(2)地下室侧墙外土方回填

地下室结构之后,开始地下室外墙土方的回填.本阶段土方回填从工地两个大门(1号、2号大门)处同时开始回填.1号大门处开始回填时分别向东与向北两个方向回填;2号大门处开始回填时分别向南和向北推进,直至回填完毕.

 

2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点

(1)土源要求及运输

1)回填土回主要取自业主指定的堆土场,用自卸汽车运进场内.

2)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采用粘性土,经检验合格能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的粘土,但不得含有杂质,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厘米.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回填土中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8%.淤泥或淤泥质土不能作为回填土要求.

3)填方土料的选取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碎石类土、砂土严禁作为表层填料.各层填土料的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可参照下表要求.

土的种类

最优含水率(重量比)

最大干密度(吨/每立方米

粘土

19-23

1.58-1.70

注:

表中的最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测达到的数字为准

4)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填土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的措施.

(2)夯填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槽底清理→外墙面处理→检查原土质→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素土分层夯填.

2)回填土要分层铺摊,采用人工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为不大于200米米,机械夯实时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300米米,铺摊后随之耙平.

3)回填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采用浇水使之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如须要分层分段夯实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为1:

2(高15厘米、宽30厘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0.5米,接槎的槎子要垂直切齐.分段夯填时,不得在墙角下接缝.

5)回填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在有管道处要用人工夯实,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米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6)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按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压实度达到≥094的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7)回填土夯实时,对于打夯机无法夯实的死角,如基坑周边采取人工夯实.基坑四周及沟管边缘20厘米范围内,必须用人工连续、重复夯实,并应从沟管两边同时开始.使用蛙式打夯机,每层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厘米.打夯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应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8)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出标准高度的地方,要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度的地方,要补填夯实.

(3)防雨水、地下水施工

1)填土当日铺填夯压,入槽填土不得隔日夯打.

2)夯实后的填土表面作临时覆盖,防止日晒雨淋.

3)刚打完的填土,如突遇暴雨,雨后继续施工时,要将松软填土去除,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填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4)作好基坑降、排水工作,保证回填过程中不受积水干扰.在滞水层以下施工回填土时,采取临时堵塞导水管,或将导水管加长,直接将边坡渗水引入角部陶粒水泥管井内的防水干扰措施.

3操作注意事项

(1)用挖土机挖土、汽车运土,采用人工进行回填.地下室外墙边缘、顶板处土方应以人工回填,要防止机械器具碰坏防水层.

(2)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铺填厚度不大于30厘米.

(3)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米.

4填土夯实方法

(1)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回填时,应按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

(2)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回填至管顶0.5米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3)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预留下沉高度,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4)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中间.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5)填土层如有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排出.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6)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5回填土质量控制与检验

对有密度要求的填土,在夯实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每层填土压实后都应做干容重试验,测出土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用环刀法取样,基坑每20~50米长度取样一组(每个基坑不少于一组);基槽或管沟回填,按长度20~50米取样一组.

附件:

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

一、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编制目的

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

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

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

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

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

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

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

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

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安全规定

5.1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复工换岗的人员未经岗位安全教育,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岗位进行操作。

5.2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及佩戴超过使用年限(2年半)的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3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4严禁酒后及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5.5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5.6不得攀登脚手架。

5.7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专业上岗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

5.8脚手架及所有机械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使用。

5.9电源开关箱不准一闸、一漏电、一箱多用。

5.10未经指派批准,未经作业安全交底或安全交底不清和无安全防护设施,不得盲目操作。

5.11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作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12对各种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及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有意挪动。

五、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

桥梁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

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安全预防等大事来工作。

要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

同进,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要求

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恐怕要发生坠落事故等事故的特定危险施工,在施工前制定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1.1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1.2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1.3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1.4不得攀爬脚手架。

1.5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1.6作业层上部周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安全网。

1.7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安全负责人必须与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2.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2.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2.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者,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的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子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2.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底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2.5.1一般伤口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5.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件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2.5.3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纱布棉垫。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2.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是真实性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六、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的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

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转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1、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基本要求

1.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

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1.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1.3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1.4边长小于或等于250㎜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1.5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堆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1.6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1.7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1.8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专职安全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1.9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2、发生物体打击的应急预案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挽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认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尺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2出现颅脑损伤时,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七、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救援预案

触电事故与其他事故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